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在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IF 2.8 / 3区)上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发表5年多后,因图片疑似组内重复,与早期论文图片疑似重复在pubpeer上被读者质疑。
![]()
论文题为“Exosomes derived from adipose tissue, bone marrow, and umbilical cord blood for cardioprotec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外泌体来源于脂肪组织、骨髓和脐带血,用于心肌梗死后的心脏保护)
第一作者: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的Huiyu Xu
通讯作者: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Bao Li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脂肪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和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PBS、BMMSCs、ADMSCs和UCMSCs分别注射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采用TTC染色、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分别测定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和微血管密度(MVD)。外泌体分别来源于bmscs、ADMSCs和UCBMSCs,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CD63表达检测进行鉴定。分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RCMs),缺氧培养,PBS和BMMSCs、ADMSCs和UCMSCs衍生的外泌体。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RCM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相关标志物(VEGF、bFGF和HGF)水平。超声心动图显示,BMMSCs、ADMSCs和UCMSCs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有促进作用。3种MSCs均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梗死面积和MVD的增加。用BMMSCs、ADMSCs和UCMSCs衍生的外泌体处理NRCM,通过增加VEGF、bFGF和HGF的水平,减少NRCM的凋亡,促进血管生成。值得注意的是,来自ADMSCs的外泌体具有最显著的作用。根据本研究结果,BMMSCs、ADMSCs和UCBMSCs衍生的外泌体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从而改善心功能,保护心肌。值得注意的是,来自ADMSCs的外泌体刺激了大多数心脏保护因子。(本段内容为AI翻译,原始内容请见官网)
![]()
图1
![]()
图2B
![]()
图4B, 图4C, 图4G
![]()
【上】图4,【下】Chen et al 2018的图7
![]()
期刊于2025年9月15日在线发布了撤稿通知:
上述文章于2019年11月17日在线发表于Wiley Online Library(wileyonlinelibrary.com),现已被主编Christian Behl与Wiley Periodicals LLC共同撤回。第三方向出版方报告,文中多处图像存在样本重叠的问题,具体如下:图1C和1D中BMMSC与ADMSC的面板重叠;图2B中Normal与Sham样本面板重叠;图4B、4C及4G中亦存在多处重叠面板,其中部分区域还被旋转处理。此外,第三方还指出,图4C中的若干图像系从另一作者团队先前发表的文章[Chen et al. 2018 (https://doi.org/10.2147/dddt.s163405)]中直接复用。出版方经调查确认了所有图像重复及从前文盗用的情况。鉴于上述图像重复与篡改证据已严重损害本研究及其结论的可信度,文章予以撤回。出版方曾致信作者征询意见,但未获回应。
![]()
参考信息: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B9BC26C8B8566122B860E853E5B90D/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cb.27399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cb.70061
免责声明:
质疑信息来源于Pubpeer,提及人名均为音译
对于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
本公众号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