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投向
依据2024年底国家发改委专项管理办法,2025-2026年中央预算内资金聚焦两大核心方向,实行差异化支持:
(一)和美乡村建设核心领域
重点覆盖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聚焦人口集中存续型行政村(东北等11省及兵团常住人口≥1000人,其他省份≥2000人),优先支持集聚提升类村庄,具体包括:
- 村庄公共设施:村内道路硬化、公共照明、活动广场、公共绿地,配套卫生站、文化室等;
- 污水治理工程:整村/联村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城镇周边村庄市政污水接驳设施;
- 垃圾处置体系:生活垃圾中转站、小型无害化处理设施,区域性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实现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
![]()
(二)产业融合发展配套设施
优先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安置区周边及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包括:
- 生产基地配套:种植养殖基地灌溉排水、生产道路、电力增容及田间污水处理设施;
- 加工流通平台:农产品集聚区公用保鲜库、检验检测中心、共享加工车间及内部道路;
- 农文旅设施:乡村旅游重点村给排水、污水治理、步道及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
(三)资金额度与禁区
- 定额补助:单个项目县和美乡村建设资金≤8000万元(单村≤500万元),产业融合项目≤4000万元(占总投资比例≤50%);
- 禁区:严禁用于楼堂馆所、景观小品等形象工程,不得与其他中央财政资金重复支持同一内容。
二、项目申报材料与流程
2025-2026年申报强化“县域统筹、在线管理、部门协同”,具体如下:
(一)核心申报材料
- 基础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必备) 、用地预审、规划许可等;
- 资金申请报告:含项目目标、建设内容、投资构成(明确地方配套比例)、进度安排、管护机制,2026年实行资金申请与投资计划合并报送;
- 佐证材料:村民意愿征询记录(同意率≥80%)、项目落地上图复核文件、地方资金配套承诺函,产业类项目额外提供联农带农机制说明;
- 绩效材料: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明确投资效益、环境效益及可持续性指标)。
(二)申报流程
1. 前期储备(申报前3-6个月):县级发改、农业农村部门联合筛选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
2. 县级初审(每年9月底前):核查合规性、前期工作深度及资金落实情况,公示无异议后报市级复核;
3. 省级联审(每年11月底前):重点审核村庄选取合理性、建设内容必要性,联合行文报国家发改委;
4. 国家审核(次年1-2月):技术评审+大数据比对,通过项目直接下达投资计划。
三、项目审核要点
紧扣“合规性、必要性、可行性”三大维度,其中合规性为一票否决项:
(一)合规性审核
- 项目已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储备,前期手续齐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必备);
- 建设内容符合支持范围,无景观类设施等禁止性内容;
- 项目单位未列入严重失信名单,无重复申报、套取资金记录;
- 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提供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报告及资金承诺函。
(二)必要性审核
- 村庄为人口集中存续型,无过度超前建设;
- 聚焦污水直排、垃圾围村等农民急难愁盼问题;
- 纳入县域和美乡村建设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无冲突。
(三)可行性审核
- 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管护机制、实施主体及责任部门;
- 建设方案结合村庄地形地貌、产业基础,避免千村一面;
- 产业类项目明确带动农户数量、增收额度等量化绩效指标。
![]()
四、申报失败核心原因分析
结合近年数据,失败原因集中四类:
1. 政策适配性不足(38%):村庄人口不达标、建设内容超范围、未优先支持重点区域;
2. 前期工作薄弱(32%):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不够、手续不全、落地上图未通过复核;
3. 资金匹配问题(21%):配套资金未落实、中央资金占比超标、与其他资金重复;
4. 材料规范性欠缺(9%):申请报告要素缺失、佐证材料不全、信息填报错误。
五、资金拼盘策略
遵循“中央引导、地方为主、社会参与”原则,构建多元资金整合机制:
(一)层级资金拼盘模式
- 中央+省级:中央支持主体工程,省级配套附属设施;
- 中央+专项债:中央支持公益部分,专项债投向有收益配套设施;
- 中央+市县:中央资金占比≤50%,市县按1:1配套。
(二)跨领域资金整合策略
- 与衔接资金:中央预算内支持基础设施,衔接资金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 与生态保护资金:有机废弃物处置项目叠加生态修复资金用于设备升级;
- 与产业发展资金:农文旅项目整合农业产业资金用于业态培育。
(三)市场化资金引入方式
- PPP模式:垃圾处理等项目引入社会资本,中央资金给予建设期补贴;
- 政策性贷款:联合农发行、国开行提供低息贷款,中央资金贴息;
- 村集体自筹:“村民集资+集体入股”,中央资金按比例配套。
六、申报成功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某中部县域项目涵盖3个常住人口≥2500人集聚提升类村庄,总投资1.2亿元,申请中央资金1500万元(单村500万元),配套省级3000万元、专项债4500万元、社会资本3000万元。
(二)成功关键要素
- 投向精准:聚焦污水治理、道路硬化、有机废弃物处置,契合政策重点;
- 前期扎实:提前6个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村民同意率92%,落地上图通过复核;
- 资金合规:中央资金占比12.5%,建立“财政补贴+垃圾处理费”管护机制;
- 绩效明确:解决污水直排,带动200户农户年增收8000元。
(三)评审加分项
位于产业融合示范园周边,采用“村民自建+专业监理”降本15%,搭建数字化管护平台。
七、战略目标
呈现“三阶递进”特征:
1. 短期(2025年底):实现2000人以上村庄道路硬化、污水设施、垃圾转运“三个全覆盖”;
2. 中期(2026年底):培育100个农文旅示范村、200个农产品加工基地,中央资金带动社会投资1:3以上;
3. 长期(衔接“十五五”):构建城乡融合基础设施网络,奠定2035年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基础。
结语
2025-2026年申报需紧扣“政策导向、前期扎实、资金合规、绩效导向”核心,建立“发改牵头、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项目储备与谋划,让中央资金成为和美乡村建设“催化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