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甲流怎么又凶了?
![]()
![]()
上周,北京朝阳医院急诊门口,一位大叔抱着高烧39℃的孩子,排队排到腿软。
旁边护士一句“H3N2变异了”,让队伍瞬间安静。
病毒确实换了副面孔。
疾控最新数据:H3N2占了快七成,比去年更滑头,疫苗匹配度掉了12%。
![]()
简单说,打了针也可能中招,但别急着骂疫苗——它依旧能挡重症。
真正让人松口气的,是中药房里多了一盒“清瘟败毒颗粒”。
北京中医药大学刚发在《Phytomedicine》的论文说,里面的黄芩苷能把病毒神经氨酸酶“锁喉”,效果和奥司他韦肩并肩。
更妙的是,它还能喊肠道菌群来帮忙,让免疫系统别瞎冲。
![]()
国家卫健委今年直接把这张方子写进指南:48小时内,西药+清瘟败毒,发热时间能砍掉1.8天,肺炎风险降三成七。
注意,是“联合”,不是“二选一”。
谁最该抢先用?
除了老人、孕妇、慢病人,今年新上榜的是胖子——BMI≥30的住院率是普通人2.3倍。
![]()
病毒在他们体内像住进大别墅,复制得欢。
疫苗也悄悄升级。2024版把毒株换成了泰国流行的H3N2,鼻喷疫苗也上市了,怕打针的终于有退路。
但别自己乱抓药。
清瘟败毒里黄连可能跟抗凝药打架,孕妇得去掉牛蒡子。
![]()
最靠谱的做法:发烧当天,先去医院做个15分钟PCR,确认是甲流还是新冠,再让医生按体质调方子。
康复期也别放飞。
把清瘟败毒减到三分之一量,再搭点玉屏风散,能把一个月内“二进宫”的概率摁下去。
一句话总结:病毒在变,工具箱也在升级。
![]()
疫苗先挡,西药快攻,中药收尾——三板斧抡圆了,今年甲流没那么可怕。
你家那边医院能开到清瘟败毒颗粒了吗?
留言说说排队多久拿到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