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彭博社报道,欧盟正准备将华为和中兴设备从电信网络中剔除。
欧盟的计划还包括,非欧盟国家谁用华为,就准备好上“黑名单”,还别指望能拿到援助。
![]()
欧盟封锁
欧盟那份曾经在2020年发布的,建议成员国在移动网络中逐步淘汰“高风险供应商”设备的“软性建议”,如今正在迅速硬化。
负责安全事务的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提出的新规,文件中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高风险供应商”这个词,矛头直指华为和中兴,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
过去,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但现在,不遵守命令就可能面临法律侵权诉讼,甚至是经济上的惩罚。
然而,欧盟官方反复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声称5G技术关乎国家命脉,但他们始终没能拿出一份令人信服的技术证据,来证明华为或中兴的设备存在所谓的安全威胁。
![]()
德国曾花费整整三年时间,对华为的设备进行地毯式的审查,结果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后门”。
这种事实上的“清白”证明,依旧没能阻挡布鲁塞尔挥舞大棒的决心,这让整个决策的合法性都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
随后,这种缺乏证据的强硬姿态,引爆了成员国之间的利益矛盾。
就在布鲁塞尔不断渲染威胁论的同时,西班牙政府却和华为签署了一份价值超过1200万欧元的合同,用于升级其科研机构的网络。
西班牙的安全部门公开表示,自己完全有能力掌控国内的服务器数据,根本不存在数据被外部提取的风险。
![]()
反倒是像英国和瑞典,这些早早地开始清除中国设备的国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
据估算,整个欧盟如果要彻底替换现有设备,总成本可能高达惊人的500亿欧元。
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拆除和替换设备的过程,必然会导致网络稳定性下降,更会严重拖慢5G建设的步伐。
![]()
援助大棒还是胡萝卜
如果说内部立法是欧盟用来“关门”的工具,那么它推出的“全球门户”计划,则成了它伸向外部世界,试图设定“门槛”的武器。
这个总额巨大的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从诞生之初就被外界解读为欧洲版的“一带一路”,旨在与中国的全球影响力相抗衡。
![]()
起初,“全球门户”的宣传口号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比如“透明”、“可持续”以及推广“民主价值”。
然而,在现实操作中,这份善意正在迅速变质。如今,该计划的资金援助,被公开地用作了地缘政治的筹码。
![]()
欧盟毫不掩饰地威胁称,将切断对那些使用中国电信设备的非欧盟国家的资金支持。
换句话说,想要拿到欧盟的钱,先得把华为、中兴的设备从你的国家网络里清理出去。
这种做法立即招致了“虚伪”的批评。
![]()
因为就在不久前,欧盟还在义正词严地指责其他大国在提供援助时附加政治条件,认为这是对受援国主权的不尊重。
而现在,它自己却在做着一模一样的事情,用金钱来干预和控制他国的数字主权,试图在非洲等传统势力范围,利用资金影响力强行排挤中国技术。
![]()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华为的设备不仅在技术上具有竞争力,其性价比优势更是难以替代——通常比欧美的同类产品便宜30%到40%。
对于那些财政紧张、急需发展数字基础设施的国家而言,这意味着可以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更快地让民众享受到网络时代的红利。
![]()
谁在害怕华为
剥开“网络安全”这层精心包装的外衣,欧盟强硬立场背后真正的动机,其实很复杂。
首先,来自美国的持续施压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
华盛顿多年来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游说甚至胁迫其盟友,共同构建一个排除中国技术的“清洁网络”,布鲁塞尔的行动很难说完全没有受到这种压力的影响。
![]()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源于欧盟自身的战略焦虑。
当华为在全球5G专利中占据了高达38%的压倒性优势时,欧洲的一些决策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失落感。
眼看着在关键的下一代通信技术上,欧洲企业正在失去主导地位,一种“不安全感”油然而生。
![]()
因此,打压领先者,为本土的诺基亚、爱立信等企业创造受保护的市场空间,就成了一种带有浓厚经济保护主义色彩的自然反应。
有分析指出,欧盟此举可能还有更深层的经济盘算。
比如,当中国的电动汽车在意大利等欧洲市场销量激增,对本土汽车工业构成巨大挑战时,拿华为作为筹码,或许能在与其他领域的贸易谈判中换取中国的让步。
![]()
在战略层面上,它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数字丝绸之路”构想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和对抗。
谁能为世界提供数字基础设施,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数据流动、技术标准和商业生态。
![]()
对于这一切,中国的立场也十分明确。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1月11日的回应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欧盟此举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将经贸问题泛安全化、政治化的做法,最终只会阻碍全球技术的共同进步。
他还点明,强行移除那些质量优良、价格公道的设备,已经给个别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巨额经济损失和技术发展迟滞。
![]()
结语
欧盟正在用政治的砖石,强行砌起一道技术的围墙。
短期来看,这堵墙或许能带来一些地缘政治上的安全感,或为本土企业赢得喘息之机。
但从长远审视,筑墙的代价可能是自我孤立,以及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未来。
![]()
以牺牲自身的经济效率、发展速度为代价,以损害长期建立的国际信誉为赌注,去加剧本已非常脆弱的全球科技合作,这是否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真正的国家竞争力,源自于开放环境下的持续创新,而非封闭保护下的固步自封。
参考资料
“欧盟想强制成员国剔除华为和中兴设备”——观察者网2025-11-11 10:53
欧委会要求欧盟成员排除中兴、华为设备,中方:损人不利己——中国青年报2025-11-11 17:37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