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不少长辈确诊高血压后,药按时吃、血压定期测,可每次看读数还是犯愁:“明明挺注意的,怎么血压还是忽高忽低?有时候刚测完正常,过会儿又超标了。” 甚至有人疑惑:“是不是这病越来越严重了?”
医生解释,高血压血压难控,不一定是病情恶化,更多是被生活里那些 “不起眼的习惯” 扯了后腿 。这些细节看着无关紧要,却会让血压反复 “捣乱”,只要针对性调整,血压就能慢慢稳住。
4 个易被忽视的细节,是控压 “绊脚石”
![]()
1. 隐形盐藏在这些食物里,很多人没避开
长辈们都知道高血压要 “少吃盐”,炒菜时会刻意少放盐,但却忽略了很多食物里的 “隐形盐”—— 比如鸡精、豆瓣酱、加工坚果、速冻饺子、沙拉酱,这些常见食材里的盐分一点都不少。
医生说,身体摄入太多盐,会让血管里的水分变多,压力跟着升高,血压自然降不下来。建议每天吃的盐加起来不超过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约 5 克),买食品时先看配料表,选 “无盐”“低钠” 的;做菜时用番茄、洋葱提鲜,代替部分酱料,减少隐形盐摄入。
2. 用药有 “误区”,血压怎么能稳?
有些长辈发现血压降下来了,就偷偷停药;还有人听邻居说某种药效果好,就自行换药、加量。这种 “凭感觉用药” 的做法,会让血压像 “坐电梯” 一样忽高忽低,反而伤害血管。
医生强调,高血压用药必须听医生的,不能自己改 。大部分患者需长期规律服药,即便血压渐趋平稳,也不可擅自停药。随意停药极可能引发血压反弹升高,进而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务必遵循医嘱,坚持科学服药。如果觉得吃药后效果不好,或者出现头晕、腿肿等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复查,让医生调整方案,千万别自己做主。
![]()
3. 运动 “选不对”,反而帮倒忙
运动对控压有好处,但不少长辈要么 “过度运动”,觉得越累效果越好,要么 “完全不动”,觉得年纪大了没必要折腾。此两种做法皆对血压的有效控制颇为不利。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人体血压的稳定调节,长此以往恐将引发血压波动等不良状况。
比如早上天没亮就去晨练(低温会刺激血管收缩)、刚吃饱就去跳广场舞、追求高强度运动(比如快速跳绳、负重走路),这些都会让血压突然升高;而长期久坐不动,会让体重增加,血液循环变慢,加重高血压。医生建议,选公园散步、柔力球、老年操 这类温和的运动,每周练 3-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运动时感觉 “有点累但能说话” 就刚好,别空腹或饭后半小时内运动。
4. 睡眠 “踩坑”,血压跟着乱
很多长辈不重视睡眠,要么熬夜追剧、打牌,要么失眠睡不着,还有人睡觉打鼾特别严重,甚至会憋气醒来。医生说,睡眠是身体调节血压的 “黄金时间”,长期睡不好或睡眠质量差,身体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血管收缩,血压自然升高。
建议每天晚上 11 点前睡觉,保证 7-8 小时睡眠 ;睡前别玩手机、别喝浓茶、白酒(很多人以为喝酒助眠,其实会打乱睡眠),可以用温水泡脚 10 分钟。如果打鼾严重,甚至出现 “憋醒后喘不上气” 的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血压不稳,得针对性治疗。
![]()
日常做好 3 件事,辅助血压稳定
除了避开上面 4 个细节,医生还给出 3 个实用建议,帮长辈们更好控压:
首先,保持心情舒畅 :生气、焦虑、操心太多都会让血压瞬间升高,平时可以养花、下棋、和朋友唠嗑,或者出门遛遛弯,别为小事钻牛角尖,情绪平和了,血压也会更稳定。
其次,正确监测血压 :在家测血压时,要固定时间(比如早上起床后、晚上睡前),坐姿要端正,手臂和心脏保持齐平,每次测 2-3 次,取平均值(连续测要间隔 3 分钟)。切勿在刚吸烟、饮用咖啡或情绪亢奋之后即刻进行测量,此时机体状态不稳定,测量结果易失准,难以反映真实情况,请待状态平稳后再测。
最后,控体重、多喝水 :体重超标的话,会增加高血压风险,平时吃饭别吃太饱(晚餐七分饱就行),少喝含糖饮料;每天喝够 1500-2000 毫升温水,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稳定血压。
![]()
实际上,高血压血压难以控制并非可怕之事。多数情况下,是一些细节方面未能妥善处理。只要注重细节,或许就能改善血压难控的状况。只要避开这些 “隐形坑”,遵医嘱吃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血压就能慢慢稳定下来,长辈们也能更安心地享受晚年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