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2025年还剩下不到四十个交易日。谁也无法准确预知最后的这些交易日会发生什么,毕竟这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年代。
但是哪怕这一年就戛然而止,也已足够精彩。回顾这一年的投资让人思绪万千。想想年中有分析师喊出“A股年内4000点不是梦”时还面临诸多质疑,如今沪指早已创下近十年新高。
想想年初各家机构对2025年的前瞻,得出四个共识性的结论,似乎都在渐渐清晰,有验证又有纠结:
2025年全球最大的变数是特朗普新政,最大主题是国内的政策应对,国内流动性充裕或是最大的确定性,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配置是诸多资管机构面临的共同挑战。
无论是往前看还是往后看,仿佛都要透过一个复杂因素交织的“水晶球”。无论如何,一年已经到了最后终了的时节,这个收敛的季节本身也值得多些复盘与思考。
#盈亏复盘
落墨今年春秋笔
2025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大家的基金收益如何了?
根据最近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5年前10个月已累计新开2246万户,同比增长11%,A股投资者总数逼近2.5亿,意味着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位A股投资者。从这轮“开户潮”中,不难看出今年股市的火爆。
那么,今年A股今年表现到底怎么样?你的账户跟上市场涨幅了吗?
2025年A股港股可谓是“扬眉吐气”,在AI算力和创新药两大景气赛道的支撑下,科技成长风格成为最大赢家,创业板、科创50、恒生科技涨势如虹,从全球主要大类资产的表现来看,创业板涨幅甚至超过了黄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也取得了32.47%的收益表现,超越了纳斯达克等指数。
![]()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1031,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从行业表现看,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30个行业实现了正收益,仅有食品饮料板块小幅下跌。同时今年来结构分化空前加剧,年内领涨的有色板块与领跌的食品饮料差值高达80%,小登后来居上,老登黯然神伤。
![]()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1031,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从基金业绩来看,今年以来,各类基金普遍取得正收益,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别获得了29.97%、26.17%的平均收益率。
![]()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51031,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同时,降息周期下,海外地缘冲突叠加关税扰动导致避险情绪升温,黄金、白银、铜等大宗商品今年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行情,商品型基金今年收益率接近40%,其它QDII基金涨幅也达到26.46%。
此外,采用“多资产+多策略”的FOF基金得益多元配置,取得了15.84%的平均收益率,成为历史表现最佳的年份之一。
不过,在今年“股债跷跷板”的作用下,债券类基金表现可能略有逊色,债券基金今年收益率仅有2.13%。
不过,如果我们穿透债券基金的底层资产会发现,不同类别的债券基金表现分化非常大,可转债基金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0%,交出了足以“媲美”权益基金指数的成绩单。
![]()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1031,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整体来看,今年不同类型基金持有人的体验感可能都比较不错,科技类基金持有人更是“获得感”十足。当然,科技线条一度走势犀利,但点位越高带来的投资难度也越大,个中滋味写在投资者的心中。
#年末应对
静听来日风雪声
这一年走到这里,风口太多,节奏太快,信息与情绪远胜过去。恐高与贪婪仍在交替上演,故事仍在继续。
去年“九二四”行情爆发后,市场一度对2025年保有憧憬,然而开年后AH股就回调了一波。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恒生科技一度独领风骚。
4月份特朗普政府带着关税政策,硬生生挥舞出一片“黑天鹅”,全球市场为之颤抖。与此同时,黄金站稳3000美元的平台,并在下半年扶摇直上。
此后,纳斯达克在AI浪潮中归来,中国AI科技也在产业趋势与政策节奏的耦合中起飞。“老登股”一度没有跟上节奏,“小登”和“老登”的分野,也成为资本市场最火热的话题之一。
在万千变化里,我们看到追求低波“绝对收益”成为今年来的投资风潮,产品形态的资产配置一站式方案焕发新生。
今年以来那些具备收益增厚潜力、波动率又相对适中的配置型产品,很多都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迎来规模的大幅增长。
比如固收+。迭代后的固收+,通过大类资产配置中枢的明确清晰传递风险收益特征,满足多资产策略细化,聚焦差异化投资目标的实现。
再比如多资产FOF。理论上FOF应该具备两次风险的分散能力——一个是在资产配置层面,决定股、债、商品等资产的配置比例,跟踪市场内部细分风格、行业主题的变化;另一个是在确定好资产配置比例后,再去投资不同类型的优质基金。
真正能让投资者拥有更好持有体验的,不再是短期的暴涨暴跌,而是那种能穿越周期、能稳住心态的投资方式。当越来越多投资者在低波资配产品这里学会与波动共处,从此“信仰慢富”,便有了一场“慢牛”赖以生根的社会基础。
说起慢牛,是今年来的热词,大家期盼着用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验证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慢牛”、“长牛”。
本轮行情,并非短期情绪推动的昙花,而是建立在科技创新企业大力发展、政策长效支持、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等多重基础之上,来之不易,更为慢牛长牛打下了基石。
临近年末,资本市场波动加大,黄金、AI、港股、A股等资产此前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对价格带来一定压力;进一步的上涨也需要确定性更强的叙事来强化逻辑。但是,只要当稳市&科技&反内卷逻辑不动摇,中期做多思维值得继续保持。面对行情波动,不妨多些从容。
AI科技的战略地位决定了这是不能放松的政策主线,结合十五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浓缩成一句话就是“采取超常规措施支持科技创新”。有这样的背书,意味着市场的想象力与注意力很难偏离,所以科技板块会有波动,依然是未来行情离不开的主线。
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点位越高投资难度也随之飙升。一场轰轰烈烈的成长行业景气行情,中间有多少颠簸,唯有持有人心里清楚。
如果主线震荡,该怎么上车?复盘了过去11个主线、33段陷入横盘后的调整情况——
1、主线平均调整时长为20日,平均调整幅度为18.1%;
2、若仅考虑泛科技、高端制造类的主线,则主线平均调整时长为21日,平均调整幅度为19.2%。(数据来源:Wind,广发策略,华夏基金)
所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18%左右的调整,是主线回调时间与空间维度的参考指标。对于科技仓位不高,但又担心估值不太敢上车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当大家对市场有了各自的理解和判断,不会选股也没关系,因为大部分都能靠指数基金来实现。
而从过程体验提升的角度,需要运用系统性的方法去管理风险,利用不同资产之间波动的不相关性,来有效降低账户组合的波动率,保证账户的安全。
在我们的观点里,风险事件出现时往往有出色表现的黄金、具有较为稳定现金流和较高防御属性的高股息红利、以及底部反转型资产如光伏、军工等都是"科技+X"的推荐组合方案。
此时此刻,北方的街角铺就着软乎乎的金色地毯;而南方的院落,桂花香渐次收拢,只留一点甜在风里。体感最深的是天冷了,某一天开始冬天和秋天之间安静地划出一条线——这边是挥洒,那边是沉淀。
当下的市场与投资,的确并不简单,产业的节奏变化飞快,外部环境充满变量,投资者情绪反复横跳,既有全面上涨的错觉,也有结构性分化的真实。入局诱人,但也容易迷失。无论结局如何,能在喧嚣中保持节奏和纪律,不时审视与思考,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终也因此取胜。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