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与广东相隔万里,却有着200多年的交往历史。在这两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江门侨胞在巴西闯出了一番天地,他们从经营改良后的巴西特色美食角仔出发,把生意做到巴西全国各地,更成为了连接中巴两国文化与经济交流的坚实桥梁。
出生于江门台山市海宴镇石阁村的苏新效自1983年远赴巴西,同样从摆小摊卖角仔起步,历经四十载风雨沧桑,逐渐在异国他乡闯出一片天地。如今,身为巴西广东同乡总会(下称“广东同乡会”)会长的他,将满腔热忱倾注于侨胞服务与中巴交流中,用行动诠释着“侨”的担当,用丹心守望家国情怀。
![]()
![]()
万里奔赴
角仔飘香寻梦南美洲
1983年,怀揣着家庭团聚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苏新效追随亲人的脚步,登上了前往南美洲的航班。那时的他,对这片遥远而陌生的土地知之甚少,只知道那里有着无限的可能。彼时的苏新效未曾想到,这片说葡萄牙语的陌生土地,将成为他挥洒汗水、实现梦想的第二故乡。
穿行在巴西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店名为Pasteiralia的小吃店,这就是台山人开的“角仔店”。这是一款由广东人改良而来的巴西特色美食,已有约百年历史,这款融合了鸡肉、牛肉、芝士等口味的街头美食,在巴西深受民众喜爱。而对在巴西的五邑华侨而言,角仔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了移民的奋斗历程与文化交融。
苏新效的巴西梦同样伴随着角仔香气。
巴西华人社区流行着一句广东俚语:“朝头货,晚头钱。”“意思是开角仔店比较简单,容易经营管理,赚钱快,好多台山人在巴西创业掘得的第一桶金就是从角仔店来的。”像大多数早期侨胞一样,初到巴西的苏新效在家族的角仔店里帮忙,“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床准备食材,六点准时开门迎客,直到深夜十二点才打烊,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对苏新效而言,在角仔店的辛苦操劳并不是最大困难,语言不通才是最大的障碍。“我当时以为巴西讲英文,到了才知道是葡萄牙语,连打招呼都不会。”语言的障碍让初来乍到的苏新效举步维艰。他托人从澳门寄来中葡字典,一边做工一边自学,摊位前、灶台边都成了学习课堂,甚至常常一边搅拌面粉,一边翻看字典记单词,“那时候真是累到端着饭碗都能睡着,自己现在想想也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苏新效笑道。
五邑老华侨肯吃苦肯打拼的精神,深深影响着苏新效。凭着吃苦耐劳的韧劲,苏新效很快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
90年代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开始进入巴西市场。苏新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毅然决定转行做贸易。“中国的产品价格实惠,深受巴西消费者的喜爱。”苏新效利用自己在巴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将中国的商品带到巴西各地,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在积累了一定资本后,苏新效又涉足建筑行业,承接平房、厂房建设等工程。
四十年来,从餐饮小吃到百货贸易,再到建筑工程,苏新效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健,在巴西商界赢得了良好口碑。
![]()
情系侨胞
同乡会里的“暖心守护者”
2021年,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苏新效临危受命,当选巴西广东同乡总会会长。此前,他已在同乡会服务多年,从副秘书长到秘书长,始终尽心尽力为侨胞排忧解难。担任会长后,他更是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同乡会工作中,缩减了自己的建筑业务,成为旅巴侨胞最信赖的“暖心守护者”。
受疫情影响,当时许多乡亲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苏新效不仅要协调同乡会的各项工作,同时时刻关心乡亲们的健康和安全。他亲自到医院探望患病的乡亲,并协调医疗资源,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他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乡亲们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乡亲们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负这份重托。”苏新效说,同乡会的职责就是让侨胞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苏新效看来,同乡会就像一个大家庭,不仅要解决侨胞的实际困难,更要凝聚侨心、汇聚侨力。
“左眼精,右眼灵。一条长红红到尾,风生水起,大吉大利。”在一声一声讨口彩,苏新效手执朱砂,为瑞狮点睛,也为一年一度的重阳敬老晚会做好准备。
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重阳敬老晚会是巴西广东同乡总会的“金牌”活动之一,自2019年起持续举办,设有粤剧表演、长者宴席等环节,每年重阳节都成为当地侨界盛事。“会有300-400名华侨华人老年人从巴西各地赶来,相聚一堂,吃饭话家常,在异国他乡也能够感受佳节团圆的氛围。”苏新效表示,期许能够通过大型的重阳节敬老活动,让远在巴西的乡亲坐在一起叙家常,感受同胞情谊,也期许能让侨二代侨三代传承敬老爱老的中华儿女传统美德。
“会长不仅仅是一个头衔,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如今,在苏新效的带领下,巴西广东同乡总会已成为联系旅巴广东籍侨胞的重要纽带,成为促进侨胞融入当地社会、维护侨胞合法权益的重要力量。
![]()
桑梓情深
架设经贸往来“连心桥”
四十年来,苏新效既是中巴经贸往来的参与者,也是中巴文化交流的推动者,用实际行动搭建起连接家乡与异国的“连心桥”。
巴西是中国在南美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随着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两地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苏新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各种经贸考察团和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国企业走进巴西牵线搭桥,促进双方互利共赢。
“巴西有近30万华人华侨,其中广东人占15万,江门台山人更是巴西侨胞中的主力军。”作为土生土长的台山人,苏新效始终关注着家乡与巴西的交流合作。他深知,江门作为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侨胞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广泛的合作基础。
扎根巴西多年,苏新效敏锐地意识到,江门与巴西在资源、产业等方面具有互补性,推动两地合作潜力巨大。“江门的旅游业和咖啡基地发展蓬勃,巴西市场庞大,对江门来说是潜在的市场机遇。”苏新效提出现在不少城市都经常组团来巴西考察,江门可以加大力度,他愿意为家乡企业对接巴西市场提供帮助。此外,苏新效也积极鼓励巴西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去江门投资兴业,共同推动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我想让巴西企业家亲身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寻找合作机会。”
“江门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它一定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苏新效说,他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为江门与巴西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更多的桥梁和平台。
2026年,中巴将迎来文化交流年,苏新效计划将巴西的热情文化带到家乡,同时也把江门的舞狮、粤剧等传统文化引入巴西,促进两地文化深度交融。“华侨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我们有责任促进中巴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苏新效说,巴西人热情友好,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但很多人缺乏了解中国的渠道,希望未来能组织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向巴西友人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文化魅力。
“文化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他说,“让巴西人了解真实的中国,也让中国人了解热情的巴西。”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从角仔商贩到建筑商,从打工者到侨领,如今,年过六旬的苏新效依然忙碌在为侨服务和中巴交流的第一线。“以前我们这代人为谋生而来,现在要为融入当地、回馈家乡而努力。”在他看来,新一代华侨的使命不仅是个人发展,更要成为中巴友好的使者。在巴西这片热土上,苏新效正与其他五邑侨胞一起,用勤劳书写人生,用奉献回馈桑梓,成为连接江门与巴西的重要桥梁。
来源:直播江门APP
世界江门青年大会
☆交流☆合作☆发展☆共赢☆
![]()
微信公众号ID:GlobalYouthChanc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