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时深度丨自贸试验区应优化区域分工,打造多样化开放高地

0
分享至


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迎来全岛封关运作。这不仅是海南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中国自贸试验区从“探路”走向“引领”的标志性事件。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破题,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已深耕十余年,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开放格局。当前,面对全球经贸规则重构与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自贸试验区的使命正全面升级。本期中时深度聚焦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入探讨其如何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如何通过系统集成改革破解政策碎片化难题,如何在扩大开放中统筹发展与安全,展现中国通过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晓红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部署,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我国不同区域开放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存在差异,因此,“十五五”时期,不同区域自贸试验区要以此为基础来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沿海自贸试验区要在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成为制度型开放的最前沿;内陆自贸试验区要强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腹地功能,沿边自贸试验区要着重发挥好内引外联作用,构建“内联腹地、外接周边”的开放合作体系,相互协作、联动发展,促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向新高度。

内陆沿边:

从对外开放“末梢”走向“前沿”

小批量生产线、测试平台、场景实验室……位于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的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数个中试项目在生产线同时全速运转,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完善生态体系的支持下,成都高新蜂鸟先进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新蜂鸟”)先行先试,探索中试+孵化+投资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成功实现了中试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闭环。

面向“十五五”,蜂鸟智造合伙人、高新蜂鸟总经理柏辉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高新蜂鸟将持续打造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中试+”示范平台,提升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打造辐射范围广、转化能力强、发展机制好的示范平台。此外,立足实践经验做好行业赋能,服务并支撑地方政府、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等建好、运营好中试平台,服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五五”时期,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将聚焦“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领航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聚集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示范区、国际开放合作发展标杆区”战略定位,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全面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贸区。

在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好看来,“十五五”时期,成都自贸试验区应紧扣国家提升战略,依托内陆开放特点,实现从“跟跑”到“特色领跑”的跨越。一是深化制度型开放,成为规则压力测试场。二是推动“自贸+产业”深度融合,锻造产业链核心优势。三是强化全球资源配置,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自贸试验区的陆续建立,我国对外开放体系日趋多元,区域开放平台更加丰富,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内陆沿边地区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逐渐形成了一批对外开放新高地,从对外开放“末梢”走向“前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新兴经济体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季剑军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十五五”时期,内陆沿边自贸试验区要聚焦高水平开放的要求,将锻长板和补短板结合起来,一是进一步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提升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功能。二是要畅通开放通道,加快推进内陆沿边开放大通道与对外开放大通道的有机衔接。三是要优化开放环境,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李好建议,“十五五”时期,内陆自贸试验区依托产业基础、科教人才和枢纽条件,通过制度创新深入推进高端制造、数字贸易与服务业开放等领域的“四链融合”,厚植独具特色的局部竞争优势。沿边自贸试验区则凭借沿边和跨境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深化差别化探索的着力点。

沿海:制度型开放的“领航者”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沿海自贸试验区正在成为制度型开放的“领航者”。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例,作为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其率先推出了“先进区、后报关”“集中申报”以及“检验检疫通关无纸化”等创新制度。

“沿海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多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基础性、开创性措施,具有制度优势。同时,沿海自贸试验区集聚了大量科技创新所需的高端要素和资源,逐渐营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成为重要的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发展载体,具有创新要素集聚优势。”季剑军表示,“十五五”时期,沿海自贸试验区必然将被赋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和先行先试权,迈向“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同时,作为开放创新的前沿阵地,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将不断强化,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李好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十五五”时期,沿海自贸试验区拥有坚实基础与先发优势。上海、广东、天津等“头雁”具备国际化的区位条件、成熟的产业生态及领先的港口枢纽地位,发展的核心使命是代表国家对接最高标准、进行压力测试。前海、临港、南沙等在金融服务、数字经济、离岸贸易等领域率先探索,为全国制度型开放提供样板。

在季剑军看来,沿海自贸试验区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较大,重点要巩固开放先导地位,在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成为制度型开放最前沿。同时,通过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改革创新,打造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双向开放枢纽,既要吸引国际资源要素流入,也要推动本土要素走出去。同时,增强沿海世界级港口群的全球辐射力,拓展全球服务网络。

季剑军建议,一方面,进一步发挥产业的协同效应。“十五五”时期,沿海自贸试验区应立足于差异化区位条件、要素禀赋,精准实施错位竞争策略,强化差异化产业定位,加强自贸试验区之间以及与国家战略之间的联动,通过产业协作、要素联培、制度联创、管理联合等方式,共同打造更加开放、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另一方面,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十五五”时期,在积极拓展境外人才就业创业的制度空间、探索科技基础设施管理新机制、创新人才流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应持续探索,成为面向世界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集聚区,在我国加快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十五五’时期,我国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制度创新作为核心、国际规则对接成为关键、产业链特色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金融开放提供重要支撑、法治保障营造稳定环境、区域协同形成发展合力六个方面是提升战略的内涵和成效体现。我国自贸试验区发展将呈现出开放能级再升级、改革系统集成化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三大发展态势。”李好表示。


总 监 制丨王列军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经济时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经济时报
国研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经济日报
40933文章数 638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