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求转型的山东科技企业巨头歌尔股份,悄然加码青岛。
11月3日,歌尔股份在青岛注册成立青岛歌尔星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2亿元。这是歌尔“星启”系在青岛成立的第二家公司。
去年10月,首个“星启”系公司——歌尔星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
与去年新设公司对经营范围的描述比较模糊(技术服务、软件开发等),歌尔星启智能的业务指向十分明确: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等。
也就是说,“星启”系将承担歌尔虚拟现实(VR)设备和一些智能硬件设备的研发、制造功能。
这个领域,是歌尔摆脱“果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增速也比较理想。今年上半年,歌尔智能硬件业务(含VR/AR、智能穿戴设备)营收贡献已达203亿元,占比高达54.17%。
在设立星启智能之前,歌尔今年通过资本运作,先后进入VR的两大前沿技术领域,备受市场关注。
新技术需要落地的载体。此时,投入重金设立在青岛设立公司,不仅是歌尔对VR和智能穿戴等关键业务的再加码,也在客观上让青岛成为歌尔重点发力板块的主要阵地。
![]()
歌尔股份是消费电子领域的龙头企业,2024年营收达1009亿元,是山东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也是国内苹果供应链的三大企业之一。另外两个为立讯精密和蓝思科技。
这些年,歌尔股份一直尝试培育第二或第三增长曲线,改善过度依赖苹果的软肋。
歌尔股份的业务可粗略分为三部分,一是声学设备,也就是为苹果、华为等企业代工耳机等;二是微电子,这部分业务独立后在青岛注册了歌尔微;三是VR设备和智能穿戴等智能硬件业务。
作为以声学起家、以果链著称的企业,对苹果的依赖始终是悬在歌尔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尤其是2022年,苹果“砍单”之后,歌尔的净利润从42.75亿元骤降至17.49亿元,跌幅接近60%,教训惨痛又深刻。
为此,歌尔做了不少尝试,多条腿向前。比如,正在谋求上市的歌尔微,在冲击深交所受挫后,近期已被港交所受理。再比如,歌尔孵化了曾是国内最大VR硬件生产商之一的小鸟看看。后者2021年被字节跳动以90亿元的价格收购。
作为全球AR/VR代工的绝对龙头,歌尔在VR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制造积淀,占据全球中高端虚拟现实头显出货量80%以上份额。
其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代工,模式类似于芯片领域的台积电。歌尔深度绑定Meta、小米等头部科技品牌,是Meta Quest 4的独家代工厂商,同时承接华为、Rokid等国内品牌的AI眼镜组装订单。
随着AI的大热,VR和智能穿戴设备迎来新的爆发期。以VR/AR头显设备为例,2024年全球总出货量达到891万台,同比增长10%。
在此背景下,歌尔明显加大了投入力度。今年以来,通过资本之手,歌尔揽入多项重磅技术。
今年8月,歌尔子公司向英国公司Haylo Labs提供1亿美元附股权收益权借款,间接助其收购Micro-LED技术公司Plessey Semiconductors。
Plessey是全球Micro-LED领域的知名科技公司。作为新型显示技术的后起之秀,Micro-LED以微米量级的自发光LED为发光像素单元,在一些性能上展现出对OLED的全面超越,是业界公认的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有力竞争者。当下多个AI/AR眼镜产品,均采取该技术。
今年2月,歌尔发布全新AR全彩光波导显示模组Star G-E1,采用的就是Micro-LED显示方案。
9月份,歌尔透露,歌尔光学拟通过增发5.3亿元注册资本的方式,取得舜宇光学旗下上海奥来100%股权。
上个月,双方的合作模式敲定:舜宇光学将上海奥来全部股权转予歌尔股份,作价19.03亿元,以换取歌尔股份旗下的歌尔光学股权,并将歌尔光学更名为“歌尔奥来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再向新公司注资2亿元,完成后舜宇光学持合资公司约31.31%股份。
通过此次合作,歌尔获得了上海奥来的“光波导”技术。
“光波导”是AR显示系统中最核心、也是最昂贵的部分。它是一种能“导光”的透明光学结构,用来在透明基板上刻蚀出奈米级光学结构,使虚拟影像能在使用者眼前准确浮现。对AR眼镜而言,光波导就相当于“灵魂”,决定了整机的显示效果、视野范围与能耗表现。
歌尔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掌握核心技术,破除技术壁垒,建立新的“护城河”。一方面,继续夯实代加工业务板块;另一方面,也为发展自身的智能设备提供技术支撑。
在完成一系列运作之后,青岛歌尔星启智能应运而生。
再进一步说,如此大手笔“整合”技术资源之后,以VR和智能穿戴为主的智能硬件业务,会不会像歌尔微一样独立出来?
![]()
歌尔将承载着公司战略重任的新业务落地青岛,也是出于现实的考量。
从企业自身看,歌尔的虚拟现实业务,青岛是布局的重点。
歌尔青岛设立了全球研发总部,牵头联合17家虚拟现实产业相关单位共同成立了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 建设任务。同时,歌尔在青岛的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已于2023年建成。
从客观条件看,青岛虚拟现实的产业链条相对完善。崂山区已链接全国70%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集聚山东50%的虚拟现实企业。虚拟现实相关企业148家,其中独角兽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
依托龙头企业,是完善产业链最为快捷的方式。虽然歌尔尚未透露在青岛注册新公司的具体意图,但其在VR业务上的加码,无疑会进一步提升青岛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