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南北朝时期《史记》传播受到统治阶层的禁锢,世人对司马迁的评 价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司马迁相关文献,除《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 书》、班彪《史记论》、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丁廙妻《司马迁碑》外,零 星见于史书、杂记。在统治阶层看来,司马迁不仅“爱奇反经”[1],而且有作 谤书之嫌。王允认为汉武帝一念之仁,贻害无穷,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 流于后世”。[2]《三国志》载魏明帝与王肃讨论司马迁因怀恨贬汉武帝事。
南北朝时期,裴骃《史记集解》是关于《史记》的专著。此外论及司马迁的 文献依然零散。 唐代重视历史,是《史记》传播勃兴的开端,“《史记》的接受和传播发生 着由‘注多评少’到‘评多注少’,由抄本到刻本的嬗变。”
隋唐时期,以李世民为代表的统治集团倡导“以史为鉴”,《史记》传播方兴未艾,关于《史记》 的专著近二十部,现存仅有两部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此外诗歌、笔记、书信、奏议、策论、碑志中也大量相关文献。对司马迁的评论,或混杂于两唐书,或融于论《史记》人物单篇文章。
王绩《子推抱树死赞》 《荆轲刺秦王赞》《项羽死乌江赞》《蔺相如夺秦王璧赞》《陈平分社肉赞》《君 平卖卜赞》,陈子良《祭司马相如文》,褚遂良《故汉太史司马公侍妾随清娱墓 志铭》,卢藏用《吊纪信文》《纪信碑》《纪信碑阴》,李华《四皓赞》《隐者赞七 首》(留侯)《四皓铭》,李白《朱虚侯赞》,柳识《新修四皓庙记》,郑少微《悯 相如赋》,李翰《汉祖吕后五等论》,高参《汉高祖伪游云梦议》,权德舆《酷吏传议》,梁肃《四皓赞》《圯桥石表铭并序》,李观《晁错论》《项籍碑铭并序》《周苛碑并序》《吊汉武帝并序》,李程《汉文帝罢露台赋》,韦渠牟《商山四皓画图赞并序》,白居易《汉高祖斩白蛇赋》《叔孙通定朝仪赋》《李陵论》,李德裕《项王亭赋》《货殖论》《袁生以周勃为功臣论》,冯韬《汉文帝幸细柳营赋》, 谢观《汉以木女解平城围赋》《招李夫人魂赋》,王荣《汉父老留汉高祖赋》《四 皓从汉天子赋》,皮日休《汉斩丁公论》《周昌相赵论》《题叔孙通传》,陈山甫 《汉武帝重见李夫人赋》等,虽然没有直接体现对司马迁的评价,其所论人物 却与司马迁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王通《文中子》、魏徵《隋书·经籍志》序、颜师古《匡谬正俗》卷五、刘知几《史通》、权德舆《权载之 文集》、邱光庭《兼明》等论及司马迁。
诗歌创作方面,唐代已出现直接咏司马迁的作品,如牟融《司马迁墓》,宋之问《游禹穴回出若邪》,白居易《杂感》《读史五首》等。
此外,唐代类书的发展扩大了《史记》的接受范围。《初学记》 中涉及《史记》人物的内容有 182 条。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