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重心向社区和家庭下沉
作者 | 卫元祺
排版 | 张思琪
前言
未来十年,70后逐渐步入养老生活。作为业内普遍认为的“活力银发族”,传统的“医养分离”模式难以满足他们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中国发展网指出,传统医养分离模式存在三大痛点:
资源错配与供需脱节导致大型医院“一床难求”与“压床”现象并存;
服务链条断裂使得老年人被迫在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间频繁辗转;
产业发展瓶颈制约使得中小型养老机构面临资质审批、人才招聘等难题。
这些问题凸显了推进医养结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多个关于“医养结合”的国家层面政策文件下发,表明我国“医养结合”已经从初步探索期步入质量提升期,也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技术”和“人才”是关键。
“医养结合”模式在2015年就被正式提出,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当前养老市场中探索医养结合模式的企业仍以保司和地产企业为主,导致医养结合在实践层面上囿于高端养老机构。现阶段的痛点在于,如何让医养结合“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期“十五五”规划发布,明确提出“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AgeClub系统梳理相关政策及企业布局,分析医养结合政策的演进逻辑,剖析不同商业模式的创新之处与可持续性,以期为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PART 01
政策窗口已开
四大趋势引领质量升级
经过系统梳理,AgeClub将部委层面关于“医养结合”部分政策文件分阶段梳理如下:
![]()
![]()
![]()
今年以来,多个关于医养结合的文件发布,可以看到以下几个鲜明的趋势导向:
1. 从“医疗+养老”到“医养结合”
服务整合:推动建立“医康护养一体化”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从预防、治疗、康复到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全链条连续服务。
资源整合:鼓励医养结合机构纳入紧密型医联体,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整合: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作为基础,实现不同机构间信息互通,为精准服务提供支撑。
2. 服务重心向社区和家庭下沉
(由于超过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政策支持的重点正加速向基层倾斜。)
强化居家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开设家庭病床、提供上门巡诊和护理服务,将专业服务延伸至家庭。
发展社区网络: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设施毗邻建设或签约合作,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网点,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3. 利用新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智慧健康养老:推广使用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健康监测,利用互联网医院开展复诊,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风险预警和远程照护指导。
人工智能应用:明确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场景的应用方向,推动智能产品研发。
4. 突破人才短缺挑战
扩大源头供给:引导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并计划累计新增专业布点。
创新人才来源: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发挥其经验优势(“银发医养行动”)。
提升专业技能:开展大规模从业人员培训,推广涵盖医师、护士、康复师、护理员、社工等的多学科团队服务模式。
PART 02
从机构养老到旅居康养
头部企业如何布局
对于养老机构,与现有医疗资源相结合是实现医养结合最高效的途径。
医养结合对于医疗的要求不仅在于医疗地产、医疗团队,还有设备、专业背书等,即使资金充沛,也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老人以及家属的信任。因此,将养老机构落地于大型医院等医疗机构附近,并与医疗机构达成合作,成为性价比较高的方式。
在北京,三甲医院直接开进了养老机构。10月29日重阳节,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联合大家的家,在行业内率先发布北京“内嵌式医疗床位”医养合作模式。
该模式将专业医疗资源深度嵌入大家的家·北京友谊城心社区,在养老社区内设置2张标准化医疗床位,并配套相应的专业医疗设备,同时对医疗区域进行系统的适老化改造,对功能空间进行科学的分区管理。
“内嵌式医疗床位”的关键创新在于,充分利用养老机构的闲置空间与传统医院的医疗资源,让对医疗资源有较大需求的老人在同一空间内,既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照护,又能获得优质养老服务,实现“医养零距离”。
大家保险集团旗下康养公司大家健投提出“城心医养”理念,并打造专业养老品牌“大家的家”,在其他城市也有布局。10月28日,大家的家·长沙雨花城心社区正式开业,坐落于城市核心区,周边环绕多家三甲医院与繁华商圈,同时配备自营医疗科室,医疗人员和智能健康预警系统24小时在岗。
养老机构自建医疗服务是“医养结合”最直接的一条道路,但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
从政策方面来看,内设医疗机构难以纳入医保定点,相关服务报销范围有限,支付难度大。
另外,自建医疗服务初期投入大,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高、而大部分养老机构目前还处于亏损或微利的状态,负担过重。
人才方面也面临难题,相对比起传统医院,养老机构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缺乏吸引力,专业医护人员引进难,队伍不稳定。这会进一步导致医疗服务水平标准化难度大,缺乏稳定的运营体系。
相比之下,头部保司优势明显。支付问题可以通过保险产品解决,为重资产投入自建医养综合体提供资金基础。在人才和服务方面,保险公司能提供更优厚的报酬和发展空间吸引专业人才,并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
泰康保险集团旗下的泰康之家是较为典型的高品质养老社区,目前布局全国37个城市,共46个项目,已有24地27家养老社区开业,结合网络化的社区康养中心为居民提供上门医养服务。
借泰康保险的充足资金和资源,泰康之家实行“医养融合”模式,“一个社区、一家医院”,在养老社区配建康复医院,打造“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闭环整合型医养服务。
![]()
泰康之家的医养融合3.0模式 图源泰康人寿四川分公司官微
例如泰康之家·蓉园,毗邻泰康三级综合医院四川泰康医院,通过无障碍、全天候、适老化的连廊融合,依托专业的医疗资源实现医、康、养、护“四位一体”。
![]()
蓉园毗邻四川泰康医院 图源泰康人寿四川分公司官微
康养旅居模式吸引了大量对品质生活有需求的高净值客群,他们对于“医养结合”的需求远超简单的“有地方住、有医生看”。70后即将迈入银龄生活,较好的经济状况和对于人生第二程的认知,使他们对于旅居生活的期待更进一步,往往追求无缝嵌入旅居生活的、全方位的健康保障体系,既要安全又要品质。
云南坐拥优厚的康养旅居自然条件,吸引了大量涉及康养的地产企业在此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例如云南诺仕达集团运营的昆明古滇康养园,内设医院处理常见病,同时与多家三甲医院建立转诊绿色通道,确保急重症能获得及时救治。
华侨城集团作为深耕文旅行业40年的地产央企,积攒了一批行业资源和文旅产品,其中不乏康养项目。
以华侨城集团在云南腾冲的“梦幻腾冲温泉小镇”项目为例,其利用腾冲自身丰富的温泉资源作为“康养”的最大优势,结合周边三甲医院为选择“候鸟式”旅居的银发人群提供了全方位的医养服务。
![]()
梦幻腾冲温泉小镇区位示意 图源梦幻腾冲温泉小镇
PART 03
医养结合加速下沉
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正如前文所言,让专业的医疗和养老服务在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中生根发芽,是市场下一步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在国内,超过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模式要想尽快突破用户心智形成普遍认同,还是需要从居家养老模式展开,“社区下沉”也是近期政策中强调的内容。
居家养老中的医养结合模式,核心目标是让老年人在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中,就能获得连续、综合、与日常生活无缝衔接的健康与照护支持。
AgeClub观察部分城市推行医养结合模式的成果,发现当前医养结合下沉社区的痛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医”不足,“养”有余:基层的养老服务主体大多为本土养老服务企业,受规模、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服务偏向家政服务类,主要涵盖文娱、餐饮、体检、健康咨询、讲座等,适合生活能够自理、身体较为健康、慢病少的“活力银发族”,医养结合床位较少。对于需要长期照护和专业医疗支持的老年人,“特别是涉及长期护理、康复治疗、心理关怀”等高层次需求时,现有的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大部分医养结合工作人员,由原先的家政服务人员充当,较为年长,专业性有限,决定了医养结合的服务质量有限。理想的医养结合工作人员需要兼具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但目前专业人才培育体系仍在完善中,职业发展路径和激励机制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医”“养”分离:老人的健康状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时刻流动的,对于“医”和“养”的需求比例也在不断变化。医养结合政策的执行涉及多个部门和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主体,对资源整合和信息流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不同企业、地区结合自身特色给出了不同解法。AgeClub将典型案例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案例一:央企下场——融通医疗“百家融通康复门诊”项目
央企在布局社区医疗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官方背书更容易获取银发人群的信任;另一方面,在公共服务性质的前提下单价更低,更容易被纳入医保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老年人的付费意愿。
旗下拥有26家原部队医院(含多家三甲医院)的融通医疗是其中范本,部队医疗基因在医疗技术、资源整合和社会责任上让融通医疗在布局社区医养上具备天然优势。
2022年7月,融通医疗在成都天府新区启动总部基地建设,同步成立融通医药有限公司,同年启动“百家融通康复门诊”项目,目前已在成都、连云港、泰安、安庆等多地落地。
这些社区诊所实际上作为三级医院的延伸触点,承接了社区中老年人的基础康复需求。社区诊所和医院形成了“区域技术枢纽+社区服务节点”的网络雏形,同时通过“互联网+康复”补充服务半径。
融通医疗的核心战略是构建“总院-分院-社区诊所”三级网络,其本质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而社区康复医疗+养老场景是该战略的自然延伸。
![]()
“百家融通康复门诊”项目首家示范直营店
由八一骨科医院打造 图源诊所界
案例二:地方探索——上海静安区“五床联动”
“五床”指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床位、家庭病床、医疗病床和安宁疗护病床,覆盖老人预防-治疗-康复-临终关怀的健康全过程。当老人突发疾病时,养老机构、家庭病床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对接区内医疗机构,通过“五床联动”智慧养老管理平台打破健康数据壁垒,实现高效转诊。
据报道,上海静安大家城心颐养院、孙克仁老年福利院等养老机构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参与“五床联动”,为老人提供家庭病床、医疗协同、床边诊疗、转诊、日常照顾等服务。
![]()
“五床联动”签约后老人可以获得的服务 图源健康天目西
结语
医养结合已从探索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从政策引导到市场实践,从机构布局到服务创新,医养结合正重塑着中国养老服务的生态格局。深化发展需在多个维度协同推进,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未来,在政策引导下,“社区整合型康养服务”将成为主攻方向,通过将服务嵌入老年人熟悉的社区环境,实现“不离家、不离社区”的原居安养。
技术和人才是重中之重,“培养专业人才”和“推动信息赋能”是相关企业的新机遇。
今日话题互动:
你心目中理想的“医养结合”是怎样的?这种模式实践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欢迎分享你的观察与思考!
评论区抽取幸运朋友,赠送一份内部深度报告~
相关资料:
1.关于加快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议(第202号) 贺新刚
2.我国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创新实践与优化策略 马福云
3.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238号建议的答复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查看往期3000+银发产业相关文章
行业趋势、企业实战案例、深度研究各类信息
请点击右方二维码,长按识别至详情页
加乐乐——进行业交流群、捕捉银发商机
AgeClub推荐阅读
中国领先的银发产业数据服务平台—AgeClub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