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其发病机制具有显著遗传基础。该疾病影响约 5% 的儿童及 2.5% 的成年人,并与多种不良预后相关。尽管已发现多个常见遗传突变与 ADHD 相关,但罕见遗传突变在 ADHD 中的作用机制大多未知。
2025 年 11 月 12 日,丹麦奥胡斯大学Anders D. Børglum团队(Duan Jinjie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Rare genetic variants confer a high risk of ADHD and implicate neuronal biology 的研究论文。
![]()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对 8895 名 ADHD 患者和 53780 名对照个体的外显子测序数据中罕见编码区突变的分析,鉴定出三个与 ADHD 密切相关的基因——MAP1A、ANO8和ANK2。
这三个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呈现以下特征——富集其他神经发育障碍的罕见突变风险基因,以及参与细胞骨架组织、突触功能及 RNA 加工的基因。
与罕见突变风险关联度最高的相关基因在产前和产后的大脑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包括 GABA 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内的几种神经元细胞类型中均表现出表达量增加。在患有 ADHD 的人群中,有害突变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较低的教育水平相关,在一组患有 ADHD 的成年人(n = 962)样本中,每出现一个罕见有害突变,其智商(IQ)就会降低 2.25 分。
患有 ADHD 和智力障碍的个体,总体上罕见突变的负担增加,而其他精神疾病共病仅在与这些共病相关的特定基因集中罕见突变的负担增加。
这些发现表明,ADHD 中的精神疾病共病主要是由特定基因中的罕见突变积累所驱动,而非全基因组约束性基因的广泛负荷。这为针对 ADHD 的精准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702-8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