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里莫名发冷?大概率过路仙借宅,记住门口洒两样东西可送走

分享至

“家宅不安,非鬼魅作祟,即仙家暂居。”

——《清稗类钞·异禀类》

古往今来,中国人对“家宅”的理解,从来不止于钢筋水泥。它是一方小小的宇宙,是气运的承载地。当家中突然出现异象,比如那种从骨头里往外冒的莫名寒意,老一辈人就会说:“这是有东西路过,借你家歇脚呢。”

这种“东西”,往往被民俗称为“过路仙”。

故事,要从老城区王家的那栋老宅说起。

王海清是王家老宅如今的户主,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家这栋朝南背北,装修得体,地暖也开到最足的房子,为什么最近总是透着一股阴冷。

那不是空调的冷,是一种带着说不出的“潮湿感”的冷。

他决定找个明白人看看。



01.

王海清的妻子李芳“啪”的一声,将温度计重重撂在床头柜上。

“第三天了!低烧,不退!”

李芳脸色苍白,裹着厚厚的羊绒被,却依然瑟瑟发抖。

王海清赶紧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

“这体温计是不是坏了?明明烧着,才37度5。”

他家的室温是26度,是南方湿冷天气里最舒服的温度。可李芳总说冷,说冷得骨头疼。

卧室的窗户是关得严严实实的。外面是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

李芳带着哭腔,气若游丝地说了句:“我总感觉……屋里有一股风,从地板钻上来的。”

王海清的心里“咯噔”了一下。

他想起一个细节。

最近晚上起夜,他总觉得脚底板冰凉,像踩在了一层薄冰上。

一开始他以为是自己年岁大了,肾气不足。

可是,连猫都有点不对劲了。

他们家那只最爱晒太阳的波斯猫,以前一天要换三四个窗台晒着,活泼得像个球。

现在呢?

猫咪蜷缩在客厅最暖和的沙发角落里,眼睛半睁不睁,时不时发出一种低沉的“呜呜”声,像是在警惕着什么。

王海清走到客厅,打开手机,在家族群里发了一条信息。

“老宅最近有点冷,谁知道附近有没有厉害的师傅,看个风水?”

他不是迷信的人,但这种“不讲科学”的冷,让他心里没底。

几分钟后,大侄子回了一个语音。

“二叔,您家那宅子是老地基了,别随便找人看。我给您推荐一个,不是风水师,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查事人’,专门查这种‘气场’的。”

02.

约好时间,“查事人”老梁来了。

老梁五十多岁,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没拿罗盘,没拿桃木剑,只提了一个老式帆布包,和一副黑框眼镜。



他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王海清把所有空调和地暖都关掉。

“我要感受‘原气’。”老梁慢悠悠地说。

屋子里静了下来。王海清和李芳,还有过来陪着的侄子,都大气不敢出。

老梁不说话,就这么在客厅里慢慢走着。

他的脚步很轻,像在丈量,又像在聆听。

他没有直接去卧室看“病着的”李芳,而是径直走到了厨房。

厨房的角落,是家里的一个老式立柜。柜子顶上堆着一些不常用的杂物。

老梁抬头看了一会儿,忽然伸手,摸了摸柜子顶上的墙壁。

“这里是阴面吧?”他问王海清。

“对,这是北墙。”王海清连忙点头。

老梁用指尖轻轻捻了捻墙灰,然后拿出来一个小小的、类似指南针的东西,放在柜子顶上。

指针轻微地抖动着,但没有指向任何方向,只是像被磁场干扰了一样,持续地、不规律地跳动。

老梁的眉头锁了起来。

“温度不对。”他开了口,声音有些低沉。

“这块墙,比外面要冷三度。而且,冷得有点‘干净’。”

王海清一愣:“冷得干净?那是什么意思?”

“冷分很多种,”老梁推了推眼镜,“水渍带来的湿冷,是‘腐’。风口带来的流冷,是‘动’。你这个冷,像是一块冰,凭空地、静静地摆在那里。”

老梁又去了卧室。

他隔着被子看了看李芳,没有靠近。

“病人是突然开始怕冷的,对吗?发低烧,总觉得身上有风?”

李芳用力地点了点头。

“症状是从卧室开始的,但源头,在门口。”老梁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判断。

03.

老梁带着王海清回到客厅,指着入户门。



“这扇门,平时是不是不怎么关严?”

王海清想了想,尴尬地笑了笑:“老宅子的门框有点松,老忘记上锁。有时候风一吹,会留个小缝。”

老梁叹了口气:“那就对了。你家,是‘借宅’了。”

他把“过路仙”的概念说了出来。

“过路仙,顾名思义,是路过的仙家,不是阴间的鬼魅。”

“它不是来害人的,只是借你家的‘气’来休整。但仙家之气,至纯至寒,普通人承受不住。”

“它借了你家的‘气’,就会把‘寒’留给你。”

王海清听得背后直冒冷汗。

“那……那要怎么判断?它还在家吗?”他急切地问。

老梁没有直接回答,他走到了李芳最常待的那个沙发边上。

他俯下身,轻轻地抚摸着那只蜷缩的波斯猫。

猫咪感受到他的靠近,没有起身,只是“喵呜”了一声,然后用力地、带着一种“吸气”的姿势,打了个喷嚏。

“看见没?”老梁直起身子,“动物比人敏感。”

“猫狗突然萎靡不振,不爱晒太阳,开始‘吸冷气’,就是征兆。”

“再看你家的花草。”

王海清这才注意到,客厅茶几上摆着的一盆绿萝,叶子竟然不正常地卷曲、发黄,好像突然缺水了一样。

“植物开始在暖气房里枯萎,水栽的植物根须开始变黑。”

老梁一字一顿地说:“它在借你家的生气,吸你家的‘暖’。”

王海清急了:“那赶紧请走啊!要请神送神吗?烧香拜佛?”

老梁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

“仙家,有自己的规矩。它们是‘借’,不是‘占’。你越是折腾,动静越大,它越可能觉得你是在‘挑战’。”

“送仙,要用‘凡’物。”

04.

老梁从帆布包里,拿出了两样东西。

第一样,是米。

不是普通的米,是那种带着淡淡褐色、没有经过太多加工的糙米。

“这是‘凡物之基’。”老梁解释道。

“仙家借你的气,不是图你家的荣华富贵。它们路过,图的是‘平’和‘静’。”

“而糙米,是万物生机的象征,是最平凡、最接地气的能量。”

老梁让王海清抓了一把米。

“你把它沿着你家房子的‘气口’,也就是正门外沿,轻轻地、匀称地撒一圈。”

“撒的时候,心里想一句:‘借住已满,尘缘已了,君请起程,勿留寒气。’”

王海清照做了。他走到门口,把门打开一条小缝,将米粒均匀地撒了出去。

米粒落在门槛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当米粒洒完的那一瞬间,王海清猛地吸了一口气。

他回头看向老梁,眼睛里充满了不可思议。

“老梁……我好像……不冷了?”

刚才那股渗透进骨髓的阴冷感,似乎一下子被“隔离”在了门外。

李芳也从卧室里走了出来,她穿着羊绒衫,脸色依然不好,但眼里的惊恐少了一些。

“我感觉,那股‘风’停了。”她喃喃地说。

老梁点点头:“糙米,是给仙家‘垫底’的,告诉它们,凡间自有凡间的规矩,你该走了。”

“但是,仙家要走,需要‘引路’。”

他从帆布包里拿出了第二样东西。

它被一张泛黄的、带着复杂纹路的粗布包裹着。

老梁将粗布慢慢打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