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看不见”的交警

0
分享至



在路面疏导交通、在交通事故现场来回奔波、在车管窗口服务群众......这些可视可感可触的存在是大家对交警的普遍印象。但他与大家印象中的交警不同,他的工作场所在机房,工作对象是计算机、是信息系统,用指尖与机器“对话”是他的工作常态,5块屏、日均200多个电话、年均9000多万笔业务,是他的“数字工作日常”,他是云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交通指挥支队科技信息化大队民警黄伟。


黄伟(资料图)。

深耕专业

他是1900余万人的“系统管理员”

10月26日,黄伟配合全省各级公安交管业务部门开展公安部推出的7项公安交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措施业务测试。因为更新数据庞大,为了确保业务能在11月1日正式推行,黄伟连续熬了四天三夜,直到11月1日早上7点多数据才完成更新。稍作休息后,黄伟在8点半又投入到工作中,监测全省各交管支队在新措施业务办理上是否遇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每次遇到新措施推行,必熬夜,这已经成了常态。”


在机房工作的黄伟(资料图)。

1999年以来,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黄伟便一直从事科技信息化工作,今年已经是第26个年头了。这26年间,黄伟不记得在办公室度过了多少个加班的夜晚,但不管加班到多晚,第二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办公室的人,这样忘我工作的他,也见证和参与了云南省公安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日趋完善的历程。

从警28年的黄伟,少有休假的时候。他承担着10余个主要公安交管业务应用系统和相关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重任,同事们常开玩笑说:“谁都可以生病请假,唯独黄伟'不行'”。这句玩笑话,既是同事们对黄伟甘当“幕后基石”的真诚赞许,也是对他用专业撑起公安交管信息化服务高效运转的信任。

黄伟负责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交管12123”APP,云南现有1900多万注册用户)等四个直面群众业务办理的系统,每天一到办公室,他便第一时间打开办公桌上的5台电脑处理工作文件、监测交管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处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一般人的桌上哪有那么多电脑?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有资格用那么多台电脑。”黄伟同时打趣道。

要做好1900余万人的“系统管理员”,不是件易事。每天黄伟都要重复监测系统、巡检机房、接打电话、编写代码、撰写文件等工作,这些工作要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极强工作耐心。同事汤宇说:“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量大,任务琐碎繁重,很多时候维护工作只能在非工作时间进行,以免影响正常业务办理,而很多棘手的难题也需要黄伟处理,所以黄伟成了加班最多的那个人。”

“与计算机打交道的人都知道,没有百分之百不出问题的信息系统,但你根本无法预料系统会在哪个时间点出什么问题。”黄伟说,交管信息系统若出问题,会给很多人造成不便,所以得盯着它,一旦发现情况就能及时处理,以防小问题累积发展成大问题。强烈的责任感,让黄伟时刻在工作中保持“耐心”“细心”。


黄伟在查阅资料(资料图)。

黄伟牵头并参与建设的多个交管系统极大地提升了云南省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工作成绩突出,黄伟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4次,13个年度的公务员考评被评为优秀等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党员标兵等称号。

“屛”“屏”对话

他是资深的“业务服务员”

每天,黄伟会接到许多来自全省各地基层民警的咨询电话。他曾做过统计,自己一年涉及的业务量有9000多万笔,一天最多的时候接到过200多个咨询电话。“如果你能打通黄伟老师的电话,那你一定非常幸运。因为他的电话随时都在占线中,通常是前一秒他刚挂电话,下一秒电话又来了。”同事汤宇说,每天找黄伟咨询业务的人特别多,但他总是很有耐心地帮他们解决,所以大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总是最先向黄伟寻求帮助。

“许多基层民警我没见过,但我们打了10多年电话,所以对他们的声音特别熟悉,可以说是从未见过面的“老朋友”。黄伟表示,反映到自己这里的问题,都是基层民警和群众的紧迫事,所以自己处理问题的速度快一些,同事和群众就能“少等一会”。


黄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资料图)。

“黄伟老师是‘老黄牛’,但他不是一般的‘老黄牛’。”在汤宇眼中,黄伟能吃苦、有担当,而且还是资深的业务专家,任何“车驾管”系统业务方面的“疑难杂症”,到了黄伟手里都能迎刃而解。对于这点,云南省“12123”语音服务中心负责人陈瀚深有同感:“我们会集中收集在接线时遇到群众提出的业务难题,向黄老师寻求帮助,他总是尽快为我们解答,和我们分享处理方法,让我们在工作中能更高效准确地解答群众提出的‘车驾管’问题。”

“太方便了!原本要跑到县城交管大队车管所办理,没想到在这里十分钟就给解决了!”7月10日,在元谋县物茂乡邮政网点办理完换证业务的张女士感慨道。

今年以来,楚雄州元谋县公安局交管大队与元谋县邮政分公司在原有“警邮”合作的基础上,融合中国邮政“点多面广、遍及城乡”的网络资源优势,在全县12个乡镇邮政所叠加建设“‘警医邮’乡村车驾管便民服务站”,将车驾管服务从城市延伸到乡镇,将“窗口等待”转变为“上门办理”。张女士拍手称赞的这项业务,离不开黄伟和同事们背后的付出。为了让群众在办理“车驾管”业务时“少跑腿”,黄伟和其他技术人员连续作战、攻坚克难,解决了三方数据互联、系统运行调试等多个难题,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惠民便利。

“人机对话”

26年重复、枯燥但不乏味

黄伟的办公室与管理系统的机房仅隔十几米。每天,黄伟都要在这两个房间反复往返,巡查机房90多台机器设备的工作情况,若发现异常便及时带领团队解决。这短短十几米的距离,他每天能走出一万多步。


黄伟在检查设备情况(资料图)。

线上对系统日检夜巡,线下对机器“望闻问切”,确保系统能安全、稳定运行。这些重复性“人机对话”的工作,黄伟做了20余年,虽然枯燥,但他从不觉得乏味,从未感到厌倦。“交通管理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新技术催生群众业务办理新需求,我也会不断遇到需要攻克的新难题,这需要我不断学习新知识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黄伟说,这份持续“追新”的动力也让他始终保持着充沛的工作热情。

在黄伟看来,虽然自己和同事在幕后做好交管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运维保障,但他们这些“看不见”的交警同工作在路面的交警是台前幕后的协作关系,大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竭尽全力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道路安全、服务公众出行”这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这份“看不见”对他们来说不是缺席,而是通过技术赋能、技术保障间接支撑着一线民警高效便捷地履行工作职责,为群众出行及办理业务提供便利。“ ‘看不见’的交警”这个称号对同黄伟一样的“幕后技术支撑者”来说是一种肯定,更时刻提醒着他们,“幕后的坚守”同样意义重大。


深夜,黄伟依旧伏案工作(资料图)。

“从事公安交管科技信息化工作这么多年,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离群众新期盼、新需求还有一些差距。”黄伟说,作为科技信息化岗位的民警,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结合工作岗位履职尽责,把新技术运用到交通管理工作中来,不断为公安交通管理科学化、智能化贡献力量。

暮色中的云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办公楼,科技信息化大队的灯依旧亮着。黄伟的指尖在键盘上敲打出一行行代码,编织了一张保障云岭大地道路交通安全畅行的安全网。在这张网的经纬之间,写下的是一名公安交警赤诚的为民初心,记录的是云南公安新质战斗力的生动实践。

来源:云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

作者:杨菡 岩罕摆

编辑:黄潇云

编审:李菁

终审:赵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8099999街头巷尾 incentive-icons
8099999街头巷尾
春城民生频道
20297文章数 96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