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第一章
周一早上七点,陈致远套上白大褂,肘部磨薄的布料在荧光灯下泛着毛边。
他习惯性地摸了摸左上口袋——那里别着三支不同颜色的签字笔,像手术器械般排列整齐。
护士站的小赵抬头笑道:“陈医生又这么早?您这技术骨干该多睡会儿。”
陈致远笑笑没说话。技术骨干?他心想,这词在医院里就像过期药——听着好听,实则无用。
走廊尽头的公告栏前围着一群人。行政科的张主任正往玻璃橱窗里贴红头文件,看见陈致远过来,手抖了下,文件歪了。
“老陈啊...”张主任推推眼镜,“这次科室主任人选定了,是...周副主任。”
人群瞬间安静。几个年轻医生偷瞄陈致远,又迅速低头刷手机。护士长李姐打圆场:“哎哟周副主任年轻有为嘛!老陈你也轻松点,多带带徒弟!”
陈致远盯着公告。周海平,四十二岁,博士毕业才调来三年。而他,陈致远,在本院做了二十八年外科医生,六次竞聘科室主任。
第一次输给院长侄子,第二次输给海归博士,第三次...第六次,输给会写PPT的周海平。
“陈老师,”周海平不知何时站在身后,西装革履,“以后还请您多指导。”
陈致远闻到古龙水味。他想起自己白大褂底下穿的还是三年前买的夹克,领口磨得起毛。
“恭喜。”他转身走向手术室。
今天排了三台手术。第一台胆囊切除,病人肥胖,腹腔镜难操作。巡回护士小声抱怨:“周主任排的这什么班...”
陈致远没接话。电刀划过脂肪时发出滋滋声,烟雾缭绕中他想起今早妻子又提起儿子补习费涨了。科室主任每月多三千块津贴,还能分到科研经费。
第二台手术间隙,他看见周海平带着院领导参观病房。人群簇拥下,白大褂崭新挺括。
中午食堂,陈致远独自坐在角落。食堂大妈多给他舀了勺红烧肉:“陈医生,别往心里去,咱病人都认你!”
对面桌几个住院医在议论:
“听说周主任要把手术分级制改了?”
“以后简单手术不给主治做了,美其名曰‘培养年轻人’。”
“那陈老师这种专做高难度的岂不...”
陈致远扒完最后一口饭。肉炖得太柴,卡在喉咙里。
下午最后一台手术,直肠癌根治术。新人器械护士递错血管钳,陈致远手一抖,差点碰伤输尿管。他深吸口气:“换小张来。”
下班时遇到医务科老王,塞给他个信封:“老陈,院里让你带带周主任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会诊费...”
第二章
周三早晨交班,周海平站在主讲位:“本月开始,四级手术必须由科室主任审批。”他敲敲白板,“比如陈医生今天排的肝癌切除,需要重新评估。”
会议室鸦雀无声。几个老医生交换眼神。
“病人等两个月了。”陈致远翻病历,“肿瘤已经侵犯门静脉。”
“所以要更谨慎嘛!”周海平微笑,“我先跟台学习,下次主刀。”
陈致远想起二十年前,老主任手把手教他做第一台肝癌切除。手术衣被汗浸透,老主任说:“致远啊,刀要稳,心要静。”
现在倒好,心静到冰点。
手术推迟到下午。病人家属堵在办公室:“陈医生,是不是要红包?我们准备了的!”
陈致远手抖了下,茶杯水洒在论文稿上——那篇被《中华外科》录用的文章,版权页上通讯作者是周海平。
中午,器械商请客。周海平坐主位,侃侃而谈“手术机器人引进计划”。陈致远被安排在门口,旁边是刚毕业的实习医。
“陈老师,”实习医小声问,“您为什么不争?”
陈致远夹起一块海蜇皮。脆生生的,嚼在嘴里像碎玻璃。
周五院周会,院长点名表扬周海平:“年轻干部有魄力!率先完成科室信息化建设!”
陈致远低头看手。虎口处有道疤,是十年前抢救车祸伤员时被碎玻璃划的。那天周海平还在医学院谈恋爱吧?
散会后,医务科老王拉住他:“老陈,医患办有投诉,说你态度冷淡...”
“谁?”
“上周那个阑尾炎术后发烧的家属。”
陈致远想起那家人。术后非要塞红包,他拒收了三次。
“周主任调解了,扣你当月服务奖。”老王叹气,“他说要树立新规矩。”
经过护士站,听见两个小护士聊天:
“周主任真帅!听说他岳父是卫生局的?”
“所以院长器重呀!陈医生就可惜了,只会闷头开刀。”
陈致远走进卫生间,拧开水龙头。水花溅到镜片上,模糊了视线。他想起儿子昨天问:“爸,同学爸爸都是主任了,你怎么还是主治医?”
月末绩效会,周海平宣布:“根据新规,非主任医师手术提成减半。”会议室一片死寂。陈致远看着工资条——比上月少两千。
下班时遇到当年带教的老院长,老人拄着拐杖叹气:“致远,现在医院不讲技术了,讲这个。”他比了个数钱的手势。
第三章
周一下暴雨,陈致远冒雨赶到医院时裤脚全湿。今天有台动脉搭桥术,病人是他老同学的父亲。
更衣室遇见周海平:“老陈,这台我主刀吧?你辅助。”
“病人指定要我做。”
“家属刚签了变更协议。”周海平晃着文件夹,“放心,奖金算你的。”
手术中,周海平操作生疏。吻合血管时手抖,血管钳“啪”地掉地。
“纱布!”他喊护士,却用成了持针器的姿势。
陈致远默默捡起器械重新消毒。血压监测仪嘀嘀作响,像倒计时。
最关键吻合时,周海平缝针角度偏差,血管壁撕开小口。
“吸引器!”陈致远上前接手,“你扶住这里。”
血液喷溅到眼镜上。他凭二十年手感完成缝合,完成后背心湿透。
周海平下台时拍拍他:“配合不错!”转身对实习医说:“看到没,要练到陈医生这样熟练。”
陈致远在淋浴间冲了半小时。热水烫得皮肤发红,他想起实习时老主任说:“外科医生的手比脸重要。”
下午医患纠纷调解会。上月手术并发症的家属闹事,周海平推给陈致远:“主刀医生来解释吧。”
家属摔病历本:“什么专家!把我爸做成这样!”
陈致远翻记录:手术同意书签得清清楚楚,并发症概率写明了。
“你们就是想多收费!”家属拍桌。
周海平打圆场:“这样,医院免了后续治疗费...”
“周主任!”陈致远抬头,“病历没问题。”
“老陈你别固执...”
“按规范做的手术,为什么要免单?”
调解不欢而散。周海平甩话:“奖金全扣!”
下班时雨更大。陈致远发现电动车被挪到雨棚外,座垫全湿。车把上夹着张纸条:“车位已分配给主任医师。”
门卫小声说:“周主任吩咐的...”
他推车走过急诊科。救护车呼啸而来,伤员血肉模糊。值班医生喊:“陈老师!多发伤,帮个忙!”
陈致远放下车冲过去。清创、止血、插管...动作行云流水。结束时才发现白大褂沾满血,像幅抽象画。
伤员家属拉着他手:“谢谢主任!您真是救命菩萨!”
护士接口:“他不是主任,是陈医生。”
家属尴尬缩手。
回到家,妻子正哭。儿子竞赛班要交五千学费,她手机屏幕裂了道缝——为省维修费一直没换。
夜里陈致远翻箱倒柜找存折,发现二十年前的聘书。纸已发黄,上面写着:“聘陈致远为主治医师”,盖章的老院长已去世五年。
第四章
第二天交班,周海平宣布新规:“为提升科研水平,主治医师每年须发表SCI论文一篇。”
会议室炸锅。
“临床任务这么重,哪来时间搞科研?”
“周主任,这不符合实际...”
周海平敲桌子:“这是院办要求!做不到的扣发年终奖!”
陈致远突然站起来。全场安静。
“我辞职。”
三个字像手术刀划开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