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之前,比哈尔邦的空气已经有点热。不是天气,是选情。出口民调一口气出了好几份,而且罕见地都指向一个方向,全国民主联盟稳赢,甚至可能赢得很夸张。你想想,243个席位的议会,人家民调直接喊出可能拿到近三分之二,这种数字在印度地方选举里很少见。
比哈尔邦可不是个小地方,它是印度人口第三大邦,历来被看作是全国政治的风向标。五年前,全国民主联盟还只是险胜,这次形势不一样,民调差距拉得老大。如果真照民调来的话,拉鲁·普拉萨德的大联盟估计得吃瘪,《Dainik Bhaskar》的预测只给他们73到102席,另外几份民调也差不多,无非数字稍有上下,比如Matrize-IANS的区间是70到90席。差距摆在那里,打击可想而知。
![]()
更让大联盟阵营憋气的是,三份民调虽然具体数字不完全一致,但全都强调全国民主联盟的绝对优势。People's Pulse预测他们的下限稍微低点,135席,但就算这样也轻松过了122席的执政门槛。比起三分之二多数的162席还差点,不过其他两份民调甚至觉得有可能冲到这个高位。你要是站在尼蒂什·库马尔的角度看,这是个风光的时刻。
尼蒂什的履历在比哈尔是个传奇。他过去将近二十年的执政,只在联盟变化里出现过一次9个月的短缺。比哈尔的政治环境可不单纯,这里的经济发展落后,民生问题多,社会矛盾复杂,但尼蒂什靠着跨阶层的号召力和稳健的治理风格,一直稳住阵脚。换句话说,别的地方可能早就换人了,这里他一直是“常青树”。
![]()
反观普拉尚特·基肖尔,这位有“印度选举操盘手”名号的人,这次亲自下场的新党“人民苏拉吉”并没给局势添乱。民调都说他的影响力局限在局部区域,没法真正撬动老牌选民结构。主打民生牌没打出声量,两大联盟的格局没被撼动,这对一个新晋党派来说很现实。这种情况,选举舞台就是个残酷的现实教室。
如果全国民主联盟按照民调赢下145到160席,明年的拉贾斯坦邦、中央邦这些重点战场,他们就能提前占到心理优势。这种地方胜利不是孤立事件,它会反过来为全印度的选战布局加筹码。印度政坛就是这么互相连环的,一邦的风吹草动能传到另一个邦的选票上。
不过,出口民调在印度真不是铁板钉钉的事。历史上既有神准的案例,也有翻车的惨剧,所以各方嘴上不敢太放松。Axis My India和Today's Chanakya两个民调巨头还没出手,得等到11月12日才发报告。这才是真正的“压轴菜”,因为它们的话语权大,参考意义高,可能会让所有阵营调整最后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比哈尔邦三分之二多数的门槛是162席,拿到这个数字意味着绝对立法权。过去二十年,这个高门槛只被碰到过两次。2010年,全国民主联盟直接豪取206席,震得全印度都看向比哈尔。2015年则是大联盟从组合拳里拿到178席,刷新纪录。到了2020年,双方旗鼓相当,全国民主联盟125席胜110席的大联盟,算是险胜。这回,民调的悬殊差距很可能是另一个转折点。
《Dainik Bhaskar》、Matrize-IANS、People's Pulse,这三家覆盖的民调区间,让这场选举的戏剧性更足。最夸张的说法几乎要重演2010年的辉煌,最保守的也稳拿过半。任何一份民调的数字都在告诉选民,全国民主联盟已在比哈尔的政治版图上占尽高地。这种心理暗示,本身就能影响最后的投票气氛。
大联盟的落差数字,对士气是致命的。即使有小党和独立候选人在一些选区分食5到10席,也很难改变整体局面。对全国民主联盟来说,这是一场提前到来的胜利准备,一旦坐实,不只是地方执政权,还有全国战略布局的加分。
印度国内的媒体已经在热议尼蒂什的连任可能性。有人翻出他过去的稳定支持率数据,有人分析他的跨阶层选票,甚至有人把他和印度其他首席部长作比较,结论都是,他比大多数人更懂得如何在复杂的邦里稳住自己的地位。政坛常青树这种标签,不是吹出来的,是一次又一次选票硬撑出来的。
出口民调的争议性也让这场选举变得更悬。历史上的错判让政党们哪怕看到数字喜人,也不敢掉以轻心。离11月14日的最终结果还有几天。等Axis My India和Today's Chanakya的预测出来,所有的阵营才会真正把心思放到结果上。到时候,民调的精准度和全国民主联盟的胜算,就会同时接受现实的验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