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打造现实版HAL 9000,只需一盏LED灯、木工技能和搭载语音AI的笔记本电脑;但若要自制R2D2机器人,则需要整合多种材料、电机与电子元件的高难度组装。那么,要还原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星际穿越》中那个形如不锈钢ATM机、肩部延伸金属支腿的块状机器人TARS,又需何等条件?
![]()
答案或许是:需要持有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硕士学位,并担任Nimble.ai的高级机器人工程师。幸运的是,阿迪亚·斯里帕达正符合这些条件,这正是他与长期合作者阿布舍克·瓦里尔成功研制TARS3D的原因。
二人合著的论文《行走、滚动与超越:基于TARS仿生机器人的原理学习与强化学习运动控制》入选第24届IEEE人形机器人大会(被誉为仿人机器人研究界奥运会)的迈克·斯蒂尔曼奖决赛,该奖项旨在表彰杰出论文。
演示视频显示,TARS3D的四根独立铰接伸缩支柱能快速从侧视视角变换为X形 —— 1、3号支柱前旋,2、4号支柱后转。每根支柱顶底两端还配有弧形垫作为"足部",使其能变形为八辐双无轮辋结构进行滚动。研发者宣称这是全球首款兼具行走与滚动功能的TARS仿生机器人。
当然,诺兰镜头下的TARS制作更为取巧:虽非CGI生成,实为真人尺寸的木偶道具,操作人员经数字擦除,轮形态则搭载机动两栖底盘。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当前机器人运动研究多聚焦仿生领域,但在"人造环境中运行的机器人其实能受益于非拟人形态"。
与影版机器人相同,TARS3D虽行走稍显摇晃,但滚动能力出众。这归功于其七组独立运动单元(三组旋转关节与四组棱柱关节),通过"机器学习与优化算法识别出解析方法无法推导的步态"。论文详述了"在仿真环境中运用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并观察到"习得策略能在先验条件下复现解析步态,同时发现新颖运动模式"。
![]()
研究发现TARS3D"超越生物形态的结构"催生了"多种前所未有的运动模式",后续探索将为多模态机器人技术开辟新路径。目前TARS3D仍通过线缆供电,整体由3D打印部件构成(高25厘米/重990克),虽暂未达到星际任务标准,但其轻巧体型可置于桌面运行。研发团队未来将测试其在复杂地形中的运动能力。
斯里帕达透露,自2022年11月启动该项目时,他既无实验室、资金支持亦无机构背景,全凭"深夜周末的持续投入与重拾机器人制作纯粹乐趣的渴望"。这项创作让他重温"初涉机器人领域的初心:那些奇妙时刻、耐心等待、失败痛楚、成功时无声的狂喜,以及在探索过程中对运动、坚持与自我获得的全新认知"。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