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破本子留着干嘛?当废品卖了吧!」
2024年春节,29岁的林小雨在老家阁楼翻出爷爷的遗物——一个发黄的牛皮纸笔记本。
「一个车间工人的算术本,能有什么用?」舅舅不屑地说。
但当林小雨随手拍了第一页发到朋友圈,一个陌生号码在凌晨3点打来:
「别动那个本子!我明天就到!」
没人想到,这个被压在箱底26年的「破本子」,会让华为、中科院、甚至美国的技术团队同时盯上她家这个五线小县城...
![]()
01
2024年2月10日,除夕前三天。
安徽某县城的老宅阁楼里,林小雨被灰尘呛得连打了三个喷嚏。
「小雨,快点收拾!今晚就回城,别耽误我打麻将!」舅舅在楼下喊。
她擦了擦鼻子,继续翻着爷爷的遗物箱。这个箱子从1998年爷爷去世后,就一直堆在阁楼里,整整26年没人动过。
箱子里大多是些老照片、工作服、还有一堆发黄的报纸。最底层,压着一个牛皮纸笔记本。
封面上用工整的钢笔字写着:「林建国1972-1998算术练习」。
林小雨翻开第一页,愣住了。
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完全看不懂。什么λ、θ、sin、cos,还有复杂的积分符号,看起来根本不像算术,更像是大学教材里的东西。
「小雨!你找到什么了?」舅舅爬上阁楼,拿着打火机,「这堆破纸烧了算了,占地方!」
「等等!」林小雨一把夺过,「这是爷爷的遗物!」
舅舅冷笑:「一个工人的算术本,有个屁用?你爷爷就是瞎搞,浪费时间。你奶奶在世时天天骂他不务正业。」
林小雨抱紧笔记本:「我要带回去。」
「随便你。」舅舅不耐烦地挥挥手,「赶紧收拾完,我还要赶饭局。」
林小雨继续翻看笔记本。一共150页,每一页都写满了公式。最后一页有一行用铅笔写的小字,但被水渍模糊了,只能勉强看出:「如果有人看到,请一定要...」
后面完全看不清了。
妈妈也上来了,看到笔记本,叹了口气:「你爷爷啊,临终前一直说'本子别扔',我们以为是存折,翻遍了家里也没找到。闹了半天,说的是这个破本子。」
林小雨突然想起,爷爷去世那天,她才3岁,但那个画面永远忘不掉。
爷爷躺在床上,拼命握着她的小手,嘴唇颤抖着说:「小雨...本子...国家...」
当时全家人都以为他神志不清。
「妈,爷爷为什么要说'国家'?」林小雨问。
妈妈摇摇头:「谁知道呢。你爷爷这辈子就是个车间钳工,能跟国家有什么关系?」
舅舅在楼下又喊了:「都26年了,还念叨这些?赶紧的!」
林小雨把笔记本小心翼翼放进包里。
临走时,她回头看了一眼阁楼。昏暗的光线里,仿佛看到爷爷的身影,还在那个角落里,埋头写着什么。
02
当晚11点,林小雨回到市区的出租屋。
她洗完澡,躺在床上刷手机。看到笔记本还在包里,突然来了兴趣——也许能发个复古风的朋友圈?
她翻开第一页,拍了张照片。
照片里,密密麻麻的公式在昏黄灯光下显得很有年代感。她加了个复古滤镜,配文:「爷爷的宝藏��1972年的算术练习,看不懂但觉得很酷」
发送。
十分钟后,点赞数飙到50+。
这个点赞数对于她平时只有十几个赞的朋友圈来说,算是爆了。
但更奇怪的是,点赞列表里有3个完全陌生的账号。
头像是外文,备注名字也看不懂。IP地址显示:一个在美国加州,一个在日本东京,一个在德国慕尼黑。
「奇怪...我朋友圈不是只对好友可见吗?」
林小雨正纳闷,手机震动了。
一条微信私信弹出来:「笔记本卖吗?我出5万。」
发消息的是个陌生人,头像是纯黑色。
她还没来得及回复,又来了好几条私信:
「我出8万,明天就能来!」
「请保管好这个笔记本,不要给任何人看!」
「能约见面吗?我想看看原件。」
林小雨手心开始冒汗。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凌晨3点,她迷迷糊糊睡着了。
突然,电话铃声响起。
她迷糊地接通:「喂?」
「你好!请问你是林小雨吗?」对方声音很急促,带着北京口音。
「我是...您哪位?」
「我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副教授!」对方语速很快,「你朋友圈发的那个公式,你从哪得到的?!」
林小雨瞬间清醒了:「啊?这是我爷爷留下的笔记本...」
「你爷爷是谁?!在哪个研究所工作?!」
「我爷爷...就是个车间钳工...」
电话那头沉默了整整十秒。
然后,教授的声音变得更加震惊:「不可能...这个公式推导,至少需要博士水平...而且这是...EUV光刻的核心算法!」
「什么是光刻?」林小雨完全听不懂。
「你能把笔记本完整拍给我看吗?这很重要!非常重要!」
林小雨犹豫了:「我...我考虑一下。」
「好!但请你一定要保管好!我明天开车过去找你!你在哪个城市?」
林小雨报了地址。
挂断电话后,她盯着笔记本,手在发抖。
手机又震动了。
又是一条私信,这次是英文:「DeleteyourpostNOW.Thisisnotajoke.」(立刻删帖,这不是开玩笑)
林小雨吓得直接把朋友圈删了。
但她知道,已经晚了。
03
2月11日下午2点,县城唯一的星巴克。
林小雨见到了那位清华教授。
40多岁,戴着金丝眼镜,穿着深色羽绒服,眼睛里布满血丝——显然是连夜开了8个小时车赶来的。
「林小姐,我姓陈。」他递上名片,「能让我看看笔记本吗?」
林小雨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小心翼翼放在桌上。
陈教授的手在颤抖。
他翻开第一页,盯着看了整整五分钟,期间一动不动,连眼睛都不眨。
「这是...纯手工推导的衍射光学公式...」他的声音都变了,「完全正确...没有任何错误...」
他翻到第二页,脸色突然煞白。
「193nm波长的极紫外光刻算法推导?!」
陈教授猛地抬头:「这是哪一年写的?!」
林小雨指着封面:「1972-1998。」
「天啊...」陈教授闭上眼睛,深呼吸了三次,「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我不知道...」
「这个技术,全世界只有荷兰的ASML公司掌握!」陈教授声音都在抖,「而且是2010年才商用化的!」
「但你爷爷...在1976年就推导出来了?!」
林小雨懵了:「这...很值钱吗?」
「值钱?」陈教授苦笑,「这是无价之宝!」
他从包里拿出支票本:「我个人出20万,买下这个笔记本。」
林小雨还没反应过来,陈教授又说:「不对...20万太少了...我出50万!」
「陈教授...」
「不!」陈教授突然站起来,把支票本收回去,「我不能这么做...」
他双手撑着桌子,盯着林小雨:「你千万别卖给任何人!」
「为什么?」
「因为这太重要了!」陈教授压低声音,「我要立刻联系中科院!这个笔记本,关系到国家战略!」
他拿出手机,当场就开始打电话。
林小雨注意到,咖啡馆角落里,有个戴墨镜的男人在偷拍。
她心里一紧。
离开咖啡馆时,门外停着一辆黑色奔驰。
车窗摇下,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递出一张名片。
「林小姐,明天我们聊聊?」
名片上印着:深圳XX科技投资有限公司,CEO。
手写了一行字:「50万,现金。」
林小雨接过名片,快步离开。
身后,那辆车缓缓跟了上来。
04
2月12日上午,林小雨找到了爷爷的老工友——82岁的张师傅。
老人住在县机械厂的家属区,一栋破旧的筒子楼。
「小雨?你是老林的孙女?」张师傅戴着老花镜,仔细看了她半天。
「张爷爷,我想问问我爷爷的事。」
「老林啊...」张师傅叹了口气,「进来坐吧。」
屋里很简陋,墙上贴着发黄的报纸。唯一值钱的,是一台老式电视机。
林小雨拿出笔记本:「张爷爷,您见过这个吗?」
张师傅接过笔记本,手突然抖了。
老人翻开第一页,眼泪瞬间就下来了。
「老林...你的秘密终于有人知道了...」
林小雨赶紧递纸巾:「张爷爷,您别哭...」
「你不懂...」张师傅摘下眼镜,擦着眼泪,「你爷爷这辈子...太苦了...」
他缓缓讲述:
1955年,林建国17岁,省重点中学的数学天才,拿过全省数学竞赛第一名。
本来要保送清华大学数学系的。
但1958年,因为爷爷的曾祖父是地主,政审没通过。
被分配到县机械厂当学徒工。
「第一天上班,老林就发现了苏联专家设计图的错误。」张师傅说,「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指出来,苏联专家当场发火。」
「后来验证...老林是对的。」
「但领导把他叫去,警告他:'老实干活,不要乱说话,否则会给你扣帽子。'」
「从那以后,老林再也不敢说话了。」
林小雨听得心里一紧。
张师傅继续说:「但老林没有放弃学习。他每天下班都去县图书馆,借的都是大学教材。」
「我们都笑他发疯,说他一个工人学那些有什么用。」
「他从来不辩解,只是笑笑。」
「1966年到1976年那十年...」张师傅声音哽咽了,「老林更不敢说了。白天在车间干活,晚上躲在厕所里,借着煤油灯看书。」
「用废报纸背面做推导。」
「有一次被发现,差点被拉去批斗。老林把所有纸都烧了,只留下这一个笔记本,藏在床板下面。」
林小雨的眼泪也掉下来了。
「1978年改革开放了,老林觉得机会来了。」张师傅翻到笔记本中间某一页,「这个...我见过。」
「他偷偷把这页公式寄给了中科院。」
「两个月后收到回信,我亲眼看见的。信上说:'同志,您的思路很有价值,但目前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暂时无法开展相关研究。'」
「老林拿着那封信,看了一整夜。」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看见他在江边坐着,哭了。」
「但他还是没有放弃。继续上班,继续研究。」
张师傅指着笔记本:「1985年,老林的女儿——就是你妈妈——要考大学了,家里缺钱。」
「当时来了个香港商人,出价3000块,要买这个笔记本。」
「3000块啊!那时候我们一个月工资才30块!」
「所有人都劝老林卖掉,包括你奶奶。」
「但老林拒绝了。」
「他说:'这是我留给国家的嫁妆。'」
林小雨捂着嘴,哭得说不出话来。
张师傅擦了擦眼泪:「1998年,老林查出肺癌晚期。临终前,他握着我的手说:'老张,我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坚持。可惜...没等到有人看懂的那天。'」
「他享年60岁,退休金每月380块钱。」
「走的时候,连买墓地的钱都是厂里职工凑的。」
林小雨抱着笔记本,泪流满面。
「爷爷...对不起...我们来晚了...」
张师傅拍拍她的肩膀:「孩子,不晚。现在有人看懂了,老林会高兴的。」
林小雨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张爷爷,谢谢您。」
走出家属区时,手机响了。
一个陌生号码,接通后是流利的英文:
「MissLin,weneedtotalkaboutyourgrandfather'snotebook.Wecanofferyou100,000USdollars.」(林小姐,我们需要谈谈你爷爷的笔记本。我们可以出10万美元。)
林小雨直接挂断了。
05
接下来的两天,林小雨的生活彻底乱了。
2月13日上午,北京某古籍拍卖行的人找上门。
「林小姐,我们专门收购科学史文物。」对方是个戴眼镜的女士,说话很客气,「您爷爷的笔记本,我们愿意出80万收购。」
「80万?」林小雨有点动心。
「是的,这是我们能给出的最高价格。」女士递过来一份合同,「您可以考虑一下。」
她刚走,下午又来了上海某高校图书馆的副馆长。
「林小姐,我们想建立'民间科学家'专柜。」副馆长是个50多岁的男人,「您爷爷的事迹很感人,我们愿意出150万收购笔记本,同时为您爷爷立传。」
「150万...」
林小雨没想到,两天之内,价格从5万涨到了150万。
傍晚,第三波人来了。
这次是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人,开着保时捷,自称深圳私人收藏家。
「林先生(他一直叫错性别),我是个科技爱好者。」男人开门见山,「我个人出价200万,现金。」
「200万?」
「对。」男人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合同,「我知道这东西远不止这个价,但我只是喜欢收藏,没有其他目的。」
林小雨看着合同,手心全是汗。
200万...这是她十年的工资...
「我...我需要考虑一下。」
「理解。」男人留下名片,「明天这个时候,我再来。」
他走后,林小雨瘫坐在沙发上。
80万、150万、200万...
爷爷用40年换来的一个笔记本,现在值这么多钱?
手机又响了。
是陈教授。
「小雨,你千万别卖!」陈教授的声音很焦急,「我已经把照片发给了做光刻机研究的同行。」
「他们说...如果你爷爷的算法可行...」
他停顿了五秒。
「可能改变中国的芯片产业。」
「但你要小心,这东西很敏感。有些人会不择手段。」
林小雨刚挂断电话,就听到门外有动静。
她透过猫眼看出去——有人在撬门锁!
她吓得大叫一声。
邻居老王听到动静,打开门:「谁啊?!」
撬锁的人立刻跑了。
老王报了警。
警察来了之后,调查了一番,但没发现什么线索。
「林小姐,你最近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警察问。
林小雨摇摇头。
当晚,她收到一个快递。
拆开一看,是一封匿名信。
信里只有一句话:「100万,明天老地方交易,不要报警。」
还附了一张照片——美金支票,金额15万美元。
林小雨把信撕了。
她突然意识到:这个笔记本,已经不只是钱的问题了。
第二天一早,2月14日。
她还在睡梦中,就被敲门声吵醒。
打开门,门外停着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
车上下来两个穿制服的人,出示证件:
「中科院光学研究所。」
领队是位50多岁的女研究员,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
「林小姐,我姓宋。」她开门见山,「我们需要立刻看完整的笔记本。」
语气不容置疑。
林小雨还没反应过来,楼下又传来汽车声。
一辆深圳牌照的黑色商务车停在楼下。
车里下来三个穿西装的人,径直往楼上走。
两拨人在楼梯口碰上了。
气氛瞬间凝固。
06
林小雨站在门内,抱着笔记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宋研究员转身对商务车来的人说:「这里是国家科研机构的调研现场,请你们离开。」
为首的西装男人掏出名片:「深圳XX投资公司,我们也有正当的商业收购权利。」
「这不是商业问题。」宋研究员拿出另一份证件,「这涉及国家技术安全审查。」
西装男人脸色变了,退后一步:「我们在楼下等。」
宋研究员转身进门,林小雨只好让开。
「林小姐,请把笔记本给我。」宋研究员说。
林小雨犹豫了一秒,还是递了过去。
宋研究员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翻开笔记本。
她翻得很慢,每一页都要看很久。
翻到第10页时,她的手停住了。
翻到第30页时,她的呼吸变快了。
翻到第47页时,她猛地抬头:「小张,去车上拿设备!」
助手立刻跑下楼。
五分钟后,他抱着一台手提箱大小的仪器上来。
「这是什么?」林小雨问。
「光谱分析仪。」宋研究员打开仪器,「用来检测墨水的年代。」
她把第47页放在仪器下,扫描。
数据实时传回研究所。
十分钟后,她的手机响了。
接通后,对方不知道说了什么。
宋研究员只回了两个字:「确认。」
然后挂断。
她看向林小雨的眼神,完全变了。
不再是公事公办的冷漠,而是...震惊、激动、甚至有点颤抖。
「林小姐...你爷爷...」宋研究员深吸一口气,「他是天才。」
林小雨不知道怎么回应。
宋研究员坐下来,声音都有点抖:「你爷爷在1976年,就推导出了EUV光刻的核心算法。」
「领先美国ASML公司34年。」
林小雨呆住了:「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如果你爷爷的研究在当年被重视...」宋研究员眼眶红了,「中国的光刻机技术,可能领先全世界20年。」
「那为什么...」
「因为那个年代,中国连最基础的工业设备都造不出来。」宋研究员的声音哽咽了,「再好的算法,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你爷爷用一支笔,规划了中国光刻机的未来...」
「但他没等到这一天...」
房间里安静了很久。
林小雨的眼泪又掉下来了。
宋研究员擦了擦眼角,恢复了专业的语气:「林小姐,我代表中科院光学研究所,正式提出收购意向。」
「初步评估,这本笔记本的技术价值为200万人民币。」
「这是我们目前能申请到的最高预算。」
林小雨正要答应,宋研究员的手机又响了。
她接通电话,听了几秒,脸色突然变了。
「什么?!」
「明白...我知道了...」
挂断电话后,她看着林小雨:「林小姐,请暂时别签字。」
「为什么?」
「因为上级有新的指示。」宋研究员站起来,「价格...需要重新评估。」
助手小声说:「宋总,华为那边也联系上了?」
宋研究员点点头:「不止华为。」
她看了林小雨一眼,没继续说下去。
窗外,商务车里又下来两个人。
同时,远处又开来一辆车。
白色的商务车,车牌是粤B——深圳的牌照。
门铃响了。
林小雨打开门。
门外站着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穿着深灰色衬衫,气质儒雅。
他递上名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明博士。
「林小姐,我们看完了笔记本的所有照片。」
他的声音很平静,但眼神里有掩饰不住的激动。
「我必须告诉你...」
他深吸一口气。
宋研究员、助手、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李博士一字一顿地说出四个字。
"咣当"一声。
宋研究员的手机掉在了地上。
中科院助手手里的水杯打翻了,水洒了一地。
就因为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