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老幼共托”,还需打破政策壁垒

0
分享至

近年来,为更好地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难题,国内多个城市开始试点“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所谓“老幼共托”,是指养老设施与育幼设施在空间上紧邻设置。以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石羊街道锦城社区为例,这里的综合体内,四楼是长者之家,设有57张养老床位,80%的入住老人来自周边社区,三楼是托育园,有60多名0岁-3岁婴幼儿,楼上养老,楼下托育,集合成“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老,有老的经验智慧;小,有小的可爱活泼,他们本来都是被照顾的角色,但是在彼此的融合互助中,实现了“1+1>2”的效果。

这种变革来自家庭需求的变化。传统中国家庭大多存在“代际养护”关系,即祖辈在子女抚养中承担重要角色,他们的参与长期以来是家庭托育体系的重要支撑。然而,随着老人预期寿命的延长、多孩家庭的增加等家庭结构变化出现,照护责任正在从家庭向社会转移。一方面,年轻父母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另一方面,中国家庭中,90%左右的老人都选择居家养老,曾祖辈已经是高龄老人,到了需要照顾的时候,祖辈老人也需要医疗、康复、社交等多方面的支持,原有的代际互助体系已难以独立承担全龄照护任务。因此,社区开展“托老+托育”服务,是社会期待的必然结果。

托老与托育,在基础照护的设施与服务上有相当多的共性,可以在场地租金、后勤保障、能源消耗、人力配置等方面节约成本。比如厨房、洗衣、安保、保洁等后勤服务可以通用,消防、电力、医护等设施也能共享,志愿服务、文娱活动、社工资源也可以统筹调配。

当然,这种模式的价值绝不只是节约经营成本,更在于通过制度设计,把传统的家庭代际互助嵌入社区生活之中,形成新的社会代际互助关系。在这样的模式下,老人与孩子都不只是单纯被照顾者的角色,也有了被需要的价值体现:老人得到情感陪伴,孩子得到长辈关怀,他们不仅收获生活被照料的安全感,还在精神层面有了价值认同和归属感。年轻人则从持续的双重照护压力中解绑,获得了休息的空间。

但是,这还只是物理意义上的融合,真正实现“共托”,还得有更深层的设计。比如空间上既要有互动性,也要有边界感,孩子吵闹是天性,老人却有安静的诉求,因此,要为老人和孩子创造自然交流的机会,又得保障各自的安全与安宁;互动内容上,需要引入专业人士为“一老一小”设计丰富、适宜的节目,让双方成为彼此需要、彼此慰藉的角色;而管理与服务上,需要的是懂养老也懂养育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老幼共托”才能从理想中的概念走进真实生活,从物理空间的整合变成融合互助的“社区综合体”。

从政策视角看,“老幼共托”尚处于摸索阶段,托育服务有专项补贴,养老服务有政策扶持,但跨界融合的“老幼共托”却游离于政策之外。毕竟,养老归民政部门主管,托育服务则归口卫健部门,而建筑规划、安全监管则涉及住建、应急、消防等多个部门管理。简单地说,符合托育标准的活动室,是否能满足养老机构的适老化要求?标准之间会不会出现冲突?从立项、审批、运营到监管,既然多头管理、标准各异,就有可能出现想做而不敢做,敢做却推不动的情况。

有些地方先行先试,给了容错空间。比如重庆高新区就通过提供场地、减免租金、人才培养、财政补贴等方式,加大对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托育服务的支持力度,或者以专项行动的方式鼓励“老幼共托”模式运行。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老幼共托”模式还需要顶层设计,由国家和地方在法律层面发力,打通审批、补贴、人才培养、服务评估等各个环节上的壁垒,在权责归属、从业规范、空间设计、安全标准、人才跨界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让这一模式从试点走上正轨。

“老幼共托”是在人口老龄化与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在对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充分理解下,形成的一种公共服务新模式。它让家庭不再是孤立承担照护责任的“最小单元”,而是将代际互助延伸为社区互助、社会互助,使公共服务真正成为家庭的延展。作为一种新模式,“老幼共托”的成熟肯定需要时间,但无论如何,针对养老和托育的种种创新之举,都是为了让社会真正实现老有所依、幼有所育,互助共生、彼此成全的全龄友好空间。(马青)

来源:光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银河史记
2025-11-03 19:31:33
泽连斯基称“全世界都怕特朗普就我不怕”,特朗普:不再资助基辅

泽连斯基称“全世界都怕特朗普就我不怕”,特朗普:不再资助基辅

阿校谈史
2025-11-15 00:59:00
湖南新化一路段改造路基垫高数米,村民出门得爬坡家中易积水,多方回应

湖南新化一路段改造路基垫高数米,村民出门得爬坡家中易积水,多方回应

山西经济日报
2025-11-14 10:53:54
江苏快递员被捅后续:双方争执女子丈夫失控,知情人透露更多

江苏快递员被捅后续:双方争执女子丈夫失控,知情人透露更多

史行途
2025-11-14 13:37:38
曝34岁奥斯卡仍在ICU检查:一度昏迷+几次闭眼 3个月前身体已报警

曝34岁奥斯卡仍在ICU检查:一度昏迷+几次闭眼 3个月前身体已报警

风过乡
2025-11-12 07:46:51
127-115!这就是穆迪和库明加的区别,勇士最强阵容已有答案

127-115!这就是穆迪和库明加的区别,勇士最强阵容已有答案

奕辰说球
2025-11-14 10:35:06
刚刚,关税大消息!降至15%

刚刚,关税大消息!降至15%

中国基金报
2025-11-14 23:06:29
市委书记女儿去县财政局工作,局长处处为难她,某天书记来探班

市委书记女儿去县财政局工作,局长处处为难她,某天书记来探班

秋风专栏
2025-10-23 11:23:56
朱媛媛去世半年,辛柏青、李乃文为何两度现身此处?

朱媛媛去世半年,辛柏青、李乃文为何两度现身此处?

新民周刊
2025-11-13 12:35:45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阿纂看事
2025-10-13 15:36:03
失业游民的戾气越来越重了

失业游民的戾气越来越重了

经济学教授V
2025-11-12 18:49:14
斯诺克赛程:11局6胜诞生首个决赛席位,赵心童PK小特,冲2大纪录

斯诺克赛程:11局6胜诞生首个决赛席位,赵心童PK小特,冲2大纪录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14 07:13:31
每天一包烟,身体将会收获4大“好处”,抽烟的赶紧都看看

每天一包烟,身体将会收获4大“好处”,抽烟的赶紧都看看

袁医生课堂
2025-11-14 18:55:26
你见过分了以后死缠烂打的,哭着求复合的!但你没见过鹿晗这样的

你见过分了以后死缠烂打的,哭着求复合的!但你没见过鹿晗这样的

乡野小珥
2025-11-12 08:52:22
一旦我国进入战争状态,普通老百姓该做些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

一旦我国进入战争状态,普通老百姓该做些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

文史道
2025-03-25 06:45:05
“很少见,如此深度南下”!强冷空气来了!广东下周开启“速冻模式”

“很少见,如此深度南下”!强冷空气来了!广东下周开启“速冻模式”

佛山电视台小强热线
2025-11-13 21:34:49
日航宣布允许空姐、地勤穿运动鞋上班1.4万员工受惠

日航宣布允许空姐、地勤穿运动鞋上班1.4万员工受惠

环球趣闻分享
2025-11-14 13:40:05
曾医生前夫被低估了!众人说他配不上妻子,实则是眼科大拿

曾医生前夫被低估了!众人说他配不上妻子,实则是眼科大拿

诗意世界
2025-11-13 17:50:38
对华免签14天!亚洲最低调的国家,安全系数高,却只有1%国人去过

对华免签14天!亚洲最低调的国家,安全系数高,却只有1%国人去过

泠泠说史
2025-11-08 15:40:52
30岁的梁启超强行与17岁的王桂荃行房后,却连看都不看她一眼

30岁的梁启超强行与17岁的王桂荃行房后,却连看都不看她一眼

忠于法纪
2025-11-13 08:49:42
2025-11-15 03:00:49
中工网 incentive-icons
中工网
中工网为全国总工会主管、工人日报社主办、中国工会网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和管理的中央新闻网站
307937文章数 118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健康
时尚
数码
手机
公开课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羽绒服+半身裙”,混搭风太好看了!保暖又气质!

数码要闻

小米发布Xiaomi Miloco,探索大模型驱动全屋智能生活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 Pro Max突然曝光:定制20GB大内存,双长焦也来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