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科创汇客厅”走进汕头 | 当新材料产业插上AI的翅膀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东频道

近日,以“AI时代材料产业人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为主题的MDPI第二届材料学科峰会暨纳米科学技术创新研讨会在广东汕头举行。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科创汇客厅”走进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的汕头,推动粤东材料产业与全球AI人才深度对接,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人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科创汇客厅”总负责人田原在峰会作主题报告时指出,AI正将材料科学研究从“经验试错”推向“数据驱动+智能预测”的新范式。他强调,“在AI赋能材料的创新链条中,最稀缺的不是资金,不是设备,而是能够贯通‘材料科学-AI技术-产业应用’的跨界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龚新高建议,“青年朋友要打牢基本功,为AI在材料领域的深度应用构建坚实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贾金锋认为,“把握好AI能极大拓展人类能力的边界。比如在量子计算纠错等复杂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瓶颈,AI却能帮助我们处理海量数据,发现隐藏的规律”。中国科学院院士、南粤百杰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於光认为,“许多物理化学规律本就蕴含于数据之中,AI能高效地帮助我们寻找这些规律,这对发现颠覆性材料至关重要。”

院士们的共识表明,材料科学作为基础性与先导性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包括AI在内的其他学科领域交叉融合,不断催生新的前沿方向与创新增长点。AI正将材料科学研究从“经验试错”的“手艺活”,推向“数据驱动+智能预测”的“新范式”。田原在主题报告中表示,AI将加速材料科学发现进程、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开创智能原生产业新业态。“在AI赋能材料的创新链条中,最稀缺的不是资金,不是设备,而是能够贯通‘材料科学-AI技术-产业应用’的跨界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田原说。

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速各领域科技创新突破——这是全球大势所趋,更是大湾区的紧迫任务。这一变革,对于汕头这样志在突破新材料、发展海上风电等战略性产业的城市而言,孕育着巨大的“换道超车”机遇。田原表示,面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时代命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人才研究院将始终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两大关键领域,“立足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不断加快运用AI赋能人才成果有组织产业化;“科创汇客厅”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新型技术设施,则将积极发挥“超级连接器”和“创新催化剂”的作用,致力于打通从前沿科研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汕头,向海而生,因才而兴。这座百年侨乡正以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为核心引擎,并依托其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将海上风电产业作为战略性增长极。这为AI与材料科学融合提供了绝佳“试验场”,也为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展示舞台。然而,传统单一学科的教育培养体系与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急迫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矛盾。破解矛盾的关键,需要从人才战略规划、培养模式创新、评价体系改革到全生命周期服务进行系统性重构。

据悉,“科创汇客厅”下一步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人才研究院等平台,面向粤东地区加快推进“一体两翼”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构建需求导向的“产学互促”育才模式、推动“产研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产才融合”的人才服务生态,助力汕头打造新材料与新能源领域的人才汇聚高地。


“走进一座有潜力的城市,转化一项有市场的成果,重塑一个有实力的产业,兴旺一方有未来的水土——这是‘科创汇客厅’的初心,也是愿景。”田原说。

当新材料插上AI的翅膀,汕头正迎来人才汇聚、科技融合、产业振兴的新篇章。未来,这里将成为不惧边界、敢于重构的复合型人才大展身手的舞台。(宁玉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资讯 incentive-icons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486694文章数 560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