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宜宾动力电池大会上那些光鲜亮丽的产业数据,我突然想起昨天隔壁老张红着眼睛跟我说:"明明是大牛市,我怎么又踏空了?"这场景像极了三年前宁德时代股价翻倍时,那些看着K线图捶胸顿足的散户们。
一、产业繁荣下的投资困局
![]()
当动力电池产业四年增长超10倍的新闻刷屏时,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残酷事实:行业龙头股价的涨幅远超过这个数字。就像这次大会透露的,中国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超60%,但能准确抓住这波行情的个人投资者恐怕连6%都不到。
我翻看着量化系统里的数据记录,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在动力电池指数(BK1033)过去265个交易日里,竟然有112天是下跌的。这让我想起2007年那轮大牛市,当时上证指数全年上涨96%,但其中也有40%的交易日在下跌。
二、牛市调整的认知误区
很多人把牛市简单理解为"只涨不跌",这种思维定式害人不浅。我的量化系统显示,最近一年里有70个交易日指数涨跌幅超过1%——这意味着平均每3天就要经历一次剧烈波动。
记得2021年九安医疗那波10倍行情吗?恰恰发生在市场最恐慌的时候。现在每天2万亿的成交额看似热闹,实则暗藏玄机:机构根本不需要拉出10倍股来吸引眼球,他们更擅长在震荡中完成布局。
上周遇到个典型例子:一位老股民拿着某新能源股票三个月,期间经历五次超过15%的回调,最后在第三次暴跌时割肉离场。结果呢?这只股票在他卖出两周后创了新高。
三、交易行为的真相图谱
![]()
看看这张走势图上的绿色方框区域,五六次剧烈调整足以让大多数散户怀疑人生。但我的量化系统捕捉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橙色柱体代表的「机构库存」数据始终活跃得像条直线。
这让我想起2019年操作过的一只芯片股。当时股价从80元跌到52元,市场上哀鸿遍野。但量化数据显示机构资金一直在悄悄增持,后来这只股票用半年时间涨到210元。
反面教材同样触目惊心:
![]()
当「机构库存」数据消失时,再漂亮的K线都是陷阱。去年就有只光伏概念股,技术形态完美突破前高,但量化系统显示机构资金早已撤离。结果追高的人到现在还套着30%。
四、从产业趋势到投资决策
这次动力电池大会提到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之争特别有启发性。张久俊院士说"不应拘泥于单一技术路线",这和我的投资理念不谋而合——不要被表面的涨跌迷惑,关键要看资金实质动向。
我的量化系统18年如一日地提醒我:当「机构库存」持续活跃时,调整反而是机会;当数据消失时,再小的涨幅都是风险。就像现在某些新能源细分领域,虽然股价还在震荡,但量化数据已经显示出明显的资金异动。
五、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 忘记"牛市就该一直涨"的幻想
- 关注资金行为而非价格波动
- 建立自己的量化观察体系
- 警惕没有「机构库存」支撑的上涨
声明:本文所涉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分析,仅供交流参考。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与操作方式。所有以本人名义开展的收费服务均属诈骗行为。部分数据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希望每位投资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量化工具,在复杂市场中把握真实动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