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好奇,在监狱里服刑,是不是有的罪名天生好假释?其实不然,假释从来不看罪名下菜碟,核心是看犯罪性质、改造表现和回归社会后再犯罪的风险。不过从近几年司法实践来看,有几类罪名因本身非暴力、社会危害性可控,假释通过率确实相对更高。
![]()
首先是非暴力经济犯罪,像非法经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这类罪,没有涉及人身伤害,主观恶意通常较低,只要积极退赃和缴清罚金,假释的概率就会明显提升。
其次是过失犯罪和轻微故意犯罪。过失犯罪里最典型的是交通肇事罪,犯这个罪的人大多是初犯,没故意伤人,只要案发后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谅解,且刑期在3年以下,服刑过半假释就容易获批。另外,小额盗窃、情节较轻的诈骗这类轻微故意犯罪,只要涉案金额小,没造成严重后果,假释通过率也不低。
还有环境资源类犯罪,比如非法收购野生动物、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要是在服刑期间主动交生态保护费,参与环保宣传,也可能被优先考虑。
这些罪名虽然更容易获得假释,但这几个硬性条件必须满足。首先是刑期要服够,有期徒刑要执行原判刑期一半以上,比如判了5年至少服刑2年半,没到时间是无法申请的。
![]()
以上都是容易假释的情况,还有三种情况,假释是严格限制的,假释申请几乎不通过。
1、累犯(故意犯罪出狱5年内又再次犯罪)
2、故意杀人、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且判10年以上或者无期徒刑的
3、贪污受贿判死缓后终身监禁的
还有特别提醒,假释不等于刑满释放,假释期间需要定期向社区汇报行踪,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的市或县,不碰与原罪名相关的职业,一旦违规,比如偷偷去外地打工,就会被撤销假释,重新收监。
其实,不管犯的哪个罪名,司法机关看的,从来都是你有没有真的改好,能不能回到社会后做个好人。只有真的改造好了,假释才会有机会,也才能真正回到社会,跟家人好好过日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