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温州金融监管分局对瑞安农商行开出165万元罚单——这个数字在银行业处罚案例中不算最高,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划开了农商行体系的陈年痼疾。
罚单直指两大核心违规:存贷款考核指标设定扭曲、关键统计数据失实。
表面看是技术性违规,实质暴露了区域银行在规模冲动与合规底线之间的长期挣扎。
瑞安农商行2024年存款余额973亿元,贷款规模730亿元,不良率0.79%——这些光鲜数据背后,藏着月末存款“一日游”、贷款分类魔术等灰色操作。
其实业内不少银行存在类似问题,某些客户经理为冲刺考核,甚至自掏腰包购买短期存款冲量,等考核期过后再全额转出。这种数字游戏不仅推高运营成本,更让金融数据失去参考价值。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罚单公示同期,瑞安农商行20万股自然人股权将在淘宝司法拍卖平台挂牌,每股定价3.8元,开拍时间为12月07日10时至2025年12月08日10时止。
一边是监管敲打,一边是股权流转,两件事看似独立,实则共同指向同一命题:区域银行的价值重估正在进入深水区。
如果把视角拉宽到温州地区同日处罚案例,监管的裁量尺度更显清晰:乐清农商行因信贷资金挪用、贷款分类失真被重罚360万元;永嘉农商行因员工行为管理漏洞被罚180万元。
![]()
横向对比可见,瑞安农商行的165万元罚款处于中位偏上水平——这暗示监管层对数据造假类违规的容忍度正在收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个人的追责力度。瑞安农商行风险合规部负责人万立仅被警告,而永嘉农商行的相关责任人却面临5万元个人罚款。
就在市场消化罚单信息时,瑞安农商行20万股股权以76万元总价挂牌拍卖。按3.8元/股计算,整体估值约28.8亿元,但截止2024年末,浙江瑞安农村商业银行的每股净资产约为人民币5.55元左右——与其1205亿元资产规模、10.88亿元净利润、相比市净率不足0.7。实际上今年10月,瑞安农商行也曾被拍卖股权,成交价为3.3元/股。
低估值背后是投资人对区域银行隐患的定价。该行2024年净利润增速仅1.3%,远低于营收11.93%的增幅,暗示盈利质量正在承压。更关键的是,0.79%的不良率虽然看似稳健,但一般而言农商行的不良认定标准往往比上市银行宽松,实际资产质量可能被低估。
165万罚单像一束探照灯,照亮了瑞安农商行报表之外的暗角。但更深层的启示在于:当中国金融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过去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模式正遭遇天花板。那些能率先完成合规内化、治理结构优化的区域银行,或许能在新一轮洗牌中抓住价值重估的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