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两部门: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买农房

官方: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买农房

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买农房

如何看待不允许城镇居民买农房

两部门: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买农房

0
分享至

两部门: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买农房

土地红线再明晰:两部门严禁城镇居民购农房,退休干部占地建房划禁区



“原以为花80万买的老宅子是养老归宿,没想到成了烫手山芋。”11月12日,浙江杭州的退休教师林建国站在安吉县某村落的青砖瓦房前,望着墙上“违规交易待处置”的通知,神情落寞。就在前一天,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联合召开的“三农”政策通气会明确划定两条刚性红线: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这则政策信号,让像林建国这样的购房者陷入焦虑,也为农村土地管理立下清晰的“禁区标识”。

此次政策通气会规格颇高,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魏莉华共同出席,释放出“严守农村土地底线”的强烈信号。会议强调,农村土地管理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权益,“两个不允许”是不可逾越的法律政策红线,在盘活闲置土地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对虚假宣传和无底线炒作坚决整治。



政策溯源:三年三强调,红线为何不断收紧?

凤凰网记者梳理发现,“两个不允许”并非突发新政,而是国家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持续强化的核心原则。早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明确画出“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禁止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的红线,此次两部门通气会是对这一政策的再次重申与执行细化。

时间线再向前追溯,2024年7月,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上任后首次新闻发布会便亮明态度:“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专属权利,非本集体成员无权取得或变相取得,不能以任何形式开口子、搞变通。”2025年1月,自然资源部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严格遵守“八不准”要求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不得以‘特殊资格权’‘村民决议’等名义,变相给退休干部等非集体成员分配宅基地”。

“三年三次重磅强调,背后是农村土地乱象的治理紧迫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向凤凰网记者分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部分城镇居民将农村宅基地视为“投资品”,退休干部凭借资源优势占地建房的现象也偶有发生,“这些行为不仅侵占农民利益,还可能导致耕地被违规占用,动摇粮食安全根基”。据自然资源部统计,2024年全国共查处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13.2万起,其中涉及城镇居民购地建房的占比达18%。



基层探象:违规交易的隐秘操作与治理困境

政策红线之下,违规交易仍存在隐秘的操作空间。凤凰网记者在河南、浙江等地农村走访发现,城镇居民购买农房多通过“以租代买”“合作建房”等方式规避监管,租期往往长达20年至70年,实质与买卖无异。

“我们一般不直接说‘买’,都签‘长期租赁协议’,一次性付租金。”浙江湖州某房产中介机构负责人李军(化名)向记者透露,当地一套带院落的农房“租金”通常在50万至150万元之间,中介会协助买卖双方伪造“集体组织成员证明”或通过“村民代持”方式办理手续。“之前有个退休干部想在山里建别墅,我们帮他找了个村民当‘名义房主’,实际出资和使用都是他本人,这种操作很常见。”

这种违规操作给基层治理带来难题。河南省某乡镇国土资源所所长王磊坦言,他们每年都会发现十几起类似案例,但执法难度很大。“一方面,交易双方往往私下签订协议,取证困难;另一方面,部分村民觉得‘房子是自己的,租给谁都行’,配合度不高,甚至为了利益隐瞒实情。”2024年,该乡镇曾查处一起退休干部占地建房案,当事人以“帮扶乡村建设”为名,占用集体土地1.2亩建私人会馆,最终房屋被拆除,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但土地恢复原状花了整整3个月。

农民权益受损是此类违规行为的直接后果。河南省兰考县村民张翠花就曾遭遇“农房被低价转卖”的困境,她2023年将老房以10万元“长期租赁”给一名城镇居民,对方却擅自将房屋翻新后以30万元转租。“我想收回房子,对方拿协议跟我闹,说我违约要赔违约金,真是有理说不清。”张翠花说,直到今年当地开展专项整治,她的房子才被依法收回。

政策解读:禁“买卖”不禁“盘活”,改革方向如何把握?

“很多人误解政策是‘一刀切’禁止城市人接触农村房产,这其实是误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红宇向凤凰网记者强调,政策禁止的是“购买”和“违规占地建房”,但鼓励通过合法方式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记者注意到,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此次两部门通气会也再次强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支持闲置住房盘活”。这意味着,城镇居民可以通过短期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利用农房,但前提是不改变宅基地所有权性质和农民的主体地位。

在江苏苏州、安徽黄山等地,合法的农房租赁和合作模式已初见成效。苏州市吴中区将村民闲置农房统一收储,改造为“乡村民宿”或“文创工作室”,村民按房屋面积分红,城镇居民可以通过租赁方式经营,但不得改变房屋结构和用途。“我租了两套老房改造成民宿,每年给村民付租金8万元,生意好的时候年收入能有30多万。”在苏州经营民宿的城镇居民陈女士说,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农民利益,也让城市人实现了“乡村梦”。

对于退休干部群体,政策并非禁止其回归乡村,而是禁止“违规占地建房”。张红宇解释:“退休干部如果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当然可以依法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如果不是,也可以通过租赁等合法方式居住,但不能利用职权或资源优势违规占地。”

落地保障:地方已行动,监管如何不留死角?

两部门政策吹风后,地方已迅速行动起来,出台具体措施落实“两个不允许”要求。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4月份就转发相关通知,明确提出“对城镇居民购农房、退休干部占地建房问题开展专项排查,建立台账,限期整改”;河南省5月份印发的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中,将“落实两个不允许”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

技术手段成为监管的重要支撑。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目前全国已建成“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宅基地申请、审批、流转全流程线上监管,卫星遥感技术也被用于实时监测农村土地利用情况,“一旦发现违规占地建房,系统会自动预警,执法人员能在48小时内到场核查”。

宣传引导同步推进。在湖北省潜江市,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乡镇政府开展“宅基地政策进万家”活动,通过村民大会、宣传栏、短视频等形式解读政策。“以前总有人来问‘能不能把房子卖给城里人’,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违法的,遇到中介推销这种业务还会主动举报。”潜江市某村党支部书记刘刚说,今年以来,村里已拒绝了5起类似的违规交易咨询。

专家建议,下一步还需完善配套措施,比如明确农房租赁的权利义务边界、建立纠纷调解机制、提高违规成本等。“要让农民知道自己的权利是什么,让城镇居民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让基层执法者有明确的依据,这样政策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周立教授说。

记者手记:守好土地红线,就是守好农民的“钱袋子”

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对农民而言不仅是居住场所,更是重要的财产权益,是抵御风险的“压舱石”。“两个不允许”政策的反复强调,本质上是为了守护农民的核心利益,维护农村土地制度的严肃性。

在采访中,不少农民告诉记者,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房子被忽悠着卖了,老了没地方住”。政策划出的红线,正是给农民吃下的“定心丸”。同时,政策也为农村土地改革指明了方向——盘活闲置资源不是“一卖了之”,而是要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于城镇居民和退休干部而言,向往乡村生活、参与乡村建设值得鼓励,但必须在法律政策框架内进行。农村的土地不是“唐僧肉”,任何试图突破政策红线的行为,最终都将付出代价。

守好农村土地红线,就是守好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守好农民的“钱袋子”,守好城乡融合发展的底线。这需要政府、社会、农民和城镇居民共同努力,让农村土地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而不是少数人的“私产”。

(文中林建国、李军、王磊等均为化名,部分信息综合自农业农村部公告、地方政府公开报道及专家访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放宽

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放宽

政知新媒体
2025-11-14 21:48:35
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一战永绝后患

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一战永绝后患

boss外传
2025-11-01 12:00:03
干练与松弛如何共存?深棕色背心搭瑜伽裤,小姐姐一看就是女强人

干练与松弛如何共存?深棕色背心搭瑜伽裤,小姐姐一看就是女强人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11 13:22:57
放弃库里,安德玛断臂求生

放弃库里,安德玛断臂求生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25-11-14 19:16:44
香港知名男星低调再婚,弃影从商做纸板生意,移居内地生活20多年

香港知名男星低调再婚,弃影从商做纸板生意,移居内地生活20多年

胡一舸南游y
2025-11-14 19:10:21
台独急先锋赖清德突然改口:两岸可以统一,国台办一句话戳破真相

台独急先锋赖清德突然改口:两岸可以统一,国台办一句话戳破真相

文史旺旺旺
2025-11-13 20:17:18
“诗与远方”圆梦,林高远/刘诗雯摘得全运会乒乓球混双金牌

“诗与远方”圆梦,林高远/刘诗雯摘得全运会乒乓球混双金牌

澎湃新闻
2025-11-14 23:34:28
27岁靠一首歌火遍全国,37岁高龄产子,和前夫离婚后如今她怎样了

27岁靠一首歌火遍全国,37岁高龄产子,和前夫离婚后如今她怎样了

冷紫葉
2025-11-13 16:37:48
原价1.8万的华为折叠屏,如今1折都不要!搭载麒麟9000芯片

原价1.8万的华为折叠屏,如今1折都不要!搭载麒麟9000芯片

闲搞机
2025-11-13 11:06:43
人心大快!小S被曝已没收入,节目嘉宾罢录,遭反噬代言全掉光

人心大快!小S被曝已没收入,节目嘉宾罢录,遭反噬代言全掉光

八星人
2025-11-14 10:47:02
经典黑白配还能这么穿?小姐姐的白背心黑瑜伽裤,成熟妩媚又舒适

经典黑白配还能这么穿?小姐姐的白背心黑瑜伽裤,成熟妩媚又舒适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10 13:44:01
全运会最新金牌奖牌榜15日赛程,山东一日无金,江浙狂飙紧追广东

全运会最新金牌奖牌榜15日赛程,山东一日无金,江浙狂飙紧追广东

天涯远行人
2025-11-15 01:40:20
4-1!550万人口小国沸腾了:世预赛7战全胜领跑!近乎直通世界杯

4-1!550万人口小国沸腾了:世预赛7战全胜领跑!近乎直通世界杯

球场没跑道
2025-11-14 09:00:30
刚威胁驱逐中国外交官,日本就收到"大礼":隐身无人机携歼20现身

刚威胁驱逐中国外交官,日本就收到"大礼":隐身无人机携歼20现身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1-14 20:35:41
游乐场里宝妈走光了自己却没察觉?这场景看着尴尬

游乐场里宝妈走光了自己却没察觉?这场景看着尴尬

没有偏旁的常庆
2025-10-31 07:20:21
死得绝望!摇滚女歌手阿珍离世,长得漂亮!遭座椅挤压,肋骨断裂

死得绝望!摇滚女歌手阿珍离世,长得漂亮!遭座椅挤压,肋骨断裂

鋭娱之乐
2025-11-14 13:51:56
美预言家朱迪再爆猛料:美日中命运已定,此岛将首遭灾

美预言家朱迪再爆猛料:美日中命运已定,此岛将首遭灾

心灵短笛
2025-05-15 15:12:03
官方披露:夏某受境外组织派遣,以“提供医疗援助”等名义为掩护,深入我西南山区,暗中搜集军事管理区数据

官方披露:夏某受境外组织派遣,以“提供医疗援助”等名义为掩护,深入我西南山区,暗中搜集军事管理区数据

鲁中晨报
2025-11-13 15:59:03
上海已确认:又一区发"房票"+15%补贴!市民期盼

上海已确认:又一区发"房票"+15%补贴!市民期盼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4 18:32:08
我业绩第一年终奖5000,同事摸鱼拿5万,我辞职走人后主管傻眼了

我业绩第一年终奖5000,同事摸鱼拿5万,我辞职走人后主管傻眼了

农村情感故事
2025-11-08 15:18:49
2025-11-15 06:08:49
热点追踪人
热点追踪人
热点追踪
6014文章数 332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本地
手机
时尚
家居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手机要闻

双11霸榜后再爆!iPhone17激活破1000万,Pro Max凭新造型占近4成

“羽绒服+半身裙”,混搭风太好看了!保暖又气质!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