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石谷解意外走失在迷雾中,救援队出动1116人次,搜索范围从方圆200米扩大到30公里,耗时长达53天,终于在山涧找到了男孩遗体,这便是发生在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的石谷解男童遇难事件,也是福建近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救援行动。
![]()
石谷解是福建莆田境内的最高峰,主峰海拔1803.3米,因为山顶有三块特殊的大石头,因此也被叫做“三崖倚”,这座山属于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山中植被覆盖率高达92%,荆棘密布,地形复杂崎岖,山区存在多处溶洞和沟壑,暴雨后,山涧水流湍急,成年人行走都十分困难,并且由于石谷解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山特点,昼夜温差非常大,山顶的天气变化也非常快,一天内晴天、阴天、大雾轮番切换,非常容易引发失温风险,一旦起山雾,能见度极低,也及容易迷路,另外山区内还存在蟒蛇、虎头蜂等危险野生动物,更加剧了安全隐患。
然而这座野山在近年来却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很多登山爱好者自行开辟了一条徒步路线,起点在海拔1000米的溪头村,沿途攀爬高差约800米,全长8公里,登顶耗时2小时左右,但这条路并没有护栏和登山台,只不过是人为踩出来的一条宽不到1米的羊肠小道。
2025 年 5 月 4 日,8岁男孩邹某樽与两个哥哥在父母的带领下,准备趁五一假期爬一下石谷解,登山过程中还算顺利,一家五口上午九点出发,一路走走停停欣赏美景,在下午一点左右便抵达了山顶,当时邹先生还给小儿子邹某樽在山顶的大石头上拍了照片。
![]()
大概在下午2点左右,五人开始往山下走,然而下山的过程中,三个孩子活泼好动,走在前面速度很快,其中两个哥哥走在最前面,年纪最小的邹某樽跟在两个哥哥后面,邹氏夫妇则在最后面,就按照这样的队形一路往山下走,由于孩子脚步快,很快便跟邹氏夫妇拉开了距离,于是两人嘱咐三个孩子在山下的小卖部集合。
下午三点半左右,邹氏夫妇抵达海拔1200米的小卖部,却只见到了两个哥哥,邹某樽不见了踪影,询问两个哥哥也没有注意,此时两人顿感不妙,赶紧往山上找,一路找一路询问路人,据一波下山的游客描述,大概在两点半左右,他们曾在途中看见两个结伴的小男孩一路小跑下山,但并没有见到邹某樽,两人谢过路人后继续往山上找,又遇到了一拨人,其中一名游客称在两点20左右,他们确实看见了一个瘦瘦的,大概1.1米左右的小男孩,当时他正在独自一人下山,并且孩子可能是跑的有些体力透支,脸色有些苍白。在山上找了一个多小时仍不见邹某樽的踪迹,并且此时的石谷解已经逐渐开始起雾,邹氏夫妇赶紧报了警,下午四点半,警方及蓝天救援队紧急进山搜救,傍晚包括森林消防、民间志愿者、附近村民等
![]()
数十人在男孩可能失踪的地点附近展开地毯式搜索。然而随着夜幕降临,云雾四起,第二天凌晨还下起了雨,道路变得湿滑泥泞,严重拖慢了救援效率,于是救援队加大人手,继续扩大搜索范围,并动用了无人机、搜救犬、热成像等,但是由于持续的降雨,导致邹某樽留下的脚印和气味被冲刷破坏,更难寻找线索。更严峻的是,失踪时邹某樽只穿了一件短袖,山里夜间温度低至五六度,很容易出现失温症状,然而过了黄金72小时,还是一无所获,搜救人员没有放弃,继续加大投入力量,从5月8日至6月25日,参与人数达到了1116人次,搜索范围从核心区扩展至30 公里,覆盖永泰、德化等交界地区,模拟儿童行动逻辑寻找一切可能的路径,但依旧毫无线索,直到6 月 26 日傍晚,搜救人员在西苑乡与永泰县交界的山涧发现了一具儿童遗体,经过DNA 鉴定确认正是失踪53天的邹某樽,当时发现遗体的地点,距离走失位置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但实际路线却超过了5公里,并且还是在拖拉机土路旁的悬崖下,那么,邹某樽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呢?
根据推测,他大概率是为了抄近路追上前面的两个哥哥,拐进了旁边的野路,结果迷失在了浓雾中,才酿成了这场悲剧。
未开发的区域往往暗藏无数未知风险,生命只有一次,户外出行,切勿挑战危险,走不知名的野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