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肿瘤”或“癌症”两个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完了”。但在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杨福俊博士看来,这种思想认识所带来的根深蒂固的恐惧感,有时候比疾病本身更可怕。
“我总是对患者说,只要医生说还有办法,那就是有希望。”杨福俊说,“肿瘤其实是一种慢性病,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类似,我们的目标是与它共存,维持稳定,带病生存。”
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杨福俊博士和他的团队,正在用一套充满人情味和先进技术的“组合拳”,努力改变着人们对肿瘤治疗的固有印象。
![]()
威海市立医院肿瘤医学中心团队部分成员,前排左四为杨福俊博士。
第一拳 击碎患者眼前那道“玻璃门”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家属焦虑地把医生拉到一边,眼泪汪汪地请求医生千万别告诉病号,怕他受不了这个打击。”杨福俊说,这道用善意砌成的“玻璃门”,把患者隔绝在了真相之外,这常常是“好心办坏事”的开始,是医患之间沟通最大的障碍之一。
被蒙在鼓里的患者,能敏锐地感知到家人的焦虑和医生的欲言又止,他们就会在网上四处查询,也会私下与街坊邻居老友打听,结果是越看越听越绝望,这种未知和不确定性的碎片化信息给患者自身所带来的恐惧,会被无限放大。
“公开数据报道大概有30%的病号,病情恶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心理恐惧带来的巨大压力而压垮的。”杨福俊说,“我们必须对患者打开天窗说亮话,这是一种基本的尊重,也是医疗的基本规矩,更是一种心理的疏导。”
杨福俊的“说破”流程非常具体——告知真实病情、治还是不治、能治到什么程度、有哪几种治疗手段、每种方案的优缺点和不良反应是什么、这些不良反应医生有没有办法处理、大概需要多少费用,甚至会涉及到预期的可能生存时间。
“说清楚了,天,塌不下来,患者发现自己没有被抛弃,眼前有路,身边有战友,背后有支撑,心里反而踏实了。”杨福俊说,当患者从正常渠道得到了客观有效的信息,心里自然就有了底,基本不会有心理问题,心情也会平静下来,家属也会不再焦虑,因为患者是有选择适合自己治疗方案的权利。
![]()
专家们认真探讨病例。
第二拳 多学科联合定制“最佳战略”
肿瘤治疗是一场硬仗,最讲究首次的顶层“战略设计”,方向一旦错了,再努力也只会事倍而功半。
这个战略,既是患者首次就诊的合理选择,也是医院的规范化诊疗流程设计。
“我们见过很多患者,发现病情后,家人们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带着患者四处盲目奔波,都想得到最顶尖医院里最顶尖专家的治疗,结果大量的精力、财力、时间都被浪费,患者的病情则被无情的人为原因而拖延了。”杨福俊说,目前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诊疗规范已推广到了各级医疗机构,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常见肿瘤的诊疗水平其差异并不大,只要在肿瘤专科的指导下做好多学科会诊,满足国家医疗常见肿瘤的基本医疗保障任务是可以达标的。
“切记‘病急乱投医’,反而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杨福俊强调。
那么,对于医院而言,最重要的“战略设计”就是以肿瘤专科为中心的规范化、多学科协作的诊疗行为。
2023年,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临床研究型医院”及“临床研究型学科”的高质量建设要求,威海市立医院肿瘤医学中心,在传统的放疗科、化疗科的基础上前瞻性高标准设计成立,中心以“学科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诊疗精准化”为方向重构,形成6大病区15个专业亚组,让患者可以一站式接受适宜的规范指南以及个体化精准综合治疗,从既往传统的“治病”全方位转向为“治疗患病的人”,中心理念全方位设计为:癌症预防、早筛早诊、规范化诊疗、多学科会诊、GCP临床试验、不良反应管理、院后随诊、安宁疗护指引等一体化全流程管理。
作为医学博士,杨福俊擅长头颈、胸部、泌尿系肿瘤等恶性肿瘤的精准诊断与综合治疗,并将先进的精确放疗技术与介入、免疫、靶向治疗有机结合。但他深知,在现代肿瘤治疗中,个人技艺再高,也抵不过一个强大团队的智慧。他说学科亚专业的划分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分科或分家,而是肿瘤专业内在管理升华实实在在的“合”,共享平台的差异化特色,协同共生共发展,为团队中青年打造更广阔的眼界平台和更深入的思维技能,在互助与协同中解决病患的真实痛点与难点。
中心成立以来,打造了一套强大的“团队作战”模式——MDT多学科会诊模式。
从患者走进市立医院临港院区二楼的肿瘤医学中心门诊那一刻,这套模式就已经启动了。杨福俊介绍,在门诊,患者一来就能找到对口的门诊,如果需要,可以立刻高效启动门诊多学科会诊。住进病房后,更有“铁打”的规矩:每名新入院的患者,都必须经过中心MDT团队在当天下午的集体讨论,头颈、乳腺、妇科、胸部、胃肠、肝胆、泌尿、淋巴瘤等15个专业组相关的专家坐在一起“引经据典”“抽丝剥茧”,汇集不同学科所有专家的智慧,在最新学术指南规范指引的基础上,为每个患者都量身定制2—3套适合其个体的精准治疗方案,再和患者沟通,选出最适合的那一套。
“这就避免了因医生个人经验、知识水平差异导致的诊疗问题,确保患者在肿瘤医学中心得到的是最优质的治疗。”杨福俊说,肿瘤的不同分期,不同的分子分型,不同的年龄和体质,都会有不同的手段介入,在这个中心,肿瘤治疗讲究的是平衡,是精准适合每一个患者的合理治疗方案。
第三拳 管治癌也管“治疗的副作用”
杨福俊直言,肿瘤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病情,但也要同时把损伤降到最低,让人活得有质量,有尊严,这样的话存活时间才更有意义。
今年10月31日,杨福俊做了一件在省内外都堪称前沿的事情——联合省内多所医疗中心的肿瘤相关方向的知名中青年专家,牵头成立了省级“抗肿瘤治疗不良反应多学科管理专家委员会”。
“我们不能只负责杀癌细胞,不管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很多患者治疗半途而废,不是因为癌症本身,而是因为受不了周身无力、肝肾功能下降、白血球红血球下降、恶心呕吐便秘、手脚疼痛麻木等这些并发症。”杨福俊坦率地说,“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调动更多力量,关注患者在治疗期间遇到的种种不适,及时干预处理,让治疗能够顺利进行下去,让患者少受罪,多获益。”
这个“后勤保障组”的阵容极其强大,涉及心内科、神内、呼吸、内分泌、康复、中医、肾病、消化等领域的优秀专家。“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积极推动这件事,让更多的医护人员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帮助患者共渡难关。”杨福俊说。
第四拳 “四个保留”是温度更是患者的尊严
在杨福俊带领的肿瘤医学中心,“四个保留”的核心理念深深贯穿在每名医生的心里——保留器官、保留功能、保留生活质量、保留生命尊严。
“我们治病的目的是什么?是让病情得到控制,同时把损伤降到最低。是让人在活得有质量的前提下,活得更有尊严,活得时间更久。”杨福俊打了个生动的比方,“我们每个人就像跑长途的汽车,时间久了总会出毛病,疾病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是出毛病的时间点、程度和部位不同,把毛病及时发现及时维修好了,我们仍然可以继续跑长途,继续享受美好生活。”
在杨福俊看来,肿瘤治疗就像走平衡木,要讲究平衡,切勿过犹不及。手术、放疗、化疗是三大基石,关键是如何巧妙地合理组合运用。
“以患者为中心,不是单纯地治病,是治疗‘得了病的人’。”杨福俊最后说,“让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心态平和地正常生活、享受人生,这才是我们现代医学的最终目的。”
威海是一座精致城市,医疗也需要精致服务。
记者 仲艳楠
本文图片均由商承媛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