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似乎对“炸城市”情有独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打败仗之后,经常让人用炸药炸毁城市,或让飞机轰炸城市,总之不能让一坐完好的城市落入解放军手里。
![]()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前夕,蒋介石就派人运送2万吨炸药到青岛,密令青岛守将刘安祺将城市主要设施全部炸毁。
如果照此执行,青岛恐降招致灭顶之灾,近60万百姓也将葬身火海,但刘安祺深明大义,经人劝说后放弃炸毁城市,让人对炸弹的引线做手脚。
最终,2万吨炸药无一爆炸,青岛得以安全回到人民手中。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狼狈逃窜到长江以北,山东大部也已经解放,唯有青岛、即墨及长山列岛继续被国民党控制。
当时,负责镇守青岛的是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官兼行政长官刘安祺,当时他手上掌握着两个军、三个旅和三个团,以及空军两个中队、海军两个舰队,总兵力达到7万多人。
除了正规军队之外,青岛还有游杂部队5万多人,以及大量军警特宪。
同时,青岛还驻扎着1万多美军。
原来,解放战争开始后,为了帮国民党抢占东北,美军在青岛建立了军事基地,并在此驻扎了美军顾问团及第七舰队、海军陆战队和航空兵。
美军的存在,对青岛的安全起到了很大的庇护作用,毛主席决策解放青岛时,就曾下令不许与美军作战。
鉴于青岛的特殊性,毛主席提出“迫敌撤退,保全城市”的方针,解放军第32军在制定具体作战计划时,则要求部队快速突破敌人三道防线,进入城市后避免使用重武器,为的就是尽最大可能保护青岛。
![]()
5月底,青即战役爆发,解放军战术运用得当,成功突破敌人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刘安祺只得固守城区。
眼看青岛就要保不住了,美军乘军舰逃跑,其实在开战之前,美军已经开始撤退了,因为他们对国民党军保住青岛实在没有信心。
眼瞅着美国人都走了,蒋介石坐不住了,既然青岛守不住了,那便让刘安祺将部队都撤离。
然而,蒋介石不甘心将完整而青岛交给解放军,又计划让刘安祺炸毁城市。
青岛是一座十分重要的沿海城市,历史上曾长期被德国和日本占领,也曾被国民政府列为特别市。
在德国人、日本人和国民政府的经营下,青岛得到了较好发展,城市建设比较完备,港口也比较发达,市内还有大量发电厂、工厂以及中纺、齐鲁两大公司。
蒋介石的计划是,将两万吨炸药运到青岛,将青岛市内的主要军事、经济设施全部炸毁,让解放军接手一片废墟。
蒋介石的用心不可谓不歹毒,他当然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为了达到目的,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比如,抗战时期,蒋介石就曾密令烧毁长沙,以此迟滞日军,长沙警备司令酆悌照做了,结果发现日军根本就没有攻打长沙,而是在岳阳一带,蒋介石在长沙实施的“焦土政策”没有起到“免于资敌”的作用,等于是烧了个寂寞。
![]()
长沙却因此成了一片火海,2万人被烧死,5.6万间房屋被烧毁,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当时人们纷纷批评蒋介石对百姓的手段,比日本人都狠。
事后,蒋介石却将酆悌等三人枪毙,当了自己的替罪羊。
到了解放战争,蒋介石还是到处搞破坏,这一次刘安祺接受炸毁青岛的任务,他是如何抉择的?
刘安祺是山东峄县人,黄埔三期毕业,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抗战时他战功卓著,解放战争时期他先是在东北任职,后来调到青岛驻守,一路升迁至陆军中将,深受蒋介石信任,对蒋介石也忠心不二。
刘安祺接到蒋介石命令的时候,起初打算坚决执行,为此他派人将2万吨炸药分别埋在港口、工厂等地方,打算等大军乘军舰撤走后,就让人引爆炸药,将青岛摧毁,并阻止解放军追击。
为了保护青岛,解放军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在军事、政治上施压外,我党在青岛的地下组织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们潜伏在青岛社会各界,甚至在国民党军政机构任职,除了将大量军政情报送给解放军胶东军区之外,还对国民党军政要员进行策反。
蒋介石打算炸毁青岛的消息,就是通过潜伏在青岛守军高层的一位人士传递出来的,胶东区党委统战部青岛工作委员会立即展开行动,找到了刘安祺的忘年交张公制,让张公制去劝说刘安祺不要行动。
张公制是清末举人,也是山东人,因才学品行而受到刘安祺敬重,刘安祺到青岛任职,曾多次拜会他,待他如前辈,敬礼有加。
![]()
张公制听说国民党要炸毁青岛,当时就急了,连忙跑去找刘安祺说:
风闻有令要炸毁青岛工业区,此事万万做不得。日本投降,敌伪工厂就属青岛人,阁下是山东人,应该给山东人留下工厂。
但这话并未打动刘安祺,刘安祺虽然也不想炸毁青岛,但更不愿意违背蒋介石命令,从而断送自己大好前程,便对张公制遮遮掩掩,说自己不会干这种事,其实他已经开始计划埋炸药之事了。
这一次劝说不成,让青岛地下党感到非常着急,便让分散在各处的地下党成员动员入党积极分子阻止国民党士兵埋设炸药,但力量太过薄弱,根本无济于事。
6月初,国民党士兵和特务开始四处埋炸药,动静闹得很大,当时有20多人冲进青岛电厂,用两挺机枪威胁职工,然后让人埋设炸药,厂里的几名地下党出面劝说,并用金条作为贿赂,特务们这才将电厂炸药点的地图交出来,然后回去复命。
后来,根据这份地图,青岛地下党组织技术人员拆除了炸药,直到青岛解放,全城都没有停电。
不过,青岛电厂的情况纯属侥幸,只有说服刘安祺放弃炸毁青岛,才能挽救城市和人民,张公制便决定第二次登门劝说,这一次他使用了高明的话语,直击要害:
如按中央指示炸毁水厂、电厂、港口码头等重要设施,那样做,阁下名誉将不是流芳千古。如其不然,只有不战善退,保全青岛,也不失留有余地。
刘安祺被深深触动,当即表示自己不会炸毁青岛。
![]()
张公制很了解刘安祺的为人,知道刘安祺很在乎自己的名声,便以此来劝说,又暗示刘安祺做事要留有余地,万一以后落在解放军手里,也可借此事来说情。
事实上,刘安祺也担心一旦炸了青岛,会落得个龙慕韩、廖龄奇、酆悌的下场,为了名声和前途着想,他决定违背蒋介石炸毁青岛的命令。
但问题是,炸弹基本都已经在指定地点埋好,负责引爆的人员也即将到位,怎么才能在不影响自己前途的情况下,阻止这场灾难呢?
思想前去,刘安祺找到一个办法,他认为负责引爆炸药的特务都是被迫执行任务的,他们其实怕死得很,便与特务头子商量,说为了确保计划顺利执行,应该将不了解炸药特务都撤下来,让更熟悉情况的士兵和技术人员负责引爆。
特务们高兴得不得了,当即乘船离开青岛,或者在安全的地方潜伏下来。
刘安祺则趁机安排自己人对预埋炸药的引线动手脚,使其无法爆炸,同时将炸弹的位置图以巧妙的方式留下来。
在做完这些事之后,刘安祺于6月2日将最后一批士兵送上船,随后自己也登上军舰,打算撤离。
刘安祺虽然不打算炸掉青岛,却准备炸掉青岛的港口,为此他让人在此埋设了400公斤炸药,并下令大军一旦撤离,就引爆炸弹。
![]()
刘安祺炸港口当然是为了安全撤离了,为了能将国军主力都运走,他可谓煞费苦心,战争开打前他在布置防线的时候,将地方保安部队安置在第一道防线当炮灰,主力则集中在以港口为中心圈的第二和第三道防线,这么是为了在美军军舰的掩护下安全撤走。
刘安祺不炸青岛,并不意味着他要背叛蒋介石,而炸青岛港口实则是在表忠心,也能让部队更安全地撤离,如果一公斤炸弹没有爆炸,他也不好交差。
不过,刘安祺的这一计划并未实现,因为炸弹被青岛兵工厂的工人偶然发现,并进行了拆毁,青岛地下党带着技术人员赶到港口时,危险已然解除。
最终,刘安祺埋在青岛的2万吨炸药,全部没有按照事先预定的时间爆炸,一座完好无损的城市被交到解放军手中。
我军最后也没追刘安祺,一是因为此次战役的目的就是驱赶刘安祺部,而不是剿灭;二是刘安祺没有炸毁青岛,就还有争取的可能,没必要再追穷寇。
刘安祺从青岛带走了12万多人,包含10多万军人和近1万家属,这些人先是退到台湾,后来除了两个师留在台湾之外,其余军队都派到海南、广东等地,但大部被解放军消灭。
![]()
刘安祺最后也没被策反,而是带着少量残部回到台湾,继续当蒋介石的“忠臣”。
青岛没被炸毁,我们已经无法知道刘安祺是怎么向蒋介石解释的了,只知道蒋介石没怪罪他,后来他在台湾混得不错,最后官至陆军总司令,晋升为一级上将,1995年才去世。
不管怎么说,刘安祺迷途知返,没有炸毁青岛,算是立了一大功劳,据说他撤离青岛前,还留下了不少物资,对青岛的建设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也算是他对家乡的最后一点贡献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