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该回家的神舟二十号,因为太空里一块3毫米的碎片,硬是多待了好几天!现在终于传来定心消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1月11日明确,返回任务已进入有序推进阶段,东风着陆场正紧锣密鼓开展回收搜索、健康保障等综合演练,所有环节都按最新安全评估调整到位,就等确定合适时机接航天员落地。
![]()
可能有人会疑惑,小小的碎片怎么能让庞大的飞船临时改行程?其实太空里的这些“隐形杀手”,危险程度远超想象。
它们大多是废弃卫星残骸、火箭助推器碎片,甚至是航天员出舱时不慎掉落的工具零件,别看有的直径还不到1厘米,飞行速度却能达到每秒7到10公里——这个速度下,哪怕一克重的碎片,动能都相当于几百克TNT炸药,差不多等于把一颗子弹从枪口射出的力道,撞在飞船上就可能砸出洞,造成致命损伤。
![]()
欧洲航天局曾做过统计,目前太空中直径超10厘米的大型碎片有5.4万个,1到10厘米的中型碎片达120万个,而0.1到1厘米的小型碎片更是多达1.3亿个。
历史上因碎片撞击出问题的案例也不少:1991年俄罗斯Cosmos 1934卫星被残骸撞碎,2009年美国铱星33与俄罗斯宇宙2251卫星相撞产生数万碎片,2022年俄罗斯联盟MS-22飞船被碎片打出小孔导致冷却剂泄漏,最后只能用作救援船。
![]()
这次神舟二十号还算幸运,初步检查只是外壁留下个3毫米左右的凹痕,局部温度上升12%,经过反复仿真分析和安全性评估,确认结构强度、热环境和姿态控制都没受大影响。
而它能顶住撞击,关键靠的是飞船外层的“多层防护铠甲”——最外层用高强度合金板先将碎片撞碎,中间夹着蜂窝式缓冲层吸收撞击动能,最内层的密封舱壁再挡住残余碎片,这种设计专门针对太空微小碎片威胁,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器安全保障的核心技术之一。
![]()
现在在轨的陈冬、陈中瑞、王杰三位航天员,已经在太空待了超过200天,原本完成与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的交接就该返程,如今虽推迟归期,工作生活却没受影响,还在和新乘组一起推进在轨科学实验。
空间站组合体也保持着良好状态,完全能支持两个乘组同时在轨驻留,地面还有神舟二十二号飞船随时待命,天舟货运飞船也能及时补充物资,多重保障下,航天员的安全有十足底气。
此次返回除航天员外,按载人任务常规配置,还会携带在轨实验样本、设备运行数据等物资,至于是否包含这套“功勋航天服”,目前尚未有官方明确通报,具体需以任务最终返回清单为准。
![]()
这次返程中,那套编号B、饰带为蓝色的第二代飞天航天服,成了不少人关注的“特殊候选人”。
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堪称“航天服界的老兵”:2021年7月跟着神舟十二号乘组首次出舱,原本快到设计寿命时,因各项性能数据优异被批准延寿,到2025年8月神舟二十号乘组第三次出舱后,它已经累计完成20次出舱保障任务,是我国实现在轨延寿的航天飞行产品。
![]()
要知道,舱外航天服技术难度不低,全球目前只有美俄中三国掌握,每套都像个迷你航天器,自带独立维生系统,能调节温度、供应氧气、抵御辐射,还能挡住微陨石撞击。
这套“老兵”航天服若能带回地球,价值可不小:一方面,它是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实物见证,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另一方面,科研人员能通过拆解分析,研究它的老化规律、密封件疲劳程度、关节磨损情况以及长期在轨的辐照影响,这些数据能为改进第三代航天服、研发月面探测用航天服提供关键参考。
![]()
不过,把它带回地球也不是件容易事。
首先是体积和重量问题:航天服重约120公斤,虽不算超重,但整体体积大,还不能折叠,只能活动关节,而返回舱舱门直径只有0.85米,得先验证它能否顺利通过舱门;其次是固定问题,返回舱内空间有限(仅6立方米),要给航天服找到合适的固定位置,还不能影响飞船姿态,否则会干扰再入大气层时的控制;最后还要权衡货运优先级,带回航天服可能需要减少实验样品或其他设备的携带量,得在科学价值和实际需求间做取舍。
![]()
其实,中国航天对空间碎片的威胁早有防备。除了飞船的多层防护结构,遇到能提前探测到的大型碎片,地面还会通过雷达和光学设备跟踪,计算轨道后指挥空间站变轨避让。
2024年3月,神舟十七号乘组就曾出舱处理过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上的碎片撞击损伤,当时用环氧树脂填补孔洞,成功恢复了太阳翼功能。
![]()
目前,神舟二十号的返回准备还在按部就班推进,各项测试和联调联试都在逐一确认,所有环节都围绕“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展开。
现在就等神舟二十号定返程日子了,你觉得这套“航天服老兵”该优先带回家吗?
或者你更关心航天员回家后会分享哪些太空故事?
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