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和西方列强都或多或少陷入一种现状,即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在不发生战争的情况下控制整个欧洲,双方都非常希望避免武装冲突,因此都别无选择,只能与一个分裂的欧洲共存。
这本书涉及一个问题。它基于的观点是,冷战是一个难解之谜。
当然,这不是普遍的观点,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我开始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事实上,通常的假设是,苏联和西方列强之间的意识形态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双方或多或少都会发生冲突。
然而当我思考这个问题时,我逐渐意识到,意识形态差异本身并不能解释为何会出现有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局面。
诚然,苏联人原则上可能希望整个欧洲都实现共产主义。但由于美国军队驻扎在西欧,他们很难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体制推行至该地区;因此,考虑到他们非常想避免与美国这样强大的国家发生战争,他们是否不得不克制自己,接受欧洲大陆西部的既成事实?
这一点不也适用于美国及其盟友吗?他们可能希望看到,西方式的政权在东西欧都掌权,但他们在推动这一目标方面只能走这么远。他们不可能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把苏联人赶出东欧,而战争同样是他们非常想避免的事情。
那么,无论双方的意识形态偏好如何,基本的权力现实难道不是使双方都犹豫不决吗?
换言之,苏联和西方列强都或多或少陷入一种现状,即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在不发生战争的情况下控制整个欧洲,双方都非常希望避免武装冲突,因此都别无选择,只能与一个分裂的欧洲共存。但是,如果是这样,问题出在哪里?在这种形势下,怎么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为什么欧洲的分裂没有直接导致一个稳定的国际体系?
然而我们知道,在冷战时期的不同时间节点上,武装冲突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人们经常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视为风险最大的节点。我自己的感觉是,1950—1951年的冬天是世界最接近全面战争的时候。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战争的危险不仅是一种幻觉。但是如果一个势力范围体系,特别是一个分裂的欧洲,是双方都愿意接受的,战争又怎么可能发生?
在我看来,这是冷战时期最大的谜团。只有解决了这个谜团,你才能明白冷战是怎么回事。你必须明白冷战是怎么回事——冷战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这样你才能聚焦于基本问题:这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如果你想了解冷战期间稳定的和平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唯一途径。
那么,核心问题是什么?同样,答案并非直接来自对历史证据的详尽研究。
相反,如下一个思考过程为答案指明了方向。欧洲的分裂解决了双方如何相处这一基本政治问题。苏联人将控制欧洲分界线自己这一边的事务,而西方列强将主宰欧洲大陆的西半部。如果能毫无例外地适用这一原则,它本可以作为一个完全稳定的国际体系的基础,由于该体系在实践中并不完全稳定,因此关于双方如何相处这一基本规则,肯定有一些例外。
当你想到这一点时,这些例外是什么就很清楚了:苏联不能允许西方列强在西德拥有完全的行动自由。鉴于苏联实际上占领了战前德国领土的一半,苏联人不得不担心如果西德变得过于强大、过于独立会发生什么,这尤其意味着,西德成为核大国的整个前景必然会触及苏联非常敏感的神经。
因此,德国问题,特别是德国核问题,势必成为冷战的核心问题。
当然,你不能就此止步。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只能带你走这么远。它指出了方向,没有它你就无法前进,但你仍然需要做大量的常规历史工作以形成令人不得不信服的解释。当你沉浸在历史文献中时,你需要看看冷战的全貌——由这一思维过程产生的图景——是否真实。你可以看到,它是否只是通过处理各种相对较小的历史问题来铺陈整个故事。
因此,我必须处理这样的问题,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领导人和苏联领导人是否明白,如果双方要和平共处,他们都必须接受一个分裂的欧洲。这意味着,首先要弄清楚1945年7月和8月在波茨坦发生了什么。由于解释这个问题的二手历史文献不很令人满意,我不得不亲自查阅相关文件,了解美国政府和苏联政府是否已经接受了这种安排。
答案是他们曾有意接受,但这一发现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另一个谜题。
如果双方在1945年都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那么为什么冷战会在1946年爆发?我开始怀疑,答案与德国有很大关系,但这个想法是否得到经验证据的证实?
历史资料再次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事实确实如此。但这反过来又引出一个问题:
如何处理德国问题。这一答案与西方列强自身在冷战期间确立的一种政治体系有很大关系。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这个体系的,我称之为“北约体系”。这个体系存在一个重要的军事层面,这显然需要深入探讨。到1946年初,西方领导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欧洲不可能以完全友好的方式分裂;因此,欧洲大陆上需要存在制衡苏联的军事力量;显然,西德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西方国家需要把自己组织成一个足够强大的军事集团,以遏阻苏联的压力;这不仅意味着必须建立德国的实力,以便西德能够在军事上为该集团的建立做出贡献,还意味着西德必须恢复其政治权利,并更多地被视为一个合作伙伴。
但一项将带来强大且政治独立的西德国家的政策势必会让苏联人感到恐慌;苏联必须向西方列强表明,它们以这种方式处理德国问题是多么危险;但苏联的压力反过来只是强化了对西欧进行有效防御的必要性,以及推进使德国西部成为强大的西方集团的关键组成部分的政策的必要性。
这一进程会导致出现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德国吗?我想,这必然是苏联人最关心的问题。但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会允许德国发展核能力吗?要想得到答案,你必须看看当时的人认为应如何保卫西欧,以及欧洲人是否能够自己做到这一点。
你必须分析美国领导人关于美国在欧洲的作用的基本思想,例如,美国在欧洲的作用是不是永久性的,或者欧洲人是否能够在没有美国支持的情况下自卫。
你还必须考察一些相关问题,例如北约体系能否以某种形式管控德国,也就是说,德国的力量是否可以被控制在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体系内,与此相关的问题是,该体系是否能够解决苏联在欧洲的头号安全问题:控制德国的力量。
如果可以的话,那么这一体系可能成为构建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的关键因素。
因此,种种问题都需要研究。一旦解决一个问题,其他问题就会浮现,且同样需要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过程是自我推进式的。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一种解释逐渐地、几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但这项工作须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关键是,问题必须以这样一种方式设置,即答案取决于证据所揭示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确保解释不是出于先入之见,而是基于对历史资料不带任何偏见的分析。
以这种方式解释所有这些问题并不特别容易,我花了大约20年的时间才写成这本书。但我这里的主要观点是,这种方法很有效。进行这样的历史分析能让你走多远、能让你感到多么欣慰真的令人意想不到。
我很高兴看到这本书在中国出版,也感到非常荣幸。我们都是同一国际政治体系的一部分,我们都对了解该体系的运行方式感兴趣。而唯一真正理解它的途径,至少在我看来,是研究过去的重大冲突——理解它们因何产生,理解它们如何得以解决。
冷战显然是这类冲突中最严重的一次,我认为,将它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加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很多过去的事情,而且更有助于理解我们今天仍然生活的世界。
马克·特拉克滕伯格
摘自《构建和平》中文版序言第v—viii页
《构建和平:缔造欧洲解决方案,1945—1963》
在冷战格局中,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冷战史和国际战略研究的标杆之作。美国历史学会乔治·路易斯·皮尔奖、保罗·伯兹奥尔奖获奖作品。
著名国际关系史学家特拉克滕伯格集20年之功,力求解答这一冷战谜团,并着力讨论其中的核心议题一一在冷战格局中,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国际新秩序。通过聚焦战后欧洲解决方案的形成,他展开了这一图景的多重维度:从美国与北约盟友的关系、柏林危机及古巴导弹危机,到美国的战略转变,再到美国不顾盟友异议,对苏达成妥协并主导欧洲问题的解决。由此,冷战在1963年进入新的篇章,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成为欧洲形势的根本基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