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统派立场大变!郑丽文参加活动遭围攻,怒批蔡正元比台独危害更大

0
分享至

马场町纪念公园的土丘上,“人民忠魂”四个大字格外醒目,郑丽文献上的花圈静静倚靠在一旁,这场普通的追思活动意外成为台湾政坛的风暴中心。

“我是中国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在11月8日的“秋祭”活动现场直言不讳。她的出席引发了蓝绿阵营的共同抨击,民进党迅速给她扣上“红帽子”,而国民党内部保守派则批评声浪更大。



与此同时,民众党主席黄国昌也急忙与她切割界限。这场关于历史记忆的追思活动,意外揭开了台湾政治最深层的伤疤。

秋祭现场:台湾民众高喊“我们都是中国人”

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11月8日的清晨,一场名为“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追思慰灵大会”的活动如期举行。上百名岛内各界人士齐聚公园内那座象征性的土丘前,这里曾是上世纪50年代的刑场。



追思活动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两岸同心 振兴中华”为主题。台湾青年代表陈竹音宣读祭文时声音哽咽:“安息吧,死难的同志,你们的理想终将在两岸统一的进程中得到实现。”现场民众随后自发喊出“两岸一家亲”、“我们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口号。

郑丽文向遇难者敬献花圈后表示,台湾历经长年戒严,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让历史重见天日。她批评民进党执政下,“威权的幽灵、钳制言论自由的幽灵再次笼罩台湾”。

“必须牢记历史教训,坚定地和真相站在一起。”郑丽文说,促进两岸和解、还原历史真相,为政治受难者平反,是一条必须走的路。



马场町纪念公园位于台北万华区青年公园旁,如今是市民休闲的热门去处。然而上世纪50年代,这里是国民党政权枪决“政治犯”的刑场。2000年,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与台北市政府协商,将当年牺牲者血染的土壤聚集做成纪念土丘。

据互助会提供的数据,从1949年12月1日起至1954年底,被捕且判处死刑者约有3至4千人,判处有期徒刑者近万人。这些受难者包括“投入革命行列的共产党人、同情者,对政治不满的人士,以及党政机关中被认定有安全问题的官员和军人”。

白色恐怖时期的受难者许多是怀抱社会主义信仰的红色青年。在日据末期,许多台湾有志之士保持民族气节,不少青年奔向祖国大陆抗日。台湾光复后,由于对国民党政府失望,大批青年志士加入中共地下党。



台湾“四大才子”吕赫若、郭琇琮、许强、吴思汉无一例外成为地下党员。他们追求的是社会主义理想,而非“台独”。

政治风暴:郑丽文为何成为众矢之的?

郑丽文参加“秋祭”之所以引发巨大争议,源于她对历史的态度与当下台湾的政治正确相悖。她敢于承认“白色恐怖”受难者是红色烈士而非“台独”斗士,这直接挑战了民进党构建的历史叙事。

近年来,绿营通过大量影视作品歪曲“白色恐怖”历史。这些作品全面回避历史真实脉络,引导观众误以为受难者只是一群读泰戈尔诗集的“文青”,或单纯带着对“普世价值”憧憬的理想主义者。



民进党利用“转型正义”将历史工具化,把为祖国牺牲的红色烈士包装成“民主斗士”,服务于“台独”政治。郑丽文的行动直接瓦解了这种叙事,因而遭到绿营疯狂“抹红”。

在国民党内部,郑丽文同样面临保守派压力。前民意代表蔡正元等人批评她“亲中”,甚至指责她在“秋祭”追思吴石等“共谍”是背叛行为。郑丽文则反击,指出这种固守反共立场的行为比“台独”危害更大。

郑丽文的政治轨迹本身就是一个传奇。1969年出生于台北的郑丽文,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后获得美国费城坦普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郑丽文曾是民进党籍“国大代表”。1996年,她当选民进党籍“国大代表”,1999年任民进党“国大”党团副总召集人。然而,2002年因在节目中批评民进党官员,被开除党籍。

2005年1月,经连战和林丰正介绍,郑丽文加入国民党,同年2月出任文传会副主委兼发言人。她成功地策划了以“二·二八起义”幸存者为主的访谈,驳斥了民进党将“二·二八起义”歪曲为“台湾人不满国民党外来政权”的荒谬言论。



具有明星气质的郑丽文改变了国民党在民众中呆板严肃的形象。她曾以杨八姐造型亮相,也穿过超短裙为连战跳舞,使国民党显得更加亲民。

历史对比:马英九也曾参加秋祭

郑丽文并非第一个参加“秋祭”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曾多次参加类似追思活动。他在台北市长任内,于1999年出席“春祭”,1998年、2003年、2004年参加“秋祭”。



2005年8月就任国民党主席后,马英九同年10月再度参加“秋祭”,并强调“白色恐怖的悲剧历史源自国共对立,而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是国民党责无旁贷的使命”。

马英九当时表示,“两岸应该朝向和平而非对立、和解而非结怨的方向走”。那时正值连战“破冰和平之旅”访问北京,两岸和解氛围浓厚,民进党尚未形成所谓的“转型正义”史观。

二十年过去,台湾“去中国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弥漫,郑丽文在如此气氛下“逆行”,自然遭到绿营和蓝营内部保守派的共同围攻。



郑丽文面临的争议反映了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中的困境。国民党籍高雄市议员王耀裕曾指出,“不管每次谁当选新主席,民进党都会把国民党的‘亲中’路线扣上红帽子”。

王耀裕认为,两岸关系是重中之重,只有“两岸和平共存、共同努力发展,不要有武力攻台”,才有办法好好发展经济。他建议郑丽文要走遍全台县市,依据各地不同需求给予帮助。

国民党需要确立清晰的两岸论述。郑丽文在参加“秋祭”时的行动,可视为她对两岸关系的一种表态。她强调还原历史真相,促进两岸和解,这与国民党内一些仍固守反共立场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民进党的“抹红”战术,郑丽文需要展现智慧化解。一方面要坚持两岸和平发展的路线,另一方面也要应对党内保守派的压力。

未来展望:历史真相与两岸和解

随着真相浮现,台湾曾经有过的红色岁月不再是禁忌话题。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在大陆热播后,相关话题传播到台湾,让不少民众意识到“白色恐怖”受难者并非“台独”斗士。

历史真相成为连接两岸的纽带。郑丽文参加“秋祭”追思活动,在“去中国化”氛围浓厚的当下,具有特殊意义。她的行动成为瓦解“台独”史观、打破台湾政治禁忌、重启两岸和解讨论的关键一步。



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总会长周弘奇在秋祭致辞中指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坚持向着两岸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奋勇前进,是对先烈英灵最好的告慰。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从大陆发来的祭文写道:让我们继承先烈遗志,胸怀国之大者,共遏“台独”冒险,共推统一大业。如此,则先烈瞑目,生者无憾,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马场町的土丘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那位在秋祭活动现场朗读祭文的青年代表陈竹音说:“你们的历史终将成为台湾青年觉醒的催化剂。”随着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开始追问历史真相,郑丽文此次引发的风波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台湾的未来,终究要由人民共同书写。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军机Talk
军机Talk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81文章数 1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