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业十三年(617 年)的长安深夜,一封密信递到千牛备身柴绍手中 —— 岳父李渊要在太原起兵反隋,召他们夫妻火速前往汇合。柴绍看着妻子急得团团转:“咱俩一起走目标太大,留你一个女人在家我不放心!”
他的妻子,正是李渊与窦皇后的嫡女(史称平阳公主),此时却异常镇定:“你赶紧走,我一个妇人,藏起来容易,自有办法应对。” 这一番话,让柴绍吃了定心丸,连夜奔赴太原。
没人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皇室女子,心里早已埋下了惊雷。她没有躲起来,而是悄悄赶往鄠县(今陕西户县)的自家庄园,一场更大的谋划正在她心中酝酿。
抵达鄠县后,平阳公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变卖全部家产。“李公子” 拿出钱财赈济灾民,在饥民遍野的关中,这举动瞬间聚拢了人心,很快就招到了数百名勇士。
但她深知,这点人手远远不够。当时关中遍地义军,最大的一支是何潘仁率领的数万部众。平阳公主直接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凭着过人的胆识和对时局的精准判断,竟说动何潘仁率部归附。紧接着,李仲文、向善志等几支义军也被她收入麾下。
《唐会要》记载,短短三个月,平阳公主 “得兵七万人”,而且她治军极严,“申明法令,禁兵无得侵掠”,百姓都亲切地称她的军队为 “娘子军”。这支由女子牵头的军队,成了隋军眼中最棘手的劲敌。
![]()
同年九月,当李渊的大军渡过黄河时,惊喜地发现,女儿已经为他打下了半壁关中。平阳公主率一万精兵在渭河北岸与李世民会师,姐弟俩合兵一处,共同剑指长安。
更传奇的是,此时柴绍也在李世民麾下,夫妻二人各领一军,都拥有独立的指挥幕府。在古代战场,夫妻同建战功已是罕见,更何况女方与丈夫平级,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绝无仅有。
两个月后,长安被攻破。李渊看着风尘仆仆的女儿,既心疼又骄傲。建国后,他特意册封她为 “平阳公主”,而且 “每赏赐异于他主”—— 其他公主有的赏赐她有,其他公主没有的,她照样能得。
长安平定后,平阳公主没有歇着。李渊派她驻守苇泽关,这里是山西通往关中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新生的唐王朝将门户大开。
平阳公主带着她的娘子军驻守在此,凭借天险修筑防御工事,把关卡打造成了坚不可摧的堡垒。每当敌军来犯,她都亲自登城督战,擂鼓助威。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苇泽关改叫 “娘子关”,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在她驻守期间,无论隋军残余还是其他割据势力,始终没能从这里踏入关中一步。山西这块战略要地稳稳握在李家手中,为李渊扫平薛举、李轨等军阀奠定了基础。
![]()
武德六年(623 年)二月,长安传来噩耗:平阳公主积劳成疾去世,年仅三十多岁。而 2013 年出土的《柴绍墓志》残片揭示了更惊人的真相,上面 “洺州”“流矢中胁” 的字样,暗示她可能是在平定刘黑闼叛乱时中箭牺牲的。
李渊的悲痛难以抑制,他下了一道震惊朝野的圣旨:用军礼给女儿下葬。太常寺官员立刻反对:“妇人无军礼,古制也。” 李渊怒斥道:“鼓吹就是军乐,平阳公主亲执金鼓,上阵杀敌,辅佐我成就大业,从古到今有过这样的女子吗?用军礼葬她,有何不可!”
最终,送葬队伍里出现了甲士列阵、鼓吹齐鸣的景象,300 名皇帝的贴身 “飞骑” 亲自护灵,这是从未有过的规格。李渊还赐她谥号 “昭”,按《逸周书・谥法解》,“明德有功曰昭”,这是开国元勋才配得上的荣誉。
平阳昭公主的一生,虽然短暂却足够震撼。明代史学家王世贞曾写诗赞颂:“娘子关前高义旗,可无巾帼赠男儿”,把她与古代名将相提并论。
她没有像其他公主那样困于深宫,而是以一己之力搅动风云:用三个月拉起七万大军,为父亲打下半壁江山,守得住咽喉要道,配得上开国功勋。她的 “娘子军”,不仅是一支军队的名字,更成了中国女性勇武智慧的象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