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北京,复兴路四号院的中联部会议厅内热烈的空气与户外气温形成明显反差:包括90多位驻华大使和临时代办在内的160多个国家的高级外交官齐聚一堂,参加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办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宣介会,与中联部部长及相关专家展开持续近三小时的互动交流。
察时局注意到,会议不仅阐释了“十五五”时期相关的政策信号,更通过与外宾的直接对话,构建起沟通的渠道,为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建立互信发挥重要作用。
在交流环节,对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的超大经济体,未来五年将如何有效扩大内需、如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如何深化“一带一路”高质量合作、将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哪些机遇,都成为现场各国使节关注的核心议题。
![]()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宣介会。
中联部部长刘海星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
中央全会闭幕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办的专题宣介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向国际社会直接阐释全会精神的重要窗口。
此次宣介会由中联部部长刘海星开场发言,刘海星表示,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对中国未来5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十五五”时期在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将抓住这个时间窗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他表示,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加强现代化建设经验交流互鉴,共同丰富迈向现代化的路径,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
中联部部长刘海星。
聚焦中国内需与绿色转型发展路径,多国关切与华经贸前景
在互动和交流中,各国大使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经济议题,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内部转型以及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如何扩大内需、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仅关乎中国自身高质量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各国与华的经贸合作前景。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吉思德的提问颇具代表性,他连续发问,希望了解中国扩大内需的具体举措以及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路径。
对此,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给出了详实且具操作性的回应。在谈到扩大内需时,他着重阐述了“提高居民收入”这一核心路径。“一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完善知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三是提高富农政策效率;四是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他进一步透露,后续还将“制定和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
在提高消费水平方面,他谈到接下来将“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重点清理住房限购、汽车限购等消费限制”,以及“落实带薪错峰休假制度”,这些具体举措直接回应了外界对于中国消费潜力的关切。
长期研究经济政策的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则以“技术、结构、减量”六个字,精炼概括了中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核心路径。她用数据说话:过去十年已通过两个五年规划推进钢厂流程改造,目前约90%的钢厂已完成改造,改造后炼钢过程中的减排量达到原来的1/2左右。
![]()
中方宣讲人就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中非合作、中拉关系以及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等问题同与会使节进行了交流互动。
“一带一路”合作迈向2.0版本 ,制造业与数字领域成新热点
另一个显著的共同关切,来自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他们不仅关心具体的合作项目,更关注在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后,合作模式是否会有升级或转变,以及如何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汲取智慧。
科威特驻华大使贾西姆·纳吉姆、古巴驻华使馆副馆长马里奥·阿尔苏加赖、贝宁驻华大使弗兰克·阿贾巴以及苏丹驻华使馆代办梅木娜·哈里德的提问,都聚焦于此。
科威特大使贾西姆·纳吉姆、直接询问了中国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将如何升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江小涓教授的回应描绘了一幅从“硬联通”到“软联通”、从大型基建到民生关怀的立体化合作图景。她明确指出,“未来将希望增加更多制造业投资和民生项目投资”,因为“制造业投资能带来持续生产、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是更可持续的合作方式”。
她还特别强调了数字领域合作的优势,称之为“轻资产合作,见效快、双方受益明显”,并以中国技术帮助非洲电网减少偷电行为的成功案例,生动说明了高质量合作的广阔空间。
贝宁大使阿贾巴则重点关注了中非工业合作的前景。江小涓回应称,在经过多年基础设施合作铺垫后,非洲的“工业合作已具备起步条件”。她指出,中国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清洁生产技术与非洲年轻化的劳动力、快速扩张的市场相结合,将使中非工业合作成为极具前景的领域。
刘海星在补充回应时,则用“好兄弟、好伙伴” 定义中非关系,并表示坚信“非洲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十五五”规划的实施将为中非合作注入更强劲动力。
![]()
在互动和交流中,各国大使们就关心的中国经济议题提问。
互动议题不设限,中方坦诚回应贸易战与市场壁垒
察时局注意到,此次宣介会延续了中联部“开门办会”的传统,诸如贸易战、市场壁垒等“敏感”话题,在宣介会现场都得到了坦诚而专业的讨论。中方不仅没有回避问题,反而透过具体数据和案例分析,坦承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应对能力。
例如,谈及贸易战影响,江小涓直言,“从出口来看,约80%的中国出口商品即使价格上涨30%仍具备竞争力”。这一数据背后,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调整能力。
她进一步解释,关税上涨虽然会影响企业成本核算,但中国企业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利润空间来维持市场份额,“这几年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中国出口增速一直高于GDP增速,充分体现了企业的调整能力”。
江小涓对中国产业链韧性也作出“交底”。她表示,“很多高技术产业产品中国国内能够制造,过去部分产品选择进口是因为习惯了其与产业链的适配性和稳定性”。贸易战客观上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进口受限后,国产替代在大部分行业已不存在问题”。对于少数技术差距领域,她也坦诚而形象地介绍,“比如手机芯片暂时做不到那么小,就做大一点,手机重一点,并不影响正常使用。”这种务实表述,让在场外交官对中国制造业的真实状况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在绿色科技方面,江小涓认为,中国的绿色技术在全球处于最先进或同等先进水平,贸易战并不会打乱中国绿色科技的发展节奏。全球都在应对贸易战带来的调整,希望能更快走向调整后的均衡。
在市场壁垒问题上,田培炎同样直面现实。他在回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时坦言,“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卡点堵点,主要表现为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比如在招投标、招商引资、政府采购等方面仍存在障碍。”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田培炎也强调,四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治标方面,将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一对一清理或分类清理;治本方面,将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建立有利于破除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的制度机制。“通过标本兼治,中国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加快推进,各类卡点堵点将加快逐步清除。”
这种务实坦承的交流,给各国外交官留下深刻印象。多位外交官向察时局谈到,“十五五”规划建议释放了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与世界共享机遇的积极信号,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希同中国深化交流合作,共促世界和平发展。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王玮 莫倩如 发自北京
图片:中联部官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