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传出消息,奔驰的改款长轴距E级轿车将会搭载吉利旗下的Flyme Auto车机系统。尽管奔驰方在竭力“挽尊”,声称是因为新一代MB.OS系统无法适配燃油车,才选择的吉利系统。那为何Flyme Auto系统就能做到燃油、混动、纯电“三栖”呢?
![]()
买就买嘛,没必要藏着掖着,毕竟买吉利技术的也不只一家。之前奔驰的全新燃油版CLA就已经采用吉利的2.0T发动机,也算是熟门熟路。从另外的角度,吉利之前大手笔投入智能座舱,又一次迎来了巨额回报,相当于又一次“赌”对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半推半就,奔驰的无奈与野心
作为老牌车企,奔驰一直坚持自主研发车机系统。2018年的拉斯维加斯CES展,就首次发布了MBUX系统。2020年升级到第二代,新增了触摸、滑动、声控、手势控制等操作方式,并提供指纹、面部、语音识别等生物识别科技。在当时来说,奔驰的车机系统并不差。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奔驰将MBUX系统升级到了第三代,依然与国内车机系统存在了代差。有不少人吐槽功能层级复杂、操作不够直观,还有人提到语音助手识别率低、指令理解偏差大,总之就是不那么好用,不如国内新势力。
作为豪华品牌领导者,奔驰显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而全新一代的MB.OS系统虽然耗费了重金打造,体验也未必能压倒其他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奔驰自然想寻求“外援”。
![]()
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吉利无疑是最好的合作伙伴。一来奔驰之前“买过”发动机,二来两者还在共同运作Smart,三来吉利本身也是奔驰的股东。相当于吉利卖系统赚的钱,会有一部分“回归”奔驰系统,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更关键的是,吉利为了这次合作真的是撒费苦心。不是简单的将吉利系统移植到奔驰,而是针对奔驰品牌的特点做深度定制,包括自定义桌面、手势操作、小窗模式等交互功能。
![]()
而且 “无界互联”功能也做了拓展,车主只要打开手机导航或者听歌,可以自动切换到车机屏幕继续指引。而且是适配绝大多数手机品牌和型号,目前市面上只有少数几个品牌能做到这一点。
对奔驰来说,一旦加入Flyme Auto,将立即在智能座舱领域重新取得领先,这样的诱惑属实无法抵抗。而且以两者一贯的合作来看,吉利大概率给了一个“友情价”,何乐而不为呢?
(2)技术输出“上瘾”,吉利再尝甜头
这并非吉利的第一次技术输出,相比其他车企对于核心技术的严防死守,吉利似乎非常乐意帮助竞争对手。在整车架构、混动与电动技术、智能网联等多个核心领域,都曾经进行技术输出。
![]()
最典型的就是与雷诺的合作,2022年,雷诺面向韩国市场开发的科雷傲(参数丨图片)就是基于吉利 CMA 架构打造,很多人调侃是星越L的“换壳车”,在当地大获成功;2025年,双方将合作拓展至巴西市场,吉利作为技术输出方提供了先进混动技术。双方还合资成立了动力总成技术公司 Horse,该公司燃油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的核心技术也都是来自吉利。
2025年吉利与阶跃星辰携手,向全球开发者开源了阶跃 Step 系列多模态大模型,包括300亿参数量的Step-Video-T2V视频生成大模型,以及行业标杆级的Step-Audio 语音交互模型,这个动作大大推动了全行业AI技术的应用升级。
![]()
吉利研发的CMA、SEA等全球架构,不仅支撑吉利自身多款车型,做到了技术全球化复用,也是丰田等国际车企及百家科技初创企业的协同研发基础。吉利瑞典研发中心发明的“十宫格门槛梁” 设计、“第三吸能盒” 专利等全域安全技术,也被多个全球汽车品牌采纳。
![]()
如今的吉利,仅三电业务、技术授权等相关的“技术增值”收入就在几百亿的规模,是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从结果来看,吉利通过这些动作缓解了自身研发压力,又强化了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话语权。
除了这次的Flyme Auto上车奔驰外,吉利最近也给“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做了完整的法规申报,甚至可以适配欧洲严格法规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从吉利一贯的布局来看,这既是为产品出海打基础,也是为了后期做智能驾驶技术的输出。
(3)厚积薄发已成定律?
当然了,看似“举重若轻”的吉利,背后的努力其实远超一般人的想象。以Flyme Auto系统为例,很多人以为吉利就是收购了魅族,整合了对方在手机领域的系统经验和审美,然后一鸣惊人。
![]()
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为了这一天,吉利从2019年就开始研发芯片,组建了千人团队。挖来了大批英特尔、高通等国际芯片巨头的资深专家,每年在芯片领域投入超100亿元。在那个大部分国内厂商还聚焦于28纳米至12纳米制程时,吉利直接挑战7纳米制程芯片,对标高通的主流产品。
过程自然是很艰难的,整整四年的时间,历经流片、车规认证、车型导入验证等多个复杂环节,还掺杂车型适配调试。等到龙鹰一号正式问世,已经是2023年。光芯片研发就这么难了,还有跨界做车机系统,还要做到行业一流,有几个企业愿意承担这样的压力和投入?
![]()
包括银河品牌的崛起也是这个逻辑,在此之前吉利的电动化进程总是饱受质疑。很多人觉得,在对手开始攻城拔寨时,单靠一个极氪是否独木难支。但吉利通过多年的积累,终于打造出了银河品牌这个大杀器,然后就是成为最快达成百万销量的新能源品牌,率先实现年销破百万。
在吉利这里,从来都是好饭不怕晚,因为前期已经做了足够多的积累。
(4)功夫拍案
今年9月,吉利发布了Flyme Auto 2车载系统,也意味着该系统进入第二代发展阶段。在此之前,第一代Flyme Auto已完成9次版本迭代,OTA次数超40次,覆盖吉利、银河、领克等品牌的28款车型,用户数量超140万。
再加上这次奔驰伸过来橄榄枝,可以说吉利投入Flyme Auto系统已经大获成功。可能未必收回了前期成本,但前景一定是广阔的。
有人说吉利是又一次“赌”对了,跟当年大手笔投入研发Drive-E总成一样。现实情况是,当一家企业将厚积薄发当成“传统艺能”,或许只是造车方法论的胜利。愿意付出更多的企业,取得更多的成功,这不是非常公平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