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时节,黄平县谷陇镇的空气里,已悄然弥漫起节日的气息——当地苗族同胞最隆重的传统盛会“九·二七”芦笙会即将启幕。今年的盛会中,一支由谷陇镇第二小学学生组成的芦笙社团格外令人期待。带领这群孩子备战的,是一位返乡追梦的大四学子,他用青春热忱,让千年芦笙文脉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
11月11日下午,记者走进谷陇镇第二小学,一间教室里传来悠扬的芦笙声。三十余名小学生身着整洁校服,手持芦笙整齐列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随着旋律流转,孩子们踩着轻快的步伐翩翩起舞:指尖在笙管间灵活穿梭,奏响清脆悦耳的曲调;脚步时而跳转、时而踏地,苗族芦笙舞独有的灵动与豪迈,在这群少年的动作中慢慢显现。吹奏、迈步、转身,每一个连贯流畅的动作背后,都是孩子们日复一日的刻苦坚持。
![]()
“组织学生学习芦笙,首要目的就是传承民族文化。”芦笙社团老师杨骏东道出初心,“希望孩子们在校园里就能接触到优秀的苗族芦笙文化,把学到的芦笙舞带到芦笙堂参加比赛,为传统盛会注入新鲜活力,让更多年轻人投身到文化传承中来。”
今年10月中旬,就读于凯里学院大四的杨骏东,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执念,毅然回到谷陇镇第二小学,接过了芦笙社团的教学重任。尽管任教时间不长,但杨骏东全身心投入教学:课堂上,他耐心纠正每一个孩子的指法和舞步;课后,他积极与学校沟通,争取到让学生将芦笙带回家勤加练习的支持。
![]()
“经过一个多月的潜心准备,孩子们进步特别明显。”杨骏东欣慰地说,从一开始指法生疏、吹不出完整曲调,到如今能熟练吹奏;从最初脚步杂乱、跟不上节奏,到现在能边吹边跳完成整套动作,孩子们的成长肉眼可见。
谷陇镇“九·二七”芦笙会是当地苗族群众每年最期待的传统节日,盛会当天,不仅周边乡镇的芦笙爱好者会齐聚一堂,更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共赴盛会。这群少年的加入,无疑将给这场传统盛会添上一抹亮眼的青春色彩。
![]()
“我学习芦笙一年多了,非常喜欢这个乐器。”学生杨晴晴面对记者采访时,脸上洋溢着腼腆又自豪的笑容,“这次能参加芦笙游行,特别开心,想把学到的芦笙内容分享给大家。”
如今,在谷陇镇,像杨骏东这样主动返乡传承民族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把芦笙技艺教给下一代,让越来越多的苗乡少年开始了解、喜欢上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
![]()
不久后,这些少年将带着精心排练的芦笙舞,登上“九·二七”芦笙会的舞台。他们的身影,将是传统与青春的完美交融;他们奏响的芦笙声,将传递出最有活力的文化力量。我们期待着,在盛会现场,见证苗乡少年用稚嫩却坚定的舞步,续写苗族芦笙文化的崭新篇章,让千年文脉在青春的浇灌下生生不息。
作者 | 潘柄戎 吴坪阳 杨桂花
编辑 | 吴森楠
一审 | 陈孝新
二审 | 吴秀银
三审 | 杨宇
投稿邮箱 | hpxxwzx@126.co m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