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建筑业那点事儿)
近期,江西省在工程招投标领域推行的一项新规定,正在引起行业内的广泛关注。这项政策的核心要求是,建造师必须亲自到场参加书米的答辩。
政策推行后,市场反应又快又明显。最显眼的两个变化是:第一,建造师的出场费快速上涨;第二,每个项目参与投标的单位数量大幅减少。
根据试点区域的数据显示,投标企业的平均数量下降了约七成。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新规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投标游戏规则。
![]()
在过去,工程投标领域存在一种普遍现象:企业可能只需要提交一份“无在建承诺书”,就可以参与投标。
这种模式下,一些企业靠着手里的几本建造师证书,同时在多个项目上投标。更有甚者,大量使用“挂证”人员,证书持有人并不在岗,也不具备实际的施工管理能力。
新规要求建造师必须真人到场。光到场还不够,关键环节是“书面答辩”。这彻底结束了“交个承诺就能投”的时代,门槛被实实在在地提高了。
本次改革的重点,是审查投标单位以及项目经理(建造师)实际履行约定义务的能力。
答辩环节并不是“走过场”。据了解,现场会有专业人士对建造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施工现场经历进行实质性的审查。
![]()
这意味着,如果建造师本人没有真实的项目经验,对施工细节和管理流程一知半解,很可能在答辩环节就通不过。
如此一来,那些没有真实施工能力、仅靠“借资质”来陪标的“空壳公司”和“专业陪标者”,就很难再蒙混过关。以前那种“人证不符”的挂靠人员,在新规之下基本没有了市场空间。
为什么建造师的出场费会突然“飙升”?原因很简单:答辩需要真本事,市场对“能上台”的建造师的需求突然激增。
![]()
新规落地后,企业主们迅速意识到,那些“挂证”的人员派不上用场。他们必须紧急寻找那些真正懂技术、有经验、能在答辩时“扛得住”的建造师。
甚至一些平时对资质不那么急需的公司,也加入了“抢人”的队伍。
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并确保能通过答辩的建造师,一下子成了稀缺资源。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急剧变化,出场费自然水涨船高。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这项政策非常明显地打击了围标、串标和投机陪标等行为,使招投标市场氛围开始变得更干净。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新规在短期内确实提高了企业的投标成本。企业为了找到合格的建造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费用。
![]()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对那些真正有实力、规范运营的建筑公司来说,反倒是一个好消息。当“专业陪标者”被清出市场,它们获得了更为公平的竞争机会。
这次调整不只是一个程序上的变化,更是对行业生态的一次重新构建。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建造师不只是一本证书,更是一种需要亲临现场、承担责任的职务。
从长远来看,当行业开始真正看重实际能力和规范运行时,才能一步步朝着更健全的方向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