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秋11月的上海,阳光正好,微风习习,正适宜赴艺术之约。早已成为申城艺术文化聚集地的西岸滨水之畔,这几天艺术氛围已相当浓烈——龙美术馆西岸馆、油罐艺术中心均同时启幕三大新展;西岸美术馆上新了颇具沉浸感、互动性的艺术项目《河流志:黄浦江》;西岸艺博会的道旗随处可见……今天,作为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重磅活动之一的第十二届西岸艺博会将随交易周启幕正式亮相,昨天下午率先开放媒体预览,比往年提早了半天。这是因为,本届西岸艺博会展示面积达历届之最,串联起长达5公里的五大场馆,预览全景,一天显然不够。
近200家全球优秀画廊、艺术机构及合作伙伴汇聚于本届艺博会,呈现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逾1000位横跨不同代际的艺术家佳作,共创全球艺术市场风向标。来自欧洲、亚洲和美洲的30家画廊首次参展。记者昨天在预展现场留意到,尽管一再扩容的展会“太费腿”,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近了。
![]()
西岸艺博会往年的主力场馆西岸艺术中心今年焕新,迎来超容量的“现场”单元,集结超过30件大型艺术装置,让观众直面艺术的“冲击”。进门处,木制骨架搭出一座车站,两幅巨大的油画悬挂其上,前面甚至摆放着一张长椅,这是中国艺术家陈栋帆带来的作品《双向候车厅·等待∞》。在这位艺术家看来,绘画是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精神凝结的痕迹,他其实在以作品将时间概念用等待来加以呈现。一堵泛着涟漪的白墙,是意大利艺术家劳瑞斯·切克尼为此次艺博会现场定制的作品《壁波振动》,以墙面为载体,模拟声波影响下的水纹效果。每一片波纹都是通过电子技术制成的聚酯树脂,无缝融合于墙面中,看得观众惊叹连连。
![]()
首次参展的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带来宛如乐园的特别项目“游艺之间”,邀请13位驻地艺术家带来织物装置、绘画、影像等多元艺术形式。其首席执行官卡洛·乔达内蒂向记者坦言:“上海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艺术之地,整体呈现出颇具活力的国际艺术景象。我们热爱上海,因为这个城市带来的能量,特别是为我们艺术家带来的能量。”来自纽约的保拉·库伯画廊特别选择将国际知名雕塑家马克·迪·苏维洛的几件雕塑作品带到这里。该画廊亚洲区总监庄楷告诉记者,马克与上海有着特别的缘分:他上世纪30年代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意大利人,他8岁以后去了美国;西岸美术馆门前的大型公共雕塑《拥抱》也是他的作品。“马克现在90多岁了,他心心念念回到上海,我们这次终于将他的作品带回来了!”庄楷认为,上海的艺术氛围相当活跃,在南京、杭州等地一并形成带动效应,“大家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好奇心很高,需要我们带来越来越高质量的项目”。
![]()
除了缤纷的全球艺术佳作,在本届艺博会上,人们还能随时与鲜活的艺术现场偶遇。一座小木屋式的空间装置,为德国艺术家苏珊娜·库塔的最新个人项目“茅屋为秋风所破”。这是其作品在中国的首次集中呈现,而她本人竟然就坐在小木屋里偌大的工作台前,摆弄着缝纫机,现场进行一件编织作品的创作,引得观众纷纷围观。穿行于二楼展厅,只见陈列在过道上的三件椅子雕塑突然化身表演现场,三位表演者分别围绕适用于办公室、酒吧、家三种不同情境的椅子开启表演。尽管看得有些无厘头,人们实则不难感觉到其中传递的某种焦虑与不安。这场融合雕塑与功能性艺术的现场演出名为《三点一线》,旨在以黑色幽默般的方式引发人们对于当代都市生活的思考。
![]()
历届艺博会最为吸睛的“画廊”单元,今年移师全新的地标建筑——西岸国际会展中心,一座宝石形璀璨建筑。包括白立方、泰勒画廊、豪瑟沃斯、MDC画廊、常青画廊等全球最具代表性的顶尖精选画廊领衔回归。
尤其值得期待的艺术体验,今天将在西岸梦工场及一旁的船坞区域开启。这是本届艺博会“动态影像”单元呈现的20余位受邀艺术家的40余件新媒体艺术作品。届时,巨大的水幕化作银色画布,黄浦江成为天然的舞台,光影在焕新重生的工业遗迹中流动,将现实与虚拟交错成一场感官奇遇。
![]()
联动西岸5公里滨水生活岸线,今年艺博会让艺术、设计、大型装置、表演、动态影像等多元艺术形式与不同建筑空间及场域展开深度对话,不断拓展品牌边界,为海内外藏家、艺术机构及艺术爱好者构建了一个可感知、可体验、可持续的艺术生活城市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