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的展馆里,记者偶遇了刚退休的老同事。这位从第一届杨凌农高会就满场跑的老记者,告别岗位,仍揣着对杨凌农高会的牵挂。他提着刚买的柿子树苗笑得开怀:“这个新品种不用脱涩,摘下来就能啃,特别甜!”这份脆甜的惊喜,正是种子这个农业“芯片”升级换代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这话越品越实在。过去,农民凭经验选种、靠天吃饭,一亩地的收成总差着一口气;如今科技上线,一个突破性品种就能让产量和品质跳级。看看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5年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153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陕西占18个。其中,16个品种源自杨凌,占全国总数的10.46%,年审定数量及占比均创历史新高。今年,陕西小麦新品种“渭麦19号”实现了亩产434.4公斤的突破。这些数字诠释了“好种出好粮”的真理。现代农业这列“高速列车”,正因优质种子的“动力引擎”而加速飞驰。
杨凌农高会就像一个“种子秀场”,让人们亲眼见证“中国芯”迭代升级。入选杨凌农高会“四新”成果的油菜新品种“秦优797”,不仅高油高产,还能机械收割,给种植户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提升。“秦优797”在全国油菜高产竞赛中,取得实测亩产超300公斤的成绩。过去,猕猴桃绒毛多,买回家后迟迟不熟。如今杨凌农高会田间展的猕猴桃新品种,从“毛孩子”变身“剥壳蛋”,配合“增氧控温”预熟新技术,让消费者能够买到最佳赏味期的猕猴桃。这些点滴进步,都是农业“芯片”持续迭代带来的真金白银与体验升级。
做强农业“芯片”,就是要让每一粒种子饱含科技的力量,让丰收的旋律在希望的田野上永远回荡。当我们把种子自主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中国人的饭碗必将端得更稳更牢。而这,正是杨凌农高会年复一年给我们带来的信心与期待。
编辑|李紫来审核|赵允
来源|陕西日报作者|南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