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3日报道 据法新社11月8日报道,在2015年巴黎恐袭事件(2015年11月13日晚,巴黎发生多起枪击和爆炸事件,造成13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伊斯兰国”组织宣称对此负责——本网注)过去十年后,“伊斯兰国”组织和“基地”组织已彻底改头换面。
报道称,2015年,这两个组织都拥有核心领袖人物(即“伊斯兰国”组织的巴格达迪和“基地”组织的扎瓦希里),拥有强大的中央领导层,并且能够训练并派遣突击队员前往欧洲实施袭击。
法国安全部门一名消息人士称:“如今,这两大指挥中枢的结构已严重削弱,其领导人知名度不高,且可能很少参与对威胁的直接管理。”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埃克说:“我们看到圣战运动正在重新布局,在某些战线,其附属组织仍保持高度活跃态势。”
法国国家宪兵队研究中心研究员亚历山大·罗德分析称:“这些组织远离西方世界。他们在非洲、中东或亚洲活动频繁。”
尽管如此,西方面临的威胁依然严峻,由线上圣战宣传内容煽动发动的袭击事件频发。埃克指出:“无论是‘基地’组织还是‘伊斯兰国’,其终极战略目标始终未变:建立全球性的‘哈里发国’。”
法国安全部门的消息人士称:“这些组织的大部分致命袭击都发生在非洲。”据估计,“伊斯兰国”组织在叙利亚的圣战分子数量在1000至1500人之间,远低于其在西非、乍得湖和尼日利亚地区(6000至7000人)及萨赫勒地区(2500人)的成员数量。
在萨赫勒地区,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支持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组织正在迅速扩张,威胁到该地区多个政权的生存。美国苏凡中心分析认为:“人们越来越担心,马里政权一旦垮台,将在该地区其他国家(特别是布基纳法索和/或尼日尔)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更担心这一势头将推动圣战势力横跨整个西非,向沿海地区蔓延。”
联合国一份报告指出,“支持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组织“已具备执行复杂军事行动的能力,能够协同运用无人机、爆炸装置及大量战斗人员”,并强调该组织正试图将自身定位为地方政治行为体。
叙利亚曾是孕育巴黎恐袭的温床。
埃克说,当年“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庇护所”聚集了4万至5万名外国武装分子。罗德指出,如今,“伊斯兰国”组织“在一些地区生存下来,但已不具备昔日的部署能力”。
法国安全部门的消息人士强调:“随着叙利亚的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倒台,圣战分子的行动自由度有所提升”,而‘伊斯兰国’组织抓住了这个机会,重新在西北部和大马士革站稳脚跟,持续以颠覆政权为目标展开行动。”
欧洲面临的威胁本质已发生嬗变。埃克指出,2024年“法国成功挫败9起圣战袭击图谋”,但自2024年7月以来仍发生了5起袭击事件。这些事件虽“致死人数不多,但实质上,要升级为大规模屠杀所需的技战术门槛并不高”。
法国反恐检察官奥利维耶·克里斯滕说:“我们已从所谓‘外部投射型威胁’转变为典型的‘内生性威胁’……涉案人员均常住法国本土,与恐怖组织无必然直接关联,而是受其极端思想蛊惑。”
法国安全部门的消息人士透露,这通常是“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的极其快速的自我激进化的过程”。但与此同时,通过居住在西方国家的侨民成员,从圣战地区远程操控的威胁也依然存在。(编译/潘革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