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冬时节的香城泉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宣讲如火如荼,激活县域发展动能的热潮澎湃涌动。
连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从工业厂房到山林田野,从潮玩企业到油菜示范片,一边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一边督导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度。
令人鼓舞的是,项目正在“跑”起来,工业正在“强”起来,农业正在“特”起来,县域经济正在“火”起来。
项目建设是引擎,激活县域经济的强劲动能。在铱伦科技、同力玻纤,在昌奇集团、旺启莱科技,在双吉药业、倍斯特科技,一个个火热的建设与生产现场,正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希望工程”。推动项目“快开工、快投产、快见效”,这“三快”要求,直指关键。县域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发展效率的竞争。只有让项目库“活水长流”,让建设进度“只争朝夕”,才能为县域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只有围绕基础优势、主导产业和发展所需,着力提高项目谋划质效,切实增强科学性、精准性、可行性,才能夯实“稳”的基石、积累“进”的动能。
工业发展是脊梁,挺起县域经济的坚实骨架。各县(市、区)的工业图景,一个新特征是摒弃“贪大求全”、追求“专精特新”。电子信息企业致力于“产品高端化、管理规范化”,积极融入区域产业链;科技企业则深耕“高端潮玩”这一细分赛道,挖掘产品的“情绪价值”。这种“小切口、特色化”的路径,正是县域工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破局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着力于精准滴灌,通过打造专业园区、优化要素保障、降低经营成本,为企业营造“如鱼得水”的产业生态,让这些“特色王牌”能够轻装上阵、茁壮成长。
农业升级是根基,夯实县域经济的丰饶底色。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在田间地头,无论是推广“服务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创新,还是集成“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科技赋能,其核心都是在改变农业的“打法”,推动农业从生产环节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即前端的研发、种苗和后端的品牌、销售。通过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让“土特产”变身“高附加值商品”,让特色农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县域作为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只要夯实基础、激活特色、统筹安全与发展,一定能在这场高质量发展的长跑中,保持耐力,保持韧劲,决胜冲刺。
来源:咸宁日报
作者:盛 勇
一审/编辑:黄亚琦
二审:石丽丽
三审:陈小彬
监制:朱封金
出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
![]()

1.
2.
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