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刘泽凡、刘涛(连平系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
本文发表于2025年第21期《中国金融》
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民营经济在各领域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5年4月,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简称《促进法》),彰显了市场经济法治化改革的深化,体现了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2025年10月,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强调,“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有效保护合法权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十五五”期间,预计我国民营经济将呈现一系列重大趋势变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有望迈上新的台阶。
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一系列民营经济制度和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展望未来,中国民营经济将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呈现八个新趋势。
趋势1: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将有效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促进法》以系统性制度设计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部法律首次将民营经济定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并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总则,从根本上确立了民营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平等的法律地位。这一突破性立法终结了民营企业长期存在的“身份焦虑”,进一步稳定了民营企业家预期,增强了其发展的信心。法律实施后,相关部门迅速牵头制定7方面53项配套政策,以更好发挥法治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未来,随着实施细则的持续细化和司法案例的不断丰富,民营企业家将更深刻地感受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从而坚定发展信心,更有底气加大长期投资、投身科技创新。当政策与市场主体双向奔赴,当社会对民营经济的价值共识不断凝聚,企业家的信心必将转化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趋势2:民营企业面临的行政和区域壁垒将逐步消减。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招投标、资质审批等领域面临“玻璃门”“旋转门”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从政策支持向法治保障的系统性升级,其核心突破在于通过市场准入标准化、竞争规则平等化、区域协作制度化,打造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于民营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至关重要。未来,民营经济面临的行政和区域壁垒将逐步破除,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环境将持续优化,越来越多具备实力的民营企业有望在上下游整合、产业集聚、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贡献更大力量,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趋势3:民营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将日趋完善。民营经济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转型,必须突破传统治理模式的瓶颈,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落地实施为民营企业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升级管理模式等方面带来全新发展契机。法律明确鼓励有条件的民营经济组织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构建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的治理架构。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将更加重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机构的规范运作,同时通过引入外部独立董事、专业顾问等方式,提升企业运行、决策、管理的科学性与透明度。另一方面,法律将持续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全社会监督机制,更好保护消费者、投资者和企业员工等民营经济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只有民营企业产权结构更开放、决策机制更科学、激励机制更长效,民营经济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趋势4: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将加快向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迈进。近年来,民营经济面临“内卷式”竞争的困局,而破解该问题的关键路径就是要实现从低端竞争到高端制造的转型升级。民营经济在推动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转型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民营企业通常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将新技术、新工艺快速纳入生产过程。例如,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众多民营企业突破了半导体、工业母机等关键领域;在数智化赋能方面,各类民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加速普及,为众多中小企业数智化改造降低了成本;在绿色技术领域,民营企业也为能源结构转型、循环经济体系完善、绿色金融发展贡献了力量。可以预见,随着“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生态构建”的良性循环发展,民营经济将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更加澎湃的发展动能。
趋势5: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带来的金融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促进法》的出台将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一方面,法律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平等对待民营企业,开发适配金融产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民营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增强信贷供给、信贷周期与民营企业需求的适配性,进一步畅通股、债、贷三种融资渠道,为各类型民营企业提供“量增、面扩、价降”融资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支持民营经济组织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再投资能力,提升资产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吸引优质的金融资源。未来,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将更加多元,融资可得性得到改善,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趋势6:民营企业人才队伍质量持续提升。民营企业“重物质资本,轻人力资本”的投资现象长期存在,制约了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人才成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民营经济促进法进一步赋予了民营企业与国企同等的人才政策、荣誉资质、发展机会,为民营企业实现"引才渠道拓宽、育才体系完善、留才环境优化"提供有力支持。面对全球人才竞争,民营企业自身也将持续增加人才资源投入,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全周期的人才培养体系,营造包容开放的用人环境,将人才视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构建适配企业战略的人才生态。随着人才政策的持续落地和企业人才资源的不断投入,民营企业将逐步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趋势7: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迎来重要机遇期。尽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调整,但中国民营企业正以更加开放姿态加速融入世界经济,成为重塑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倡议既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也给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期。从政策支持维度看,国家在资金融通、行政审批等方面积极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从海外需求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众多尚待满足的需求。无论是传统产业领域,还是新兴领域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预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望成为未来民营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核心增量市场。
趋势8:民营企业将打造更多世界级品牌。在创新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驱动下,民营企业正加速品牌国际化进程,包括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近年来,民营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上不断发力。例如,新能源汽车领域,众多民营车企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产品性能飞跃,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更凭借创新优势打入国际市场,让世界看到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又如,生物医药领域,百济神州、百利天恒、舶望制药等生物医药企业打响了“中国管线”的世界知名度。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也为民营企业打造世界级品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国民营企业具备了打造世界级品牌的实力与机遇。未来将会有更多民营企业脱颖而出,以卓越的品质和创新的技术,在全球市场树立起中国品牌的新形象,成为世界级品牌阵营中的重要力量。
总体来看,“十五五”时期,民营企业需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和新变化,以系统性变革响应高质量发展趋势,在法治保障中稳预期、创新突围中谋转型、治理升级中强动能,开放合作中拓空间,从根本上重构企业成长观,由追求规模增长朝着实现全面提升的发展观转变,从而实现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有望迈上新台阶
作为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力量,“十五五”时期,民营经济将在技术进步、投资拓展、制造业发展、出口增长、消费提振、就业保障、税收稳定等七大领域持续提升和前行,进一步彰显创新驱动力和发展潜力。
民营经济将为国家技术进步做出更大贡献。民营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和形成协同创新生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目前,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具备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征。2024年,在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7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在政策扶持下,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的数量增加、范围扩展,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也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未来更多民营企业有望乘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攻关,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民营企业也将充分发挥自身市场导向与灵活应变的优势,将科技成果更加高效的转化为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
民间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更加重要的力量。2005-2024年,民间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重由37.28%增长至50.08%。近年来,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有所下降。在此背景下,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提振民间投资的政策举措。例如,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业向民间投资倾斜,各地也纷纷推出民间投资项目清单,为高技术产业民间投资降低融资成本。202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3项针对性政策举措,释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积极信号。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实施带动民间投资信心稳步修复。预计未来,民营经济的活力将不断增强,民营企业投资的持续增长将继续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民营制造业企业将持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一个时期以来,民营制造业企业在规模和质量上均取得显著进展,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数量众多,覆盖制造业各个细分领域,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过去十年,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由87.3%提高至92.3%。无论是服装、家电、家具等传统制造业领域,还是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均占据主导地位,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在质量提升方面,众多民营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在一些高端制造业领域,民营制造业企业也不断取得突破,部分民营企业已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核心零部件的能力,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未来,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持续夯实中国制造业的根基。
民营经济将领航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民营企业在我国出口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已连续6年保持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3.43万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值的55.7%,较十年前提高18.7个百分点。更具重要意义的是,民企已成为高技术产品最大进出口主体,相关品类进出口增速达12.6%,其中船舶等高端装备出口、半导体制造设备等专用装备进口增速均超过20%,贸易结构正快步向高端化迈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和RCEP红利释放,民营企业在出口方式、目的地等方面更加多元,预计未来十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国外贸总值将突破70%。
提振消费民营经济彰显更大的创新活力。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向内需驱动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作出了巨大贡献。民营企业提供了全国80%以上的日用消费品和60%以上的中高端消费品,承建了城镇超七成的建筑与房屋,在生产与消费的双重环节中占据关键位置,是提振消费、激活内需的核心力量。未来随着民营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持续突破和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实施,消费领域中民营经济占比有望突破85%。民营企业将以更强劲的创新活力,推动国内消费市场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民营经济将成为保障就业和吸纳人才的主要载体。民营企业对城镇就业的贡献达到八成以上,充分彰显其“就业蓄水池”效应。对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放宽、融资环境改善、权益保护提升及人才政策的精准滴灌将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和活力。随着民营经济不断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拓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从向高技能、高素质、复复合型、创新型转变。民营企业将实现从“就业蓄水池”向“人才孵化器”的跨越。预计未来五年到十年,民营经济将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灵活就业市场持续发力,贡献就业的数量与质量同步跃升,形成更具韧性的就业生态,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民营经济将持续成为国家税收来源的最大主体。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稳定税收方面表现突出。2014年至2023年末,民营企业贡献税收由6.48万亿元增长至11.57万亿元,年均增长约6%,占全国税收的比重由2014年的50.01%增长至2023年的65.37%,占比提高超1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的税收贡献不仅为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提供资金支持,也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预计未来十年,民营企业税收贡献将继续呈现总量持续扩张、结构深度调整的发展态势。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民营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多元化市场布局,十年后有望实现纳税总额15万亿元、占全国税收70%的目标,成为支撑国家财政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但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包括部分市场的隐性准入壁垒限制了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治理理念不科学、监管制度以及公平法制环境的不完善影响了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依然存在约束,部分民营企业面临不公平的要素竞争环境;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内部治理机制发展滞后,部分行业内卷严重,企业经营成本压力较大;民营企业创新动力与积极性不足,部分企业国际竞争力较低,等等。总体来看,这些问题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
“十五五”时期,为有效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家群体的信心,需要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司法系统、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等各类主体共同努力、协力配合。具体措施可包括强化财政政策扶持民营经济的力度,提高货币政策支持民营经济的精准度,支持民营企业进军更多投资和消费领域,加快实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为民营企业“出海”提供全面支持保障,引导和促进更多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构建和提升多市场、多层次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增强政企沟通与政策监督落实,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等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