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后被甩我一笑而过,隔天调令下达,前女友在新部门给我当手下

分享至

谢浩然站在拥挤的电梯里,看着金属门映出自己模糊的身影。

年终总结会的场景还在他脑海里打转,技术总监孙宏伟那张愠怒的脸格外清晰。

他轻轻吐了口气,空气中混杂着咖啡和打印机墨粉的味道。

旁边几个年轻同事正兴奋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部门团建。

梁梦琪早上还发消息提醒他,今晚要去试那家新开的米其林餐厅。

电梯在十七楼停下,他走出去,走廊尽头的玻璃窗外,城市华灯初上。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平常,就像过去的几百个工作日一样。

但他隐约感觉到,某种平静即将被打破。

就像暴风雨来临前,总是异常宁静。



01

年终总结会定在周三下午两点,公司最大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谢浩然坐在第三排靠过道的位置,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

技术总监孙宏伟正在台上侃侃而谈,PPT上展示着年度业绩增长曲线。

“今年我们的智能系统优化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孙宏伟的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项目组在孙总监带领下,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坐在旁边的宋睿翔压低声音,朝谢浩然使了个眼色。

谢浩然微微点头,目光却停留在PPT的某个数据细节上。

他注意到系统响应时间的优化数据有些异常。

作为核心研发工程师,他对这些数字再熟悉不过。

“有什么问题吗?”宋睿翔注意到他皱起的眉头。

谢浩然刚要开口,孙宏伟已经结束了演讲,进入提问环节。

会议室里响起礼貌性的掌声,几个中层领导依次提出无关痛痒的问题。

谢浩然深吸一口气,举起了手。

孙宏伟显然有些意外,但还是点头示意他发言。

“孙总监,关于系统响应时间的优化数据,我有个疑问。”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数据显示优化率达到40%,但根据我的测试,实际可能只有25%左右。”

他尽量让语气保持平和专业。

孙宏伟的脸色微微沉了下来。

“谢工程师,这些数据是经过严格测算的。”

“我理解,但测试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存在差异。”

谢浩然打开自己的笔记本,调出准备好的数据。

“这是我在实际使用场景下的监测结果。”

会场气氛变得微妙起来,几个高管交换着眼神。

孙宏伟勉强维持着笑容,但眼神已经冷了下来。

“可能是你的测试方法有问题,会后我们可以单独讨论。”

这明显是要结束这个话题的信号。

但谢浩然想到这个数据将作为明年预算的重要依据,还是继续说了下去。

“如果基于错误的数据做决策,可能会影响明年整个技术路线。”

他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

孙宏伟终于沉不住气了。

“谢工程师,我理解你对技术的执着,但也要考虑整体规划。”

这句话带着明显的警告意味。

宋睿翔在桌子底下轻轻踢了踢他的脚。

谢浩然抿了抿嘴,最终还是坐下了。

会后,人群陆续离开会议室。

孙宏伟从他身边经过时,脚步顿了顿。

“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也要懂得审时度势。”

这句话说得很轻,但分量不轻。

宋睿翔等他走远才凑过来。

“你何必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他下不来台?”

“数据确实有问题。”谢浩然整理着会议材料。

“我知道,但你可以私下跟他沟通啊。”

谢浩然摇摇头,没有解释。

有些问题,私下沟通永远得不到解决。

他拿起手机,看到梁梦琪发来的消息。

“晚上记得订位子,我六点下班。”

后面跟着一个可爱的表情包。

他回复了一个“好”字,把会议的不愉快暂时抛在脑后。

走廊窗外,乌云正在聚集,似乎要下雨了。

02

裁员的消息像雨季的霉菌,悄无声息地在公司各个角落蔓延。

周一早上,谢浩然刚进办公室就感觉到异常气氛。

平时热闹的茶水间异常安静,几个同事聚在一起低声交谈。

看到他进来,谈话声戛然而止,众人迅速散开。

宋睿翔端着咖啡杯走过来,脸色凝重。

“听说了吗?总部要精简架构,我们部门可能是重灾区。”

谢浩然放下背包,打开电脑。

“每年都有这种传言,最后不都不了了之。”

“这次不一样。”宋睿翔压低声音,“我听说已经成立了专项小组。”

电脑开机画面亮起,谢浩然的邮箱提示有新邮件。

是人力资源部发的例行通知,但标题格外简洁:《关于组织优化说明会》。

会议时间定在明天上午十点。

这时他的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梦琪”。

“看到邮件了吗?”梁梦琪的声音有些急促。

“刚看到。”

“我打听过了,这次是真的要裁员,比例可能达到20%。”

谢浩然转动座椅,面向窗户。

晨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划出明暗相间的条纹。

“我们部门业绩一直很好,应该影响不大。”

“你怎么还这么天真?”梁梦琪的语气带着不满。

“孙宏伟明显对你有意见,上次开会你还当众反驳他。”

谢浩然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

“今晚我叔叔请客,你跟我一起去吧。”

梁梦琪的叔叔是公司某个关联企业的高管。

“这不太合适,现在这个敏感时期。”

“正是敏感时期才要去!你得为自己打算。”

电话那头传来梁梦琪整理文件的声音。

“我叔叔认识总部的人,至少可以打听些消息。”

谢浩然看着电脑屏幕上自己写的代码。

那些整齐的逻辑语句比人际关系简单得多。

“我相信公司会公平评估每个员工的价值。”

梁梦琪叹了口气,语气软了下来。

“浩然,我知道你能力强,但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窗外,一架飞机拖着长长的尾云划过天空。

“晚上七点,半岛酒店,别忘了穿那套深蓝色西装。”

电话挂断后,办公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

宋睿翔探头过来,“梁经理的电话?”

谢浩然点点头,继续调试程序。

“她消息灵通,有没有内部消息?”

“只说可能会裁员,建议早做打算。”

宋睿翔苦笑一声,“能做什么打算?听天由命吧。”

谢浩然没有接话,专心致志地解决一个技术难题。

在代码的世界里,每个问题都有确定的解决方案。

但现实生活显然复杂得多。



03

周五下午三点,裁员名单正式公布。

人力资源部在每层楼的公告栏贴出通知,员工们蜂拥而至。

谢浩然坐在工位上,远远看着人群骚动。

宋睿翔挤在前面,回头朝他做了个无奈的表情。

该来的总会来,他继续完成手头的工作报告。

“浩然...”宋睿翔回到座位,欲言又止。

“直接说吧。”谢浩然保存文档,关闭电脑。

“你被调到设备档案管理部,下周一报到。”

这个部门名字很陌生,谢浩然回忆了一下。

好像是位于副楼的一个小部门,主要负责老旧设备资料归档。

“孙宏伟那个王八蛋!”宋睿翔愤愤不平。

“其他还有谁?”谢浩然平静地问。

“我们组走了五个,都是跟他意见不合的。”

谢浩然开始整理桌面物品,动作不疾不徐。

钢笔、笔记本、几本技术书籍,还有梁梦琪送的多肉植物。

这时手机响起,是梁梦琪。

“你在哪?我看到名单了。”

她的声音有些发抖,背景嘈杂,应该也在公告栏前。

“工位上,正准备收拾东西。”

“别动,我过来找你。”

五分钟后,梁梦琪踩着高跟鞋快步走来。

她今天穿着精致的职业套装,妆容完美,但脸色很难看。

“你知道设备档案管理部是什么地方吗?”

谢浩然把书籍放进纸箱,摇摇头。

“那是公司最边缘的部门,平均年龄五十岁以上!”

梁梦琪的声音引来了周围同事的注目。

她压低声音,但语气更加急促。

“基本没有晋升空间,年终奖最少,随时可能被撤销。”

谢浩然把多肉植物小心地放在纸箱最上面。

“至少没有被裁员,还能继续工作。”

梁梦琪不可置信地看着他。

“你是在开玩笑吗?这和裁员有什么区别?”

她拉住他的手臂,“走,我们去找孙宏伟理论。”

谢浩然轻轻挣脱,“这是正式决定,理论没有意义。”

“那就找我叔叔,他肯定有办法...”

“梦琪。”谢浩然打断她,“我接受这个安排。”

梁梦琪愣住了,精心描画的眉毛拧在一起。

“你接受?接受去那种养老部门?”

她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几个同事假装忙碌,实则竖着耳朵。

谢浩然抱起纸箱,“晚上回家再说吧。”

但梁梦琪站在原地没有动。

她的目光从他手中的纸箱,移到他平静的脸上。

那种眼神,谢浩然很久以后都记得清清楚楚。

混合着失望,愤怒,还有一丝他当时不懂的决绝。

04

回到合租的公寓,谢浩然把纸箱放在玄关柜上。

客厅里很安静,梁梦琪通常比他晚半小时到家。

他换好拖鞋,走进厨房准备晚餐。

冰箱里有前天买的排骨,还有梁梦琪爱吃的西兰花。

切菜时他有些走神,刀尖差点划到手指。

六点半,门外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

梁梦琪走进来,没有像往常一样打招呼。

她直接走进卧室,关上了门。

谢浩然把炖好的排骨汤端上桌,敲了敲卧室门。

“先吃饭吧。”

几分钟后,梁梦琪走出来,已经换上了家居服。

她沉默地盛饭,夹菜,整个过程没有看谢浩然一眼。

“我研究了一下设备档案管理部的工作内容。”

谢浩然打破沉默,“其实挺有意思的,可以接触到很多老旧技术资料。”

梁梦琪放下筷子,碗里的饭几乎没动。

“浩然,我们谈谈。”

她的语气很平静,反而让谢浩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我今年二十八岁了,在职场上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

谢浩然默默听着,汤碗上升起的热气模糊了他的视线。

“我努力了这么多年,不是为了和一个档案管理员共度余生。”

“调岗不代表永远待在那个部门。”谢浩然轻声说。

梁梦琪摇摇头,眼神坚定。

“我叔叔说,被调去那种部门的人,从来没有调回来的先例。”

她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

“我们分手吧,浩然。”

窗外的车流声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谢浩然看着餐桌中央的百合花,那是他们上周一起买的。

“因为工作调动?”他的声音很平静。

“因为我看不到未来。”梁梦琪语气坚决。

她拿出手机,开始查看租房信息。

“这个月底我就搬出去,已经看好了一套单身公寓。”

决绝得像是谈论别人的事情。

谢浩然突然笑了,笑容很淡,转瞬即逝。

“好,我尊重你的决定。”

这次轮到梁梦琪愣住了。

她可能准备了更多说服的理由,或者预期会遇到抵抗。

但谢浩然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平静。

“你没有什么想说的吗?”她忍不住问。

谢浩然站起身,开始收拾碗筷。

“祝你前程似锦。”

水龙头哗哗作响,洗洁精的泡沫漫过碗碟。

梁梦琪坐在原地,看着他忙碌的背影,欲言又止。

最终她起身回房,关上了卧室门。

谢浩然仔细擦干每一个碗碟,摆放整齐。

然后他走到玄关,打开纸箱,拿出那盆多肉植物。

翠绿的叶片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他轻轻摸了摸叶片,把它放在窗台上。



05

周一早上九点,谢浩然准时来到副楼三层。

设备档案管理部的门牌很旧,金属边框已经褪色。

推开门,一股旧纸张和灰尘的味道扑面而来。

办公室比想象中更大,但被高大的档案柜分割得十分拥挤。

几个中年员工在喝茶看报,听到开门声才懒洋洋地抬头。

“新来的?”最靠近门口的大叔问道,手里还拿着报纸。

谢浩然点头,“我是谢浩然,今天来报到。”

大叔朝里面指了指,“于主任在最后面那个隔间。”

穿过迷宫般的档案柜,谢浩然看到一个玻璃隔间。

门开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正在泡茶。

他穿着朴素,头发有些凌乱,但眼神很锐利。

“于主任你好,我是谢浩然。”

男人慢条斯理地倒水,茶香四溢。

“叫我老于就行。”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

谢浩然坐下,环顾这个小小的隔间。

墙上挂着泛黄的公司结构图,桌面上堆满各种文件。

但仔细看,所有东西都摆放得很有条理。

“年轻人,知道为什么被调到这里吗?”老于递过来一杯茶。

谢浩然接过茶杯,“公司架构调整。”

老于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

“每个来这里的人都这么说,但真相各不相同。”

他抿了口茶,目光若有所思。

“有人是因为站错队,有人是因为能力不足。”

“你呢?属于哪一种?”

谢浩然沉默片刻,“可能两者都有。”

这个回答让老于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意外。

“有意思。”他放下茶杯,“这里的工作很简单,整理档案,录入系统。”

他站起身,从架子上抽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这是1958年到1975年的设备档案,你先从这些开始。”

谢浩然接过文件夹,纸张已经泛黄发脆。

“有问题随时问,但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己摸索。”

老于坐回椅子上,重新拿起报纸。

谈话显然结束了。

谢浩然抱着文件夹走出隔间,找了个空工位。

桌面有层薄灰,他仔细擦干净,才把文件放下。

打开第一页,是台老式机床的技术图纸。

绘图规范与现在不同,但细节异常精致。

同事们都各忙各的,没有人特别注意他这个新人。

只有偶尔的喝茶声和翻报纸声打破寂静。

这里的时间流速,似乎比主楼慢很多。

06

接下来的日子平静如水。

谢浩然每天准时上班,仔细整理那些老旧档案。

他发现这些被遗忘的资料里藏着不少宝贝。

五六十年代的技术图纸手绘精细,标注详尽。

七八十年代的设备改造记录充满巧思。

甚至有些技术方案,比现在使用的更加简洁有效。

午休时,他常常一边吃便当一边研究这些发现。

老于偶尔会溜达过来,瞥一眼他正在看的内容。

“对老东西感兴趣?”某天老于突然问。

“有些设计思路很独特,值得学习。”谢浩然实话实说。

老于点点头,没说什么,但第二天放了一摞笔记在他桌上。

是手写的设备维修记录,字迹工整,分析透彻。

“前几任管理员留下的,可能对你有用。”

谢浩然道谢,老于摆摆手走了。

通过这些笔记,他逐渐理清了公司技术发展的脉络。

某个周五下午,其他同事都提前下班了。

谢浩然独自留在办公室,整理一批刚送来的档案。

这批是九十年代的服务器资料,当时算是尖端技术。

在某个文件夹里,他发现了几份特别的技术分析报告。

报告针对公司现有系统提出改进方案,思路超前。

但建议栏空白,显然没有被采纳。

报告署名是杨德江——现在总部的技术副总裁。

谢浩然正看得入神,手机突然响起。

是个陌生号码,区号显示是总部所在城市。

“谢工吗?我是杨德江。”

谢浩然愣住了,差点没拿稳手机。

“杨总您好。”

“听说你在档案管理部工作,还适应吗?”

杨德江的声音温和,带着长者特有的沉稳。

“挺好的,发现很多有意思的技术资料。”

电话那头轻轻笑了笑。

“比如呢?说说看。”

谢浩然拿起那份技术报告,“比如您1998年写的服务器优化方案。”

这次轮到杨德江沉默了。

几秒钟后,他才继续开口,语气有些感慨。

“那么久远的东西,你居然找到了。”

“方案很有前瞻性,可惜当时技术条件不够成熟。”

“现在条件成熟了。”杨德江若有所指。

通话结束后,谢浩然站在档案柜前沉思。

窗外,夕阳给城市披上金色外衣。

他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这段时间的发现。

键盘敲击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07

季节悄然更替,梧桐树叶开始泛黄。

谢浩然在档案管理部已经工作了三个月。

他逐渐适应了这里缓慢的节奏,甚至开始享受。

老于偶尔会和他一起喝茶,聊些公司旧事。

“杨德江以前是我的直属上司。”某天老于突然说。

谢浩然有些惊讶,但没表现出来。

“他很欣赏有想法的年轻人,就像当年的你。”

老于慢悠悠地泡着茶,水汽氤氲。

“后来他调去总部,我们部门就越来越边缘了。”

谢浩然默默听着,想起那个意外的电话。

杨德江之后又联系过他几次,都是讨论技术问题。

但每次都避开谈论现状,只聊技术理念。

这天晚上加班时,那个熟悉的号码又打来了。

“谢工,有个项目想听听你的意见。”

杨德江直接切入主题,描述了一个技术难题。

正是梁梦琪所在部门负责的核心项目。

谢浩然最近整理档案时,刚好看到相关技术资料。

“这个问题在2005年的设备升级时出现过类似情况。”

他打开档案系统,调出当时的解决方案。

“虽然技术环境不同,但基本思路可以借鉴。”

杨德江认真听着,不时提出几个关键问题。

通话持续了一个小时,结束时已经晚上九点。

“这些建议很有价值,谢谢你,谢工。”

挂断电话前,杨德江突然说:“再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就会有变化。”

这句话说得意味深长。

谢浩然站在窗前,看着城市的夜景。

办公楼对面是家高级餐厅,落地窗内灯火通明。

他隐约看到梁梦琪的身影,她和几个同事在聚餐。

她笑得很开心,举杯的动作优雅自信。

这时手机震动,是宋睿翔发来的消息。

“梦琪部门项目遇到大麻烦,听说可能要重组。”

谢浩然回复了个“知道了”,继续整理桌面。

他把重要资料扫描存档,分类标注。

工作日志写得详细规范,每个发现都有记录。

这些习惯是在主楼养成的,在这里也保持着。

离开办公室时,他照例检查电源,锁好门。

走廊安静无声,只有他的脚步声回荡。

08

梁梦琪所在的项目组确实遇到了大麻烦。

系统核心模块出现严重漏洞,导致整个项目停滞。

周一早上,谢浩然刚进办公室就感觉到异常。

老于破天荒地早早到了,正在看一份文件。

“主楼那边出事了。”他头也不抬地说。

谢浩然放下背包,“听说项目遇到技术问题。”

老于从老花镜上方看他一眼,“你消息很灵通。”

这时谢浩然的手机响起,是梁梦琪。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到走廊接听。

“浩然...”她的声音带着罕见的犹豫。

“有事吗?”他的语气很平静。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我们项目的情况,你应该听说了吧?”

“略有耳闻。”

梁梦琪深吸一口气,“你以前研究过类似的技术问题。”

这不是问句,而是陈述。

谢浩然没有否认,“在档案部看到过相关资料。”

“能不能...帮我们看看?”她的语气近乎恳求。

这与三个月前判若两人。

“公司有规定,档案部不参与具体项目。”

这是事实,老于第一天就强调过。

梁梦琪急了,“但这个问题很紧急,可能会影响年终考核!”

窗外,乌云低压,似乎要下雨了。

“我建议你们从系统架构层面重新评估,而不是修补漏洞。”

谢浩然给出专业建议,但保持距离。

电话那头传来其他人的声音,好像在催梁梦琪开会。

“今晚能见面聊聊吗?就一会儿。”她还不放弃。

“抱歉,今晚要加班整理档案。”

雨点开始敲打窗户,留下蜿蜒的水痕。

挂断电话后,谢浩然回到办公室。

老于还在看文件,但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有时候,耐心等待是最好的策略。”

这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谢浩然说的。

下午,雨越下越大。

谢浩然收到杨德江的加密邮件,附件是项目详细资料。

“总部很重视这个问题,希望听取你的专业意见。”

他泡了杯茶,开始研究那些技术文档。

档案部安静得只听见雨声和键盘敲击声。

在这里,他能专注思考,不被外界干扰。

而这种专注,正在悄悄改变一些事情。



09

周五上午,公司召开紧急项目会议。

主楼大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气氛凝重。

孙宏伟坐在前排,脸色很难看。

梁梦琪和项目组成员坐在角落,低声讨论着什么。

“已经延期两周了,客户很不满意。”

孙宏伟敲着桌子,“今天必须拿出解决方案。”

几个技术骨干轮流发言,但提出的方案都有明显缺陷。

会议陷入僵局,空气仿佛凝固了。

这时会议室门被推开,杨德江走了进来。

所有人立即起身,孙宏伟赶紧让出主位。

“我正好在分公司视察,听说这个会议就来看看。”

杨德江语气平和,但自带威严。

他听完项目汇报,眉头微皱。

“这个问题比想象中复杂啊。”

孙宏伟赶紧接话:“我们正在全力解决...”

“但还没有可行方案,对吗?”杨德江直接点破。

会议室鸦雀无声。

杨德江环视全场,目光在梁梦琪那边停留片刻。

“我听说,有同事对这类问题有深入研究。”

他转向助理,“请设备档案管理部的谢工过来一趟。”

这句话引起一阵骚动,众人面面相觑。

梁梦琪猛地抬头,脸色瞬间苍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