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都在谈论AI、算力和科技革命的时候,中国的金融巨头们却用自己在市场上的表现,证明了“稳健”二字。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这三家被称为中国金融“基石”的国有银行,在利率下行、数字金融快速发展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正在重新构筑自己的“护城河”。
![]()
战略格局的重构
过去,银行业以规模论英雄,同质化竞争明显。如今,这一格局正在被打破。利率持续下行,压缩存贷利差,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返。金融科技重塑服务模式,实体经济转型要求银行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三大行不再满足于做"大而全"的金融机构,而是致力于构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业务生态。
工商银行:布局产业金融新生态
工行正在从传统的"全科银行"向"产业金融专家"转型。其战略重点明显向现代产业体系倾斜,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金融等领域的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公司类贷款平均增速。
值得关注的是,工行正在构建覆盖产业链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工银聚链"等数字平台,将传统服务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这种"产业生态+金融服务"的模式,正在重新定义银行在产业升级中的角色。
农业银行:深耕县域金融主战场
农行凭借在县域市场的先发优势和网络布局,正在将"三农"金融从政策任务转化为市场机遇。其县域金融业务贡献度持续提升,已成为稳定的利润增长点。
数字化转型是农行深耕县域市场的重要抓手。通过"农银慧链"等平台,将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农业信贷决策,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难题。这种"科技+金融"的模式,正在改变传统农村金融的服务逻辑。
建设银行:构建住房生态新范式
建行正在经历从"住房贷款提供者"向"住房生态构建者"的转变。面对房地产市场调整,建行加快推进住房租赁战略,通过"CCB建融家园"等平台,探索"投融管退"全链条的住房金融服务新模式。
在基础设施领域,建行依托传统优势,积极布局"两新一重"建设。通过参与地方政府重点项目,构建起涵盖项目融资、资金监管、结算服务等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农行股价再创新高?
虽然银行股自去年以来呈现普涨,但农行一定是最靓的那一个,今天,农行再度刷新股价,市值突破3万亿,稳坐大A第一。
农行稳健增长的护城河——县域金融发展。
当其他银行在城市市场中激烈竞争时,农业银行选择深耕县域这片蓝海,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独特优势。
- 独特的市场定位:农业银行全行约56.6% 的网点分布于县域,是四大行中唯一存款以县域客户为主的银行,这个优势在哪?2025年上半年,其县域存款平均付息率低至1.35%,与此同时,县域贷款平均收益率3.09%,较整体贷款收益率高出12个基点。这一低一高,构成了农行在行业净息差普遍承压时的独特韧性。
- 政策与市场的双红利:农行的战略方向与国家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等政策导向高度一致。截至2025年9月末,其普惠贷款余额达4.33万亿元,稳居同业首位。央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并下调利率,为以农行为主的县域金融服务者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
- 扎实的资产质量:县域贷款受房地产等周期性行业波动影响较小。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农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27%,拨备覆盖率保持在295.08% 的高位,风险抵补能力在大行中保持领先,给了市场足够的信心。
反观工行、建行,虽然积极转型,但是,面对房地产的冲击,并没有像农行一样应对自如。
总结:在利率下行、市场波动加剧的宏观环境下,投资者普遍追求确定性和安全性。农业银行凭借其在县域市场建立的深厚护城河,展现出更强的业绩韧性和更清晰的成长逻辑,因此获得了市场的青睐,其市净率(PB)在大行中率先突破1倍。
简单来说,这并非一场简单的规模竞赛,而是一次差异化战略的胜利。农行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充满挑战的市场中,清晰的、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且难以被复制的独特定位,往往比庞大的体量更能赢得资本的持久认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