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这里有桫椤!”11月10日,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赖子钦、黎桂星、余丹丹、刘荣杰、赖金娣等在保护区核心区新丰村发现一片面积十多亩的黑桫椤群落。
经赖子钦等对该片黑桫椤初步测定,这批黑桫椤有3株树龄超百年,株高约9米,胸径达30多厘米,幼株、中龄株均枝叶繁茂、生机勃勃。此前,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核查及定位报告显示,区域内仅记录到28株黑桫椤。这次大面积黑桫椤群落的发现,标志着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种群实现自然繁衍与稳步扩张。
![]()
这片黑桫椤群落枝叶繁茂。
成群桫椤在世界范围内不多见
据了解,桫椤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的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与恐龙同时代出现于两三亿年前,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科学界称桫椤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
植物专家表示,桫椤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需要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日照短、湿度大,无污染、无人为破坏的环境。同时,由于桫椤自身繁殖特点和生存环境的破坏,如今成群的桫椤在世界范围内已不多见,许多地方只能偶尔在山间一隅窥见它孤单的身影。
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坚持就地保护原则,将黑桫椤原生栖息地纳入核心保护范围,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巡护监测,重点排查病虫害、人为干扰等风险,为物种生存筑牢安全屏障。
除黑桫椤外,前不久保护区工作人员还在辖区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兜兰。近几年来,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还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
此外,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内还持续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同时野生动物种类显著增加,新增记录水雉、蓝喉蜂虎、栗喉蜂虎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绿头鸭等水鸟。
![]()
保护区工作人员测定发现的黑桫椤。
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惠东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中心,紧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污染防治攻坚两大任务,协同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该县坚持“降尘、减排、增绿”的总体思路,构建全链条大气污染防治网络,精准施策守护“惠东蓝”。在大气质量方面,全县优良天数比例为97.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2,空气质量总体优良。
强化控源截污与多源治理,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全县2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其中20个稳定达到Ⅱ类水质,1个达到Ⅲ类水质。国考白盆珠水库甘园断面水质达到Ⅰ类,优于考核目标;国考入海河流吉隆河商贸城前断面水质保持Ⅱ类,达到考核要求。西枝江、沿海诸小河20条主要支流的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0%(18条达标)。近岸海域国省控监测站位水质全部达到I至Ⅱ类优良标准。
编制完成《红海湾(惠州段)美丽海湾建设方案》和《大亚湾(惠东段)美丽海湾建设方案》,推动全县海域获评省级美丽海湾,其中红海湾(惠州段)获评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深入实施《惠东县海洋垃圾清理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形成多方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赖金朗 特约通讯员叶衍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