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一到,柳条变绿,百花齐放,景色一天比一天好看起来。田间地头,漫步郊游,花红柳绿的世界里走一走,风柔柔的,草软软的,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让人陶醉,令人忘忧。
有人说春天是理科生的沉默季,是文科生的疯癫期。诗人眼里的春天尤其妩媚,瞧!杜甫在江边溜达呢,作诗何须七步,一低头,绝妙好辞脱口而出:“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好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
大好春色里,寻花不是杜甫的唯一乐趣,他还偏好问柳。看!剑南节度使严武造访,杜甫的独门绝技又一次显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诗对于杜甫来说简直是信手拈来。这首《严中丞枉驾见过》写得极为精妙:“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还应似管宁。寂寞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有少微星。”
“问柳寻花”第一次出现在这首诗里,春天的美谁不欣赏呢?杜甫想起了跟随严武一起郊游的场景,一次别开生面的郊游,野亭,野花,绿柳,这般精致,是春天的恩赐,可遇不可求。
![]()
寻花问柳一词就这么诞生了,南宋著名诗人王质写了一首《银山寺和宗禅师四季诗》,在诗中他写道:“寻花问柳山前后,隐隐钟声暮已传”。这里的直接引用,又增加了无穷的韵味。
直到明代兰陵笑笑生写了一篇《金瓶梅》,“寻花问柳”一次才第一次被用到了歪处。小说中的原文是:“韩道国与来保两个,且不置货,成日寻花问柳。”用花和柳来暗喻妓女。“花”“柳”再委屈也无济于事,词性词意的演变就这么不讲道理。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对杜甫向来是推崇有加:“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梢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
作为万人敬仰的诗圣,自己妙笔生花写出的“寻花问柳”一词,竟然习惯性被人归类于“烟花柳巷”之属,至于词的本意,久而久之想必大家都忘了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