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3000 余场赛事 11000 支队伍 新疆“我们村的舞”绘就团结画卷

0
分享至

中国日报乌鲁木齐11月11日电(记者毛卫华)办赛、润疆、惠民、圆梦!近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文体中心内欢歌热舞、掌声雷动,从田间地头到璀璨舞台,新疆“村舞者”跳出对生活的滚烫热爱。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2025年“我们村的舞”新疆群众舞蹈大赛优秀节目展演圆满落幕。不只是跳舞!新疆“村舞大赛”切实将文化的滋养注入百姓心田,让“润疆”理念深入人心。自4月启幕以来,这场跨越四季的文化盛宴已举办3000余场赛事,吸引了全疆11000支队伍、460万名民众的热情参与。在激烈的角逐后,14支杰出队伍脱颖而出,登上展演舞台,他们以优美的舞步描绘出新时代新疆乡村的幸福篇章,展现了各族人民的活力与朝气。


深耕基层文化沃土,全力发掘民间舞蹈潜能,培养群众艺术新秀,以舞蹈作为桥梁,助力新疆群众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发展。本次赛事在新疆党委宣传部的引领下,携手新疆文化和旅游厅、新疆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众多单位及地方相关部门共同举办,目的在于将优质文化资源输送至基层,激发群众自办文化的活力,满足各族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一支村舞,万种风情!新疆 70 年变迁藏在各族群众的舞步里。此次大赛亮点纷呈,多个优秀节目斩获殊荣。塔城地区选送的《丰收欢歌》荣获最佳表演奖,克州的《美丽的家乡》、阿克苏地区的《卖酸奶的姑娘》、博州的《泉韵》等作品获评最佳节目奖。这些节目均源于生活,各族群众用熟悉的形式将家乡美、生活甜、民族情搬上舞台,既有原生态的质朴张力,又有传统与现代的创新融合。


一直以来,新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通过大赛引入“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将文化服务精准输送到基层,从社区广场到乡村舞台,从传统“戏曲+非遗”到现代歌舞,逐步形成了独具新疆特色的群众文化生态。


在11月8日至9日的乌鲁木齐巡回演出中,42支入围决赛的舞蹈队已率先在天山万科、经开万达、会展吾悦广场带来9场精彩表演。众多“舞林高手”在各具特色的音乐中,怀揣满腔热忱、踏着欢快的舞步,依次亮相舞台,展现出优雅活力的身姿,颠覆了人们对“乡村舞蹈队”的固有看法。他们共同演绎的不仅是一段舞蹈,更是团结一致、和谐共融、奋发向前的文化力量。


这些作品,不仅凝结了参赛者辛勤排练的每一滴汗水,更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充满憧憬。“谁说村舞蹈队只有中老年人?我们年轻人也爱跳!”霍尔果斯市“国门石榴籽”文艺志愿者服务队领队根・帕古交的话语,道出了新时代乡村舞者的心声。


这支由多民族组成的“老牌劲旅”,队员年龄介于23至39岁,涵盖个体经营者、社区工作者、大学生等群体,他们带来的《国门舞韵》节奏明快、活力四射,展现了边境小城青年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新疆温泉县哈日布呼镇文化站的舞蹈队以《泉韵》之舞艳惊四座,其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引得观众掌声连连;81岁高龄的“网红”舞者爱麦尔・热孜,以矫健的舞步颠覆了“乡村老人舞姿不时尚”的旧观念。


来自新疆库车市牙哈镇的舞蹈队创作了《丝路舞韵》,灵感汲取自龟兹壁画的韵味,与现代舞蹈技艺交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样的文化活动形式充满感染力与参与感,将文化艺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使广大民众身临其境,乐享其中。


优秀的群众文化作品,不仅要具备艺术感染力,更需兼具社会责任心。巡演与展演中,各支队伍将地域文化、生活场景与民俗特色融入舞蹈,或豪迈奔放,或优雅婉约,或温馨动人,呈现出多元鲜活的艺术表达。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文化馆乡镇文艺队的《高原雄鹰》,以骨笛伴奏和雄鹰般的舞姿,展现帕米尔高原农牧民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的《茶香幸福家》,将盖碗茶的清香与稻田丰收的喜悦融入舞步,诉说着乡村产业发展的幸福故事;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的《油我正青春》,通过采油机工作音效与舞蹈结合,再现了“铁人”精神与新时代油田的科技赋能,献礼新疆成立70周年与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


以此次舞蹈大赛为契机,同步推进文化活动项目发展,既组织优秀舞蹈队伍进社区、进乡村巡演,让舞蹈艺术走进更多居民生活,也加快落实新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场群众舞蹈盛宴不仅线下精彩纷呈,线上热度更是持续攀升。


“嗨来麦斯”的旋律从田间地头跃入云端,抖音话题挑战赛吸引近1万条视频参与,播放量破1.9亿次,各级媒体“大屏小屏” 联动,县乡政务号深入村镇,让每一个旋转的舞步都成为新疆幸福和谐的生动注脚。


展演当晚,在温馨的灯光下,《我们村的舞》回顾片缓缓展开,以其满载的温情感染着每一位观众。紧接着,《我们新疆好地方》揭开了演出的序幕。四个篇章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新疆70年的辉煌历程与各族人民的幸福时光,更传递了新疆以更加包容开放、锐意进取的姿态,迎接四海宾朋的坚定决心。文化的自信与自豪,如同种子般深植于人民心田。如今,“新疆大舞台”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传播新疆文化的使者。


从舞者轻盈的舞步到音乐悠扬的旋律,从乡愁满溢的风土人情到时代精神的激昂赞颂,每一件参赛作品都深深植根于生活的沃土,承载着文化的深厚底蕴。“‘我们村的舞’不仅是文化润疆的具体体现,更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助力。”新疆文化馆馆长周文亮表示,未来这项活动将继续作为文化纽带,让各族群众在舞步中同心同行,共绘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的美好画卷。

(中国日报 记者:毛卫华 实习生:马倩妮)

来源:中国日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日报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日报网
网站及本账号运营主体为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365512文章数 3910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