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当遗嘱出现书写错误时,它是否还能被认定有效呢?上海奉贤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引人深思的法定继承纠纷案件。故事的主人公张先生于2022年5月19日离世,他生前未婚未育,父母也早已先他而去。在处理完张先生的后事后,他的两个姐姐张大姐和张二姐就遗产继承事宜申请了公证。2022年11月28日,公证处作出公证,认定张先生的遗产由张大姐和张二姐二人继承,随后两人对部分遗产进行了分割。
原本以为事情就此尘埃落定,可没想到2023年3月11日,外甥李炯发现了一份遗嘱。这份遗嘱是张先生所立,本想将自己的遗产留给这个疼爱的外甥。然而,张先生在立遗嘱时出现了错误,不仅把李炯名字中的“炯”错写成了“烔”,还将“外甥”写成了“外孙”。
2023年3月13日,李炯通过微信联系张二姐,表示自己发现了遗嘱并接受遗赠。张大姐和张二姐自然难以接受,双方因此产生了纠纷,最终闹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双方各执一词。张大姐和张二姐认为,遗嘱存在明显的书写错误,不能认定其有效性,遗产应该按照之前的公证由她们继承。而李炯则坚持认为,虽然遗嘱有瑕疵,但这是舅舅张先生真实的意愿表达,他一直与舅舅关系亲密,舅舅也一直很疼爱他,这份遗嘱就是最好的证明。
上海奉贤法院经过详细的调查和审理后认为,虽然这份遗嘱存在书写错误的瑕疵,但结合张先生的家庭情况、与李炯的关系以及其他相关证据,可以认定这份遗嘱是张先生真实的意思表示。法院最终判决由原告李炯继承遗嘱所称遗产。被告张大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这起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立遗嘱时一定要严谨认真,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法律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同时,也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愿。
来源:网络,此事件为真实事件,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