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从工地寄来一件旧军大衣,父亲穿上总说硌得慌,我剪开内衬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人跟人之间的那点情分,有时候就像一件旧衣裳。有的人,嫌它款式老了,颜色旧了,穿出去丢人现眼,就把它扔在箱子底,再也不想多看一眼。可有的人,却把它当成宝贝,天一冷,就拿出来,把里面破了的洞缝得结结实实,生怕漏进去一点风。

你以为那只是一件不值钱的破烂,可只有当你真的拿起剪刀,把它一层一层剪开来,你才能看到,那粗糙的内衬里面,藏着的,是一颗用最笨拙、最沉默的方式,小心翼翼包裹起来的,滚烫得能灼伤人的心。

01

深秋的一个下午,风刮得很大,卷着地上干枯的桐树叶子到处跑,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像是谁在不耐烦地翻着一本厚厚的旧书。周霞开着她的那辆白色小轿车,从灰尘仆仆的城里回到了乡下的娘家。

她提着给父母买的几盒无糖点心和一箱低脂牛奶,刚一脚踏进那个熟悉的、用泥巴糊起来的院子,就正好碰上了村里的邮递员。邮递员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车后座上驮着一个巨大的、用黄色蛇皮袋包着的包裹,正费力地往院子里拖。



“是周伟寄来的!”母亲王桂香看到包裹上那歪歪扭扭的字迹,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她连忙放下手里正在摘的豆角,小跑着迎上去,接过那个沉甸甸的包裹。她手脚麻利地从屋里找来一把生了锈的剪刀,“刺啦”一声就划开了蛇皮袋。

包裹拆开,里面露出来的,是一件叠得还算整齐的旧军大衣。

那大衣的款式很老旧了,就是八十年代电影里最常见的那种,厚重,笨拙。颜色也因为洗了太多次而有些发白,上面还有几块已经浸入布料纤维里的、颜色更深的油渍。周霞凑近了闻了闻,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机油和尘土混合在一起的、属于工地的味道。

周霞一看就皱起了眉头。她觉得这个比自己小七岁的弟弟实在太不上心,也太不懂事了。给家里寄东西,也不知道买件新的、像样点的。现在这个年代,谁还穿这种又笨又重的破玩意儿?

坐在院子里那把老旧藤椅上晒太阳的父亲周根生,也只是抬了抬眼皮看了一下,没说什么。但那双浑浊的眼睛里,也明显地透着一丝失望。他这辈子,最引以为傲的,是那个在部队里表现优异、最后却因公牺牲了的大儿子周强。对于这个高中都没读完,常年在外面工地上打工的小儿子周伟,他心里总是有那么一股子“恨铁不成钢”的火气。

母亲王桂香在一旁赶紧打圆场。她拿起那件大衣在自己身上比划了一下,笑着说:“哎呀,老二也是一片孝心嘛。这军大衣厚实,挡风,比城里卖的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羽绒服强多了。你爸正好那条老寒腿,冬天穿上这个,肯定能护着点。”

周霞没理会母亲的这些话。她心里憋着一股无名火,走到院子角落,直接就拨通了弟弟周伟的电话。电话一接通,她就没好气地开了口,语气里充满了城里人对乡下亲戚的那种不耐烦的责备。

“周伟,你现在可真出息了啊!就给你爸寄这种破烂玩意儿回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外面捡破烂呢!你哪怕花点钱,去商场里买件打折的羽绒服呢?也比这强啊!这衣服穿出去,你不嫌丢人,我们还嫌丢人呢!”

电话那头,是嘈杂的、机器轰鸣的声音,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工地中央。周伟只是沉默地听着姐姐机关枪一样的数落,过了好半天,才用一种很闷很闷的声音,低低地挤出来一句话:“姐,这个……暖和。”

然后,他就匆匆地挂了电话,像是怕再多说一句,就会被那边的噪音吞没一样。周霞听着电话里传来的“嘟嘟”忙音,更加生气了。她觉得弟弟这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是彻底的破罐子破摔了。她把手机往口袋里一塞,决定再也不管这摊子烂事了。

02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北风刮在人脸上,像用小刀子在割一样。父亲周根生的那条老寒腿又犯了,一到晚上,就疼得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嘴里哼哼唧唧的,像只受伤的老猫。

母亲王桂香心疼老伴,就把周伟寄回来的那件军大衣从箱子底翻了出来,给父亲穿上。她一边给父亲系着扣子,一边嘴里念叨着:“你穿上这个试试,又厚又重,肯定能护着点腿,兴许能好点。老二在外面也不容易,这是他的一片心。”

父亲嘴上虽然老大不情愿,嫌弃这衣服又旧又难看,但还是半推半就地穿上了。那件大衣又大又长,套在他那因为常年劳作而变得瘦小的身上,显得有些滑稽,像个偷穿了大人衣服的小孩。

他穿上后,在院子里一瘸一拐地踱着步,嘴里却一直嘟囔,说这大衣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穿着总觉得“硌得慌”,尤其是后背和两个肩膀那几块地方,像是塞了几块小石子一样,躺下睡觉的时候尤其难受,翻个身都觉得硌得骨头疼。

周末,周霞又开着车回了趟家,给父母送些过冬的煤炭。一进院子,就看到父亲穿着那件笨重的旧军大衣,像个被套在麻袋里的稻草人。他正拄着根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木棍,在院子里一瘸一拐地晒着太阳,嘴里还抱怨着大衣硌人,害得他昨天晚上又是一夜没睡好。

周霞心里的那股火气“蹭”地一下又上来了。她觉得弟弟这片孝心献的,简直就是在添乱。她走过去,没好气地说:“爸,早就跟你说了别穿这破玩意儿,你就是不听!你看,现在又不舒服了吧?好心办坏事!”

她伸出手,在父亲抱怨的那几个地方上手摸了摸,确实能隔着厚厚的棉花,摸到内衬里有几个硬邦邦的、不规则的小硬块。她以为是这件旧大衣里的黑心棉没处理干净,或者是当年缝制的时候,不小心把什么碎布头、小石子之类的杂质给缝进去了,心里对弟弟的那份不满和鄙夷,又加深了一层。

她当即就要把父亲身上的大衣给脱下来,说要把它扔到灶膛里烧了,改天就去城里最大的百货商场,给父亲买一件最好的、上千块钱的羊绒大衣。

父亲却像护着宝贝一样,固执地护着身上的衣服,不让她脱。“再硌人也是你弟从那么远的地方寄回来的,是一片心意。扔了像什么话。”

母亲王桂香也在一旁劝她:“霞啊,你别这样。东西是好东西,就是可能做工糙了点,不碍事的。你弟弟在外面也不容易。”

一家人因为这件硌人的军大衣,又一次闹得有些不愉快。周霞气得饭都没在家里吃,开着她那辆干净的小轿车,又回了城里。她觉得,自己和这个家,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根本说不到一块儿去。

03

周霞心里憋着一股气,回到城里的家里,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她决定,一定要给那个不争气的弟弟好好地“上上课”,让他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孝顺。

她找了个借口,又给周伟打了个电话。她谎称要给老家拉宽带,需要登记所有家庭成员的信息,让他把身份证复印件用信封装好,寄回来。其实,她早就自己掏钱给父母把宽带安好了,还买了个二手的电脑。她只是想拿到弟弟的身份证信息,然后托在银行工作的老同学,查查弟弟这几年在外面到底挣了多少钱,是不是真的就抠门到只舍得给亲爹买一件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旧大衣。

几天后,她收到了周伟寄来的信封。信封很薄,里面除了那张身份证复印件,还掉出来一沓被折叠得整整齐齐的、薄薄的纸张。

周霞疑惑地打开一看,竟然是一沓厚厚的银行汇款单回执!



这些汇款单的时间跨度是最近的三年,收款人的名字,是一个她完全不认识的、叫“孙秀娥”的陌生女人的名字。每张单子上的金额都不小,有五千的,也有一万的。周霞粗略地算了一下,这林林总总加起来,竟然有十几万之多!

周霞的第一反应是极度的愤怒和鄙夷。她觉得,自己终于破案了!她这个不争气的弟弟,不是没钱,也不是天生抠门,他是把这些年在工地上流血流汗挣来的血汗钱,都花在了外面的野女人身上!所以他才只能寄一件破烂大衣回来敷衍父母。

这个发现让她气得浑身发抖,感觉自己的脸都被这个弟弟给丢尽了。她攥着那些汇款单,连夜又开着车,像一阵风一样杀回了娘家。她把那些汇款单狠狠地摔在正在厨房里和面的母亲面前,大声质问道:“妈!你看看你那个好儿子干的好事!他在外面养着女人,把钱都给了狐狸精,就寄一件破烂回来打发我们!你还整天在我面前护着他!”

母亲王桂香看到那些汇款单,脸上的血色瞬间就褪尽了,变得煞白煞白的。她的嘴唇哆嗦着,眼神慌乱地躲闪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一个劲儿地抹着眼泪。

就在周霞以为母亲是早就知情,还在包庇弟弟,准备大闹一场的时候,她无意中瞥见了其中一张汇款单的“附言”一栏。那一栏里,用黑色的圆珠笔,写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像是小学生才会写的字。

当她费力地凑过去,辨认出那几个字,并且下意识地,将收款人那个有些熟悉、但又一时想不起来的名字,和自己脑海深处的一段记忆联系在一起时,周霞的大脑“嗡”的一声,像被一道惊雷劈中一样,整个人都震惊了!一个被她刻意遗忘了很久的、关于大哥周强的悲伤记忆片段,猛地浮现在了她的脑海中!

04

那张薄薄的汇款单附言一栏,用已经有些晕开的圆珠笔墨水,歪歪扭扭地写着五个字——**“周强哥的抚恤金”**。

而收款人“孙秀娥”这个名字,周霞也终于想起来了。那是当年,她大哥周强在部队里牺牲时,那个和他一起牺牲的、同一个村的战友的遗孀的名字!

周霞终于全部想起来了。

她大哥周强牺牲的时候,部队里按照规定,给了三万块钱的抚恤金。在那个年代,三万块钱是一笔想都不敢想的巨款。当时,父亲周根生悲痛欲绝,他抱着大哥的骨灰盒说,这钱是儿子的卖命钱,谁也不许动,要留着给大哥“娶媳妇”,给他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冥婚。

可是后来,周霞和母亲却发现,那笔用红布包了一层又一层的抚恤金,不翼而飞了。父亲以为是当时只有十几岁、正处于叛逆期的周伟,偷去镇上的游戏厅鬼混、花了。他把周伟吊在家里的房梁上,解下自己的皮带,狠狠地打了一顿。

周伟被打得浑身是血,皮开肉绽,却咬着牙,一声都不吭,一个字都不肯解释。

从那以后,父亲和弟弟之间的那道看不见的心结,就彻底结下了。父亲觉得这个小儿子烂泥扶不上墙,是个没良心的小偷。而周伟,也在高中没读完之后,就一声不响地,背着个破包,跑出去打工了,一去就是十几年,很少回家。

现在,看到这些汇款单,周霞在一瞬间就明白了所有的事情。

当年,根本就不是周伟偷了那笔钱。是他,这个只有十几岁的、沉默寡言的少年,用他自己的方式,把大哥用命换来的那笔钱,连同他这些年在工地上搬砖、扛水泥挣来的所有血汗钱,一笔一笔地,全都寄给了大哥那位同样牺牲了的战友的家属。

母亲王桂香看着那些汇款单,再也忍不住,蹲在地上,泣不成声。她终于道出了那个在她心里埋藏了十几年的、沉重无比的秘密。

当年,是她,在去部队领取大哥遗物的时候,看到了那个同样前来领取丈夫遗物的、年轻的孙秀娥。她看到那个女人抱着一个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哭得死去活来。她一时心软,不忍心看着那对可怜的孤儿寡母以后的日子没着没落,就把那笔抚恤金,偷偷地,全都塞给了对方。

这件事,她瞒了所有人,也让自己的小儿子周伟,替她背了十几年的黑锅,替她挨了那顿足以让他记恨一辈子的毒打。

她哭着对周霞说:“你爸那个牛脾气,我要是当时说了,他能把我打死。我没想到……我真的没想到,你弟他……他当年竟然都知道,还……还替我扛了这么多年……”

05

这个迟到了十几年的真相,像一块看不见的、千斤重的巨石,狠狠地压在了周霞的心上。她对自己这些年来,对弟弟的那份鄙夷和冷漠,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入骨髓的愧疚。

她再去看那件被她嫌弃地扔在墙角的、硌人的旧军大衣,心情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那上面每一块油渍,都像是在嘲笑着她的势利和无知。

晚上,父亲周根生的老寒腿又疼了起来,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嘴里一个劲儿地哼哼着,还抱怨着要是穿上那件大衣,肯定又硌得他一晚上都睡不着觉。

周霞看着父亲痛苦的样子,再想想那个远在千里之外、默默承受了十几年的弟弟,心里一横。

她走到父亲的床边,声音前所未有地温柔:“爸,你别动,我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硌人。我把它掏出来就好了。”

她从母亲那个放着针头线脑的笸箩里,拿来一把锋利的剪刀。她对着父亲抱怨得最厉害的那个肩膀的位置的内衬,小心翼翼地,剪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

她把手指伸进那个剪开的口子里摸索着,很快,她就掏出来一个不是石子,也不是什么棉花疙瘩的东西。那是一个用黄色的油纸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硬邦邦的小硬块。

她一层一层地,像是在开启什么神圣的仪式一样,剥开那层已经有些发脆的油纸。当最里面那层被揭开,露出里面的东西时,不只是她,连躺在床上的父亲和站在旁边的母亲,都凑过来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