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瓜,马云旗下云峰金融发公告称,买入1万枚ETH(以太币),斥资超3亿人民币,资金来自于集团现金储备,
当时我刚好写了一篇关于以太坊ETH的科普文章,但眼瞅着直接从七月初的2500美元开始,一路涨到最高4700美元,涨幅超80%,心碎,
那时发吧,总感觉有点把大家往火盆里去推的意思,于是就搁置到现在,
现在这不又跌回3500美元,大家又催的紧,来科普一波好了~
什么是以太坊?
大家都应该听说过安卓系统吧,
如果把以太坊压缩成一句话比喻,就是:
“以太坊好比【去谷歌化】的安卓系统——一个运行在全球计算机上的去中心化操作系统。”
具体有啥不同呢~
安卓是手机的底层系统,而以太坊就是区块链应用的底层系统
安卓上跑各种App,以太坊上跑各种去中心化应用(DApp)
安卓靠Google维护,以太坊靠全球网络用户一起维护
以太坊不是一家公司的产品,而是一套能让任何人在区块链上编程、运行、结算的开放系统。
你可以在上面造银行、券商、交易所、保险公司,甚至造一个生态系统...
重点是这些打工仔(智能合约)都完全按规则办事,从不黑箱操作,行事光明磊落。
你想象一下,这是一个完全靠用户投票定规则,莫的感情的究极民主体制,它就是了~~
ps:最开始我写以太坊的时候,本来想把它比作是一个“去网易化的梦幻西游”,但想想玩的人太少了,写了很多人也不知道,遂作罢。
以太坊最常见的功能
那刚说了,区块链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也就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机构或个人能单独控制它;
所有的操作都由网络里的众多用户一起监督和确认,这就很难被篡改或操控。
上面运行的各种各样的小程序,代替了银行、券商、交易所,这些小程序则被称为“智能合约”;
这些应用不受任何公司控制,规则由底层代码决定,所有交易和智能合约的执行结果都记录在区块链上,公开透明。
我们都知道,金融产品最怕的就是黑箱操作,因此以太坊在金融领域的实践也是最广泛的。
目前以太坊最常见、最“看得见”的用途之一,就是“给别人作为发行各种代币的底层平台”。
比如以太坊的ERC-20标准智能合约,就是提供发币生态最常见的代币设计标准合约。
它规定所有平台在以太坊发行的代币,都必须有transfer(转账)、approve(授权)、transferFrom(从授权地址转账)这些统一的编排代码,
这样一接上以太坊网络后,系统就能认清里面余额有多少代币,多少可以转账等等,这就让不同的代币,可以在以太坊生态中进行交互和流通。
ps:好比“移动硬盘”统一使用的 USB 接口标准说明书,便于所有玩家能把内容从A盘,复制拷贝到B盘,
还有以Uniswap为代表的一系列去中心化交易所合约(DEX),它好比是一个无人化的银行,
允许用户无需中介,就可以直接交换各种代币(如ETH、USDT等),并基于自动做市商(AMM)算法计算买卖价格,收取交易手续费等等。
稳定币—RWA的实战化之路
那么说完用以太坊智能合约发币,那么币其实也分两种,
一种是空气币,比如川普、梅拉尼娅等人发行的币,这种背后是没有任何抵押品的,纯粹基于共识和信任,
一种则是目前最火的,实物代币,也就是RWA,背后是对应有实物资产抵押的,
比如现实世界的资产:美元、美债、货币基金、房地产、私人债权、黄金等,这些做成链上的代币发行,也叫实物资产代币化。
我想大家都听过,最知名的应该就是稳定币USDT了。
它就是泰达公司,把美元这种货币,变成一种代币的形式,让其在区块链上流通,用于交易、抵押等等,
泰达公司每次在区块链上新发行1个USDT,就需要在对应的托管银行里面存入1美元,
托管银行需要全程监督,以防你光发币却不存资产,搞庞氏骗局...
但是这里还是得说下,以太坊一直有个缺点,就是交易费率昂贵,主网一笔交易费用高峰期甚至高达数美元,
那我们刚刚说过,以太坊是“去谷歌的安卓化系统”,
有没有“去苹果的IOS系统”,“去华为的鸿蒙系统”来发起竞争呢?
当然是有的,比如主流区块链中,除了以太坊,还有Tron(波场,TRX)、BNB Chain(币安链)、Solana(SOL)等等,
其中Tron是孙宇晨做的,就是那个3000万拍下和老巴吃饭,几千万拍香蕉的家伙,
而BNB则出自于昔日的华人首富赵长鹏,全球最大交易所之一币安的创始人,
Solana(SOL),川普和梅拉尼娅的币则主要在这个平台上发行,
这些链的费用成本极低,比如孙宇晨的波场,费率只有以太坊的1/500!
所以,币圈竞争也很激烈啊兄弟们,
但是哈,现在很多代币依旧是直接选在以太坊上发行!
研究和数据网站普遍统计:以太坊承载了一半以上的RWA代币价值,在“美债类RWA”这种细分领域占比甚至在60–70%这种量级;
比如黑石的BUIDL(美元货币基金 / 国债类)、Ondo的美债代币、各家 tokenized T-bills、房地产 / 私募信贷产品,最早或最主要的发行网络基本都是以太坊,
为什么很多人还是选择在以太坊发行呢?
因为在“同样技术路线、同样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如果想把链做得又快又便宜,通常要提高硬件门槛,
这导致 →节点趋向于集中在少数机构手里 → 集权风险变高,
发代币的人心想,这背后可都是真金白银啊,不能出一点岔子,宁肯牺牲一些效率,也要保证链条的安全、稳定性。
以太币是什么?
说到这,你估计还是云里雾里的,既然以太坊类似“去谷歌安卓系统”,那所谓的以太坊涨到了XXX美金,又是啥?
很多人以为以太坊就是一种货币,严谨来说,以太坊不是,以太币(ETH)才是,
以太币,可以看做是维持以太坊这个系统运行的基础,就像APP运行需要消耗电量,以太坊的运行也需要“燃料”,这些燃料就是以太币。
用户在以太坊上进行操作(比如运行智能合约、转账)时,都需要支付一定的以太币作为手续费。
因此,我们过去总说比特币是电子黄金,而以太币则更像是电子石油,
与比特币不同的是,ETH的发行量并没有上限,
它是怎么发行的呢?由于区块链的特性,每一笔交易都需要有人记账,所以帮忙记账的那个人,就会获得一定ETH的“工资”,
但这个工资并不会大幅影响ETH的数量,目前每年以0.3%-0.6%左右速度增发,绝大多数情况保持在每年1%以内,
当然了,就和钞票流通一样,钱除了印钞增发,它也会有损耗,
ETH有个销毁机制,也就是会把所有交易费用中的基础手续费自动销毁,
由于交易费用本身是ETH支付的,所以你可以理解为每一次ETH交易,都会损耗掉一部分的ETH,使得ETH越来越少,
这就和黄金在市场上流通,每次都会损失掉一丢丢一样,交易越活跃,损失得越多。
一旦更多人涌入以太坊网络,导致链上货币流通的特别快时,
由于印钞速度是基本固定的,这就会导致印钞<损耗,销毁的ETH有可能比新生成的还多,于是出现通缩的现象,以太币总量减少!
这也和信用货币非常像,如果经济增长超过了发币的速度,这时反而会产生通缩。
对于中心化的政府来说,永远天然倾向于货币超发,因此经济增长时会增加印钞速度,因此它们很难通缩,但以太坊却会,
这就是以太坊长期投资逻辑的核心,它的数量虽然也很稳定,但和比特币永远固定在2100万枚的逻辑不同。
既在对抗现实政府中货币系统的超发,又依赖于社会对区块链金融共识的增加。
那么以太币ETH的定价逻辑是怎么样的?如何分析未来价格走势?
限于文字篇幅,今天上半篇就先分享到这,下半篇之后跟上,觉得有干货点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