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香港贸发局内地总代表钟永喜:京港合作迈入“共同成就”新阶段

0
分享至

第二十八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简称“京港洽谈会”)于11月12日至13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次大会合作成果丰硕,大会现场签约项目29个,签约金额近560亿元人民币,合作项目涵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

“香港是高效的‘转化器’,与北京携手能让它更强大。”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京港合作的新内涵。他指出,京港合作已迈入“共同成就”的深度融合新阶段,“截至目前,累计有14000家香港企业在北京落地生根,两地正从传统的‘引进来’‘走出去’升级为‘一起干’,通过‘北京基因、香港血统’的模式,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受访者供图

深度融合、共同成就成为本届大会亮点

新京报:在当前的国际经贸环境和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你认为第二十八届京港洽谈会承载了哪些新的时代使命?

钟永喜: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京港洽谈会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向世界传递中国发展的确定性——我们国家发展的蓝图是确定的,坚持对外开放是确定的。京港洽谈会不仅是京港两地之间的合作平台,更是将国家宏观战略,如“双循环”发展格局,具体落实到企业项目层面的重要桥梁。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将“国家所需”与“京港所长”相结合,最终汇聚成每个企业、每个个体的具体行动,共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并与全球共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新京报:你参与了多届京港洽谈会,本届大会给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与往届相比,有哪些新的亮点和变化?

钟永喜:最突出的感受是“携手”与“共同”。过去更多是香港企业去北京发展,或北京企业通过香港“走出去”。但今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深度融合的趋势——很多北京企业到香港后,就成为香港企业;香港企业到北京,也融入了北京。据我所了解的数据:目前已有累计14000家港企在北京落户。双方的合作模式也不再是简单地买卖产品,而是“一起做、合作起来”。

在其中,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不少北京的技术在香港率先落地应用,形成了“北京基因、香港血统、中国标准”的产品。这背后是北京的技术与香港的管理、标准携手,共同创新,创造出新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这种深度融合、共同成就,是本届大会的一大亮点。

鼓励香港青年成为北京的“超级合伙人”

新京报:本次大会多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在你看来,香港在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业方面的优势,如何与北京强大的科研资源和产业基础结合,共同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钟永喜: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关键,这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服务等多维度的创新。京港两地的结合点非常清晰:北京拥有雄厚的基础科研力量和产业基础,而香港则具备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成熟的专业服务和资本市场优势。我们可以将香港视为一个高效的“转化器”,与北京携手,共同构建创新平台,把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服务全球的商品和解决方案。

例如,我们香港贸发局正与中关村、北京市科委共同打造“京港创新平台”,就是为了更系统性地推动这种转化。未来,我们期待以北京为首的京津冀和以香港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能够更紧密地携手,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在新兴领域和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京报:青年是未来的希望。本届洽谈会在推动京港青年创新创业和人才交流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和平台?你对有意北上发展的香港青年有何建议?

钟永喜:我们非常重视青年力量。在本届京港洽谈会上,第八届“京港青创杯”创业大赛总决赛会同期举办,作为京港洽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深度融合,为京港及海内外优秀科创项目提供展示舞台,激发青年创新活力。

我们也积极参与了“京港青创杯”等活动,鼓励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并为他们开放应用场景、对接资本市场。对于有意北上发展的香港青年,我的建议是:第一,多去北京走走看看,深入了解北京在诸多领域已处于全球前沿的发展现状。第二,找准结合点,发挥自身所长,与北京伙伴合作。北京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非常需要香港青年帮助开拓和管理国际业务。第三,一旦找准方向,就要有“生根”和“不成功不罢休”的毅力。国家在人工智能、科技自强等领域明确了发展方向,这些领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香港青年不应只做“超级联系人”,更应立志成为北京的“超级合伙人”,与内地伙伴并肩奋斗。

期待京港合作的平台能越做越广

新京报:当前,部分国际舆论对香港的商业环境存在一些疑虑。你想通过本次京港洽谈会这个窗口,向国际社会和内地企业传递哪些关于香港机遇的明确信息?

钟永喜: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应该用数据和实际发生的情况来说话。香港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长了3.8%,出口增长强劲。我们的金融市场依然活跃,IPO融资额位居全球前列,目前仍有数百家企业排队等待上市,其中不乏优秀的内地企业。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表明,香港的经济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同步向前。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锤炼出了一批“武功高强”的企业,它们正通过香港这个平台成功“出海”。企业和资本的选择是最真实的投票。我对背靠祖国强大动力的香港经济充满信心。

新京报:展望未来五年,你对京港合作最期待的图景是什么?希望在哪些具体领域看到突破性的进展?

钟永喜:我期待京港合作的平台能越做越广,朋友越来越多。具体而言,首先是科技协同创新领域,我们希望与中关村、北京市科委围绕京港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拟定新一轮合作部署并签署备忘录。其次,在产业与市场对接方面,我们将与北京市商务局围绕“两区”政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议题,公布具体的行动计划,助力港企拓展内销市场。此外,针对北京民营企业旺盛的“出海”需求,我们将与北京市工商联签订合作备忘录,更有效地服务它们通过香港走向世界。总之,未来五年,我期待京港合作能更深度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更广阔的范畴内共同成就,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京报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
好新闻,无止境
547820文章数 25054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