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十二年前的那个冬天,我至今记得。 妻子抱着刚满月的小宝,坐在床上一动不动,眼神空洞得吓人。 产后抑郁把她折磨得不成人样,我每天加班到深夜,回家还要面对一地狼藉。
"陈先生,听说您家需要保姆?"王姨第一次站在我家门口,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 她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手上全是老茧,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 我当时只看了她一眼,就让她进来了,因为我实在太需要帮手了。
王姨干活麻利得出奇。 她早上五点就起床,把厨房收拾得锃亮,连灶台缝隙里的油渍都抠得干干净净。 小宝那时体弱多病,动不动就发烧,王姨总是第一个发现,抱着孩子就往医院跑。
"王姨,这个月工资我给您涨五百。"我第一次主动提加薪。 她连连摆手:"不用不用,够了够了。" 可我看到她晚上躲在小房间里数钱,那种小心翼翼的样子,让我心里发酸。
三岁的小宝第一次叫她"王奶奶"。 王姨当时正在厨房切菜,听到这两个字,手里的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她蹲下来抱住小宝,肩膀抖了很久,我看到她眼角有泪光。
妻子的病一天天好转。 她开始能下床走动,能自己吃饭,脸上也有了笑容。 "多亏了王姨啊。"妻子拉着王姨的手说,"要不是她,我真不知道这个家会变成什么样。"
王姨每天的作息精确得像钟表。 凌晨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十八个小时都在干活。 我劝她休息,她总说:"闲不住,闲不住。"
小宝六岁那年得了肺炎。 高烧烧到四十度,医院病房住满了,王姨抱着孩子在急诊室守了一整夜。 我和妻子赶到的时候,她眼睛布满血丝,衣服被小宝的汗水浸透了。
"王姨,您这样会累坏的。"妻子心疼地说。 王姨摇摇头:"不累,看着小宝好起来,我就不累。" 她摸着小宝滚烫的额头,那种温柔的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孙子。
这些年,我给王姨涨了五次工资。 从最初的三千涨到八千,每次她都推辞,说拿太多了。 可我知道,这点钱对她这样没日没夜干活的人来说,根本不算多。
小宝上小学后,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扑进王姨怀里。 "王奶奶,今天老师表扬我了!" "王奶奶,我想吃你做的红烧肉!"
王姨总是笑眯眯地应着。 她做的饭菜,连挑剔的我妈都挑不出毛病。 家里的每个角落,都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
02
三年前的那件事,我至今愧疚。 我从银行取了两万块现金放在书房抽屉里,准备第二天交项目保证金。 第二天一早,钱不见了。
"王姨,您昨天进过我书房吗?"我试探着问。 她正在拖地,听到这话,手里的拖把停住了。 "没有,我从来不进陈先生的书房。"她的声音很轻,眼神却暗淡下去。
我当时心里有些怀疑。 毕竟家里只有我们四个人,妻子不可能拿,小宝还小。 那几天,我看王姨的眼神都带着审视,她肯定感觉到了。
一周后,妻子收拾衣柜,在自己的大衣口袋里找到了那两万块。 "我想起来了,那天我拿去想存银行,结果忘了。"妻子一脸歉疚。 我们连忙去找王姨道歉。
王姨正在厨房洗碗。 听到我们的话,她只是点点头:"没事,我知道您不是故意的。" 她的笑容比平时淡了许多,眼睛里有种说不出的失落。
从那以后,她干活更卖力了。 像是要证明什么似的,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 可我能感觉到,她和我之间,多了一层看不见的隔阂。
五年前,我妈来家里住了三个月。 老太太脾气大,对王姨做的饭菜百般挑剔。 "这菜太咸了!""那汤太淡了!""你到底会不会做饭?"
王姨每次都默默听着。 她不辩解,不抱怨,只是重新做一遍。 我几次想帮她说话,可看到妈那张嘴,又把话咽了回去。
有一次,妈当着王姨的面对我说:"这保姆不行,换一个吧。" 王姨当时正在盛饭,手明显抖了一下。 她放下饭碗,转身进了厨房,很久没出来。
妻子后来偷偷告诉我:"那天王姨在厨房里哭了。" 我心里一阵刺痛,可当时并没有去安慰她,更没有正式道歉。 这成了我心里的一根刺,一直扎在那里。
![]()
王姨从不在我们面前流露脆弱。 她总是笑着,勤勤恳恳地干活,把所有委屈都咽进肚子里。 我们一家人的幸福日子,都是她用双手撑起来的。
03
半年前,我发现王姨走路开始不对劲。 她扶着墙慢慢挪动,额头上冒着细密的汗珠。 "王姨,您腰不舒服?"我关切地问。
"老毛病了,没事。"她笑着摆手。 可我看到她转身的时候,整个人都在颤抖。 我强行带她去了医院。
医生看了片子,表情严肃:"腰椎间盘突出很严重,建议手术。" 王姨连连摇头:"不用不用,我这把老骨头了,休息休息就好。" 我说手术费我来出,她还是拒绝了。
从那以后,我经常看到她偷偷吃止痛药。 她以为我看不见,其实我都知道。 每次看到她咬着牙干活的样子,我心里都难受得要命。
"王姨,我给您减轻些工作吧。"我试探着说。 她立刻急了:"不行不行,我还能干!" 她说话的时候眼神慌张,像是怕我辞退她。
一个月前的那个早晨,王姨突然找我谈话。 "陈先生,我想回老家了。"她说这话的时候,避开了我的眼睛。 我愣住了:"为什么?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吗?"
"不是不是。"她连忙解释,"小宝都十五岁了,你们也不需要我了。" 她笑着说,可我看到她眼眶红了。 "我该回老家养老了,趁着还走得动。"
我和妻子都急了。 "王姨,您别走,您就是我们家的一员!"妻子拉着她的手。 小宝更是大哭:"王奶奶,我不让您走!"
王姨抱着小宝,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奶奶不是不想陪你,奶奶是真的该走了。" 她的声音颤抖着,像是在强忍着什么。
那天晚上,我和妻子商量了很久。 "咱们给王姨一笔养老钱吧。"妻子说,"至少二十万。" 我想了想:"十八万,吉利数字,王姨会接受一些。"
接下来的日子,家里的气氛变得沉重。 王姨还是每天五点起床,把一切收拾得井井有条。 可她的话更少了,经常一个人站在窗边发呆。
小宝每天放学都粘着她。 "王奶奶,您真的要走吗?" "王奶奶,我会想您的。" "王奶奶,您以后还会回来看我吗?"
王姨总是笑着哄他:"奶奶会想你的,奶奶永远住在你心里。" 她抚摸小宝头发的手,比平时更温柔,更不舍。 我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眼眶发热。
04
送别的日子定在周六。 前一天晚上,王姨把整个房子又打扫了一遍。 冰箱里贴满了她写的标签:这个菜怎么做,那个汤要放什么料。
![]()
"王姨,您这是……"妻子看着那些标签,眼泪掉了下来。 王姨擦擦手:"我怕你们不会做,我写清楚点。" 她说得那么自然,像是出趟远门很快就回来。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和王姨一起吃了最后一顿饭。 桌上全是小宝爱吃的菜,王姨做了整整一下午。 "多吃点,多吃点。"她不停地给小宝夹菜。
小宝哭着说:"王奶奶,我不想您走。" 王姨的手停在半空,好一会儿才放下筷子。 "傻孩子,人总是要分别的。"她的声音哽咽了。
那晚我失眠了。 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王姨这十二年的点点滴滴。 她从没跟我们红过脸,从没抱怨过累,从没要求过什么。
第二天一早,王姨的行李只有一个旧皮箱。 "就这些?"我惊讶地问。 "够了,我一个人用不了多少东西。"她笑着说。
我把那个装着十八万现金的红包递给她。 "王姨,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她看到那个厚厚的红包,脸色变了。
"不行不行,太多了!"她连忙推回来。 我和妻子一起按住她的手:"您为我们家付出了十二年,这是您应得的。" 她的眼泪掉了下来,手指颤抖着。
最后,她只肯收八万。 "真的够了,我一个老太婆能花多少钱。" 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神闪烁着,像是在掩饰什么。
车子开到火车站。 一路上,王姨一直看着窗外,一句话都没说。 我从后视镜里看到,她的手一直紧紧攥着那个红包。
下车的时候,王姨突然回头看我们家的方向。 她的眼睛红红的,嘴唇颤动着,像是想说什么。 可最终,她只是深深鞠了一躬。
"陈先生,这些年,谢谢你们。"她的声音很轻。 我鼻子一酸:"王姨,是我们该谢谢您。" 她笑了笑,转身往进站口走去。
我看着她的背影越来越远。 她的腰弯得比以前更厉害了,走几步就要停下来休息。 那个旧皮箱拖在地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她没有回头。 一次都没有。 我站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完全消失。
回到家,到处都是王姨的痕迹。 厨房里,碗筷摆放得整整齐齐。 客厅里,她最爱坐的那把椅子空着。 小宝房间里,被子叠得方方正正。
![]()
妻子坐在沙发上抹眼泪。 "感觉家里一下子空了。" 我点点头,说不出话来。
晚饭的时候,我们都没什么胃口。 妻子做的菜,味道总是差了点什么。 小宝吃了两口就放下筷子:"我想王奶奶了。"
那天晚上,小宝在房间里待了很久。 他说要整理书桌,让我们不要打扰他。 我和妻子坐在客厅里,谁都没说话,空气里满是压抑。
05
"爸!您快来!"小宝突然的喊声打破了沉默。 他冲出房间,手里捧着一个牛皮纸袋,脸色发白。 "王奶奶在我抽屉里放了东西!"
我接过纸袋,手指触到的时候,莫名地颤抖起来。 纸袋很轻,可又好像很重。 妻子也围了过来:"是什么?"
我慢慢打开纸袋。 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沓整齐的钞票。 最下面有一封信
我的手开始发抖,心跳得越来越快。
妻子一把夺过信纸。 她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身体晃了晃。 "这……这不是真的吧?"她的声音在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